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气血、活血通络治疗颈椎病
□赵 敏
案 例
吴某为男性,49岁,因颈项强痛伴右上肢胀痛、手指麻木5年多,近期病情加重,前来就诊。患者自述平时体质较弱,长期从事伏案工作,且长期颈项强痛不适,右上肢胀痛,右小指及无名指麻木,伴有倦怠疲乏,少气懒言,面色不华等,因久坐、劳累或受凉,症状加重。近2年,患者上述症状频繁出现,并伴右肩胛部酸胀痛、偶发头晕等症状。一周前,患者因工作时间过长,出现颈项强痛,伴右上肢胀痛麻木等症状加剧。
诊见:舌质淡,苔薄微腻,舌边有瘀点,脉细涩。
颈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颈椎生理曲度直,颈椎退行性变,颈椎4-5、颈椎5-6的椎间盘突出,右侧神经根受压。
查体:颈项部肌肉僵硬,颈活动受限,颈4、5、6椎棘突右侧旁开0.5厘米处有一条索状硬结,按压时疼痛,且向右上肢扩散;右前臂外侧、右上肢三角肌轻度萎缩;右肩胛冈下缘凹陷处压痛明显;右肩峰后下缘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 http://www.100md.com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导致颈项部肌肉、筋脉劳损,气血不畅,出现颈项强痛不适,右上肢酸胀疼痛;加之患者平素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不华,皆为气血不足征象。气血虚则筋脉失养,从而出现肢体麻木等症状。
辨证:项痹病(颈椎病),属于气虚血瘀,筋脉失养。
治疗:补益气血,活血通络。
处方: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狗脊20克,羌活12克,桑枝15克,川芎15克,全蝎粉6克(装胶囊吞服)。共5剂,水煎,每天1剂,分3次服用。药剂的剩余药渣,加花椒15克,生姜50克,水适量,水煎后,用纱布包裹,热敷颈肩及肩胛部。
二诊:患者服药5剂后,颈项强痛明显减轻,右上肢胀痛缓解,右手指麻木有所改善,仍感短气乏力。笔者嘱咐患者,原方基础上加党参15克,继续服用3剂;剩余药渣按上述方法继续热敷颈部;指导患者做颈部功能锻炼和颈部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做1次。
, 百拇医药
三诊:患者颈项强痛以及右手拇指和环指麻木感消失,倦怠乏力,食欲缺乏。
药方:六君子汤加当归15克,白芍15克,丹参10克。
笔者嘱咐患者服药5剂以善后,要坚持颈部自我按摩。
随访患者,半年来未复发。
按: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突关节增生,骨刺向侧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为主要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的痹证、项强等范畴。该患者为中年男性,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导致颈项部肌肉、筋脉劳损。加之患者平素气血虚弱,致筋脉失养,气血不足,从而导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血不养脑而眩晕。血不濡养筋脉则上肢胀痛,手指麻木。采用颈舒汤加减治疗该病,效果佳。
, http://www.100md.com
颈椎病也是临床常见的筋伤类疾病,好发于长期低头工作或工作时经常向单一方向转动头部的人群。中医学中虽无此病名,但是,对相应症状也有记载。中医认为颈椎病由寒、瘀、痰、虚四者杂合而致病,以虚为本,寒痰为标,瘀血贯穿病之始终,归纳为寒湿痹阻、痰瘀阻络、气虚血瘀、肝肾亏虚4种类型,从而拟定了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祛风散寒、化痰通络为治疗原则的颈舒汤方。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证之临床,效果佳。
方中葛根、当归为君药,以活血通络、生津润筋;桂枝、白术、黄芪、茯苓、白芍共为臣药,以益气通阳、活血通脉、燥湿利水;狗脊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全蝎粉搜剔经络、活血祛瘀,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其中,葛根解肌发表生津,《金匮要略注解》中记载:“葛根能透达表邪,启胃气而生津液,滋润筋脉,舒缓强急”;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络,助阳化气,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到患处,祛除肢节间痰凝血滞;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黄芪补气固表;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芍柔肝止痛,养血敛阴。
, 百拇医药
颈舒汤方由数个经方和时方优化后组合而成。全方有祛风寒、化痰湿、补气血、益肝肾、化瘀血、通经络之功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颈舒汤中的黄芪、当归、全蝎、狗脊,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桂枝、茯苓、白术可降血脂、增加血管动脉弹性;葛根、白芍、甘草可缓解血管及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等。
在活血化瘀方中加入祛风散寒、祛湿化痰药,对具有炎症反应表现,如毛细血管渗透性亢进、组织液渗出、局部肿胀等,均有显著效果;对物理和化学刺激致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症作用,可以解除神经、血管、肌肉等不良刺激反应,达到消炎止痛效果。
在颈舒汤基础上,寒湿痹阻型加羌活10克,桑枝15克;痰瘀阻络型加法半夏10克,陈皮12克,川芎15克;气血不足加党参15克,熟地黄15克;肝肾不足偏阴虚者,加龟板15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阳虚者加鹿角胶15克,肉桂6克,肉苁蓉15克。
