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60495
一场官司辨柴胡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25日
     一场官司辨柴胡

    □尚学瑞

    相传在明末时期,河北有位商人叫刘翰,他做生意路过银州(今陕西省榆林一带)时,听说当地盛产柴胡,便有了兴趣。刘翰知道家乡的柴胡供不应求,便想抓住这个发财的机会。于是,他购买了大量的柴胡带回家,然后加价出售,自然有很多人求购,他果然大赚了一笔。

    但好景不长。正当刘翰生意兴隆之时,村里的张老五却把他告到了衙门。刘翰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刘翰到了衙门才知道,前些日子,张老五因为发热去药店抓药,可不巧的是,药店里的柴胡都卖完了;于是,张老五就到刘翰那里买了一些柴胡。奇怪的是,张老五连续使用了几天柴胡,病情也不见好转。张老五以前得同样的病,用柴胡很快就会痊愈,可这次却不见好转,怀疑是柴胡的问题。于是,他就找了些本地的柴胡来验证。张老五吃了本地的柴胡后,很快就痊愈了!因此,张老五怀疑刘翰的柴胡是假药,便去衙门告刘翰。

    刘翰知道原因后,直喊冤枉。他在银州购买柴胡均是正常渠道,并专门请有经验的大夫验货,怎么会是假的呢?恰在此时,张老五的兄长张老四来到衙门,说要感谢刘翰,说他的柴胡是好药。

    原来,张老四长期发热,吃了许多本地柴胡都不好,后来听说刘翰在外地购买了柴胡,便买来试用。没想到,张老四服用柴胡后,效果真的很好,身体很快康复。刚才听说弟弟告刘翰卖假药,这才来衙门向知县大人说明情况。

    这下轮到知县大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啦!知县大人正左右为难,忽然门外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求见。老者自称是云游四海的郎中,刚才在外面听了事情的原委,心里已经有数,便毛遂自荐来澄清。知县大人觉得老者颇有学问,便应允了老者。老者要求看两种柴胡,看后便胸有成竹地说:“大家看这两种柴胡,虽然貌似,都能退热,却有区别。从银州购进的柴胡根的外皮是黄白色,善于退虚热,除疳热;而本地产的柴胡根的外皮是黑褐色,善于祛表热,解肝郁。张老五是新病,乃感受表邪致发热,所以用刘翰的柴胡效果不好,而用本地的柴胡效果好。而张老四是久病,乃阴虚致发热,所以用本地的柴胡效果不好,用刘翰的柴胡却有奇效。”大家听了都恍然大悟,知县大人也不再追究刘翰的责任了。后来,人们把银州产的、表面呈黄白色的柴胡称为银柴胡,以区别其他柴胡。

    这当然只是个传说。柴胡和银柴胡因一字之差,易被混淆,其实两者的药材来源、产地、功效等完全不同。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习惯称为北柴胡、南柴胡。柴胡主产于河北、湖北、河南及东北等地,其性味苦辛而微寒,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表证发热、少阳证、肝郁气滞、脏器脱垂等;而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主产于地域辽阔的内蒙古及西北等地,其性味甘而微寒,有清虚热、祛疳热等功效,主要用于阴虚发热、疳积发热等。

    (作者供职于辉县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