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加减方治疗肠梗阻一例
雷某,男,38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约5小时”于2018年2月6日来诊。患者于下午17时许,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伴恶心、呕吐,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刻见:上腹部疼痛、恶心、舌红苔黄厚、脉弦滑等。患者以腹痛为主症,属中医“腹痛病”范畴。患者外伤致胃肠受损,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蕴结于肠腑,不通则痛,故见腹痛。舌红苔黄厚,脉弦滑均为湿热蕴结之象。四诊合参,病位在肠腑,与脾胃相关,病性本虚标实。治则:清热利湿,通腑泄热。方药:拟方大承气汤加减:炒枳实6g,厚朴6g,大黄6g,芒硝10g,红花5g,桃仁10g,牡丹皮10g,生姜12g。3剂。水煎400ml,早晚温服。
2018年2月9日复诊:患者服上方后腹痛消失,大便得下,中下腹部可见液平,中腹部部分肠管扩张积气。根据腹部立位片,考虑患者仍有肠梗阻,鉴于患者大便为稀便。调整中药为调胃承气汤加减,本方较大承气汤方去除理气之枳实、厚朴,其行气力量较弱,仍有通下之功,又加入甘草以补益脾气,加生姜以温胃止呕,使泻下不致太过而损伤正气。方药如下:大黄6g,玄明粉15g,甘草6g,生姜12g。2剂,每日1剂,水冲400ml,分早晚温服。
2018年2月11日三诊:患者无腹痛,大便通畅: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腹部见肠管积气,无明显扩张,左上腹见小气液平面。停诊出院。
大承气汤方,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方中以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硝、黄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实热内阻,腑气不行,故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能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务宗巍 侯志红), http://www.100md.com(务宗巍 侯志红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2018年2月9日复诊:患者服上方后腹痛消失,大便得下,中下腹部可见液平,中腹部部分肠管扩张积气。根据腹部立位片,考虑患者仍有肠梗阻,鉴于患者大便为稀便。调整中药为调胃承气汤加减,本方较大承气汤方去除理气之枳实、厚朴,其行气力量较弱,仍有通下之功,又加入甘草以补益脾气,加生姜以温胃止呕,使泻下不致太过而损伤正气。方药如下:大黄6g,玄明粉15g,甘草6g,生姜12g。2剂,每日1剂,水冲400ml,分早晚温服。
2018年2月11日三诊:患者无腹痛,大便通畅: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腹部见肠管积气,无明显扩张,左上腹见小气液平面。停诊出院。
大承气汤方,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方中以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硝、黄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实热内阻,腑气不行,故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能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务宗巍 侯志红), http://www.100md.com(务宗巍 侯志红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