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60488
学习《伤寒论·序》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25日
     学习《伤寒论·序》的体会

    □毛进军

    近日,在珠海市召开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古典名方成立大会上,一位中医专家说,他将《伤寒论·序》背诵得滚瓜烂熟。这确实令人敬佩。《伤寒论·序》对如何学好经典,如何治学,如何当好一位中医,具有重要的启示与警示意义。

    平时,在坐诊之余,我经常熟读《伤寒论·序》,边读边思考,每读一遍《伤寒论·序》,便有一种全新而深刻的认识与感悟。如果将读书感悟与多年临证经验结合起来,我认为,《伤寒论·序》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方面。

    一是中医要端正治学态度。

    《伤寒论·序》开头就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我认为,这番话对当代中医具有警示作用。

    目前,在充满各种诱惑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一部分中医人出现心情浮躁、急功近利等现象,以致不思学术方面的进取,不潜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临床,不严谨治学,不真正将中医临床经典之术学扎实,总想走捷径,为了扩大影响力而出名,甚至自封“神医”“大师”等。其实,一些人仅依靠几个所谓的“秘方”“经验方”等进行虚假宣传,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具体到临证时,基本上疗效不明显,致使不少患者辗转求诊于这类“神医”“大师”,结果跑了冤枉路、花了很多钱,但疾病仍然不能治愈,有一些患者甚至越治疗病情越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中医的声誉。

    上述现象不就是张仲景所痛斥的“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吗?

    二是要多读经典,多思考,多做临床,多总结。

    《伤寒论·序》中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这句话的意思是,看现在一些中医,他们不研究医经的旨意,来扩展自己的医学知识范围,而是各自承袭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询问患者,诊断病情时,致力于言辞敏捷、能说会道(而不在诊病方面下大功夫),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开处方、用药。

    我认为,现在有一些中医,不研读经典,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不牢固,不是用经典理论来深化和充实自己的学术,而是背一些汤头歌,看“某某流派”的一些医案,然后就随意开大处方、加大药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方成了药物的堆砌品,完全不顾人体胃气、津血盈亏。其实,从诊治疾病开始,他们就偏离了中医独特而严谨的整体辨证体系,这样治病,疗效岂不大打折扣?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的疗效在于传承经典,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从而辨证准确。中医对患者“望、闻、问、切”后,就能够辨证准确,往往会取得满意疗效,又能达到“简、便、验、廉”的目的。那么,其就能真正为群众祛除病痛,将中医发扬光大。

    纵观中国医学史,不懂经典,就很难成为医学大家;不会运用经方,就不能治愈大病和疑难疾病。比如,扁鹊学经典、用经典,成为一代神医;张仲景谙熟经典,成为一代医圣等。我认为,古人尚且如此,当今中医人更应在熟读经典医籍上下功夫。

    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治病有疗效的中医,就必须秉承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精神和毅力,扎扎实实苦学经典,特别是传承和创新好《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谙熟经典医籍的辨治法度,用好经典名方,比如张仲景的经方等。他在《伤寒论·序》中说:“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我认为,中医若想济世活人,必须熟读经典医籍,并不断传承中医、创新中医,将经典理论应用于临床,才能促使中医药为更多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诊疗服务。

    (作者供职于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