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8345
把握方向抓住重点 立足实践做好传承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07期
编者按: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岐黄论坛在京举行。会议以“传承创新发展,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旨在更好地发挥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引领作用,促进中医药创新与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本报2018年12月28日刊发了王永炎院士
     编者按: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岐黄论坛在京举行。会议以“传承创新发展,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旨在更好地发挥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引领作用,促进中医药创新与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本报2018年12月28日刊发了王永炎院士、俞梦孙院士、王一方教授的专题报告,现刊出国医大师熊继柏的报告内容。

    传授与继承是中医药学五千年来传道授业的主要形式和历史传统,我们要发展振兴中医药事业,传承是首要任务。优秀青年中医是中医界未来的栋梁和希望。中医学后继并不乏人,但是我们要谨防后继乏术。我想就如何做好中医的传承谈两点认识,供同道们参考。

    把握中医传承的方向、立足临床实践

    把握中医传承方向应当要立足于中医临床实践,其中有三条理由: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

    中医在中国已经有五千年历史,人民的防病治病始终依靠中医药。中医药确实能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所以在人民中的威望根深蒂固,长盛不衰。而当今,在西医学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医药若想振兴、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发挥医生自身的临床优势,提高技术水平、临床疗效、防病治病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中医药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所以,我们的传承工作应该要立足于临床实践。

    中医几千年的传承始终立足于临证实践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扁鹊到我国中原地区如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河北行医治病,其中为虢国太子治病的时候,他带着两个学生子阳和子豹。这说明中国古代的传承始终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的。《灵枢·师传篇》曰:“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张仲景《伤寒论》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晋代王叔和《脉经》曰:“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由历代医籍论述可以看出,古代医家非常重视临证实践,所以中医传承也应立足于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