患者在服药期间,结合针灸、按摩等治疗手段,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医者还应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保健,避免久坐或长时间单一姿势运动,避免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枕头,适寒温,免劳累。鼓励患者适当做一些以颈部和上肢为主的功能性锻炼,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百拇医药
案 例
吴某为男性,49岁,因颈项强痛伴右上肢胀痛、手指麻木5年多,近期病情加重,前来就诊。患者自述平时体质较弱,长期从事伏案工作,且长期颈项强痛不适,右上肢胀痛,右小指及无名指麻木,伴有倦怠疲乏,少气懒言,面色不华等,因久坐、劳累或受凉,症状加重。近2年,患者上述症状频繁出现,并伴右肩胛部酸胀痛、偶发头晕等症状。一周前,患者因工作时间过长,出现颈项强痛,伴右上肢胀痛麻木等症状加剧。
诊见:舌质淡,苔薄微腻,舌边有瘀点,脉细涩。
颈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颈椎生理曲度直,颈椎退行性变,颈椎4-5、颈椎5-6的椎间盘突出,右侧神经根受压。
查体:颈项部肌肉僵硬,颈活动受限,颈4、5、6椎棘突右侧旁开0.5厘米处有一条索状硬结,按压时疼痛,且向右上肢扩散;右前臂外侧、右上肢三角肌轻度萎缩;右肩胛冈下缘凹陷处压痛明显;右肩峰后下缘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 http://www.100md.com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导致颈项部肌肉、筋脉劳损,气血不畅,出现颈项强痛不适,右上肢酸胀疼痛;加之患者平素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不华,皆为气血不足征象。气血虚则筋脉失养,从而出现肢体麻木等症状。
辨证:项痹病(颈椎病),属于气虚血瘀,筋脉失养。
治疗:补益气血,活血通络。
处方: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狗脊20克,羌活12克,桑枝15克,川芎15克,全蝎粉6克(装胶囊吞服)。共5剂,水煎,每天1剂,分3次服用。药剂的剩余药渣,加花椒15克,生姜50克,水适量,水煎后,用纱布包裹,热敷颈肩及肩胛部。
二诊:患者服药5剂后,颈项强痛明显减轻,右上肢胀痛缓解,右手指麻木有所改善,仍感短气乏力。笔者嘱咐患者,原方基础上加党参15克,继续服用3剂;剩余药渣按上述方法继续热敷颈部;指导患者做颈部功能锻炼和颈部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做1次。
, 百拇医药
三诊:患者颈项强痛以及右手拇指和环指麻木感消失,倦怠乏力,食欲缺乏。
药方:六君子汤加当归15克,白芍15克,丹参10克。
笔者嘱咐患者服药5剂以善后,要坚持颈部自我按摩。
随访患者,半年来未复发。
按: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突关节增生,骨刺向侧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为主要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的痹证、项强等范畴。该患者为中年男性,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导致颈项部肌肉、筋脉劳损。加之患者平素气血虚弱,致筋脉失养,气血不足,从而导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血不养脑而眩晕。血不濡养筋脉则上肢胀痛,手指麻木。采用颈舒汤加减治疗该病,效果佳。
, http://www.100md.com
颈椎病也是临床常见的筋伤类疾病,好发于长期低头工作或工作时经常向单一方向转动头部的人群。中医学中虽无此病名,但是,对相应症状也有记载。中医认为颈椎病由寒、瘀、痰、虚四者杂合而致病,以虚为本,寒痰为标,瘀血贯穿病之始终,归纳为寒湿痹阻、痰瘀阻络、气虚血瘀、肝肾亏虚4种类型,从而拟定了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祛风散寒、化痰通络为治疗原则的颈舒汤方。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证之临床,效果佳。
方中葛根、当归为君药,以活血通络、生津润筋;桂枝、白术、黄芪、茯苓、白芍共为臣药,以益气通阳、活血通脉、燥湿利水;狗脊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全蝎粉搜剔经络、活血祛瘀,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其中,葛根解肌发表生津,《金匮要略注解》中记载:“葛根能透达表邪,启胃气而生津液,滋润筋脉,舒缓强急”;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络,助阳化气,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到患处,祛除肢节间痰凝血滞;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黄芪补气固表;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芍柔肝止痛,养血敛阴。
, 百拇医药
颈舒汤方由数个经方和时方优化后组合而成。全方有祛风寒、化痰湿、补气血、益肝肾、化瘀血、通经络之功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颈舒汤中的黄芪、当归、全蝎、狗脊,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桂枝、茯苓、白术可降血脂、增加血管动脉弹性;葛根、白芍、甘草可缓解血管及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等。
在活血化瘀方中加入祛风散寒、祛湿化痰药,对具有炎症反应表现,如毛细血管渗透性亢进、组织液渗出、局部肿胀等,均有显著效果;对物理和化学刺激致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症作用,可以解除神经、血管、肌肉等不良刺激反应,达到消炎止痛效果。
在颈舒汤基础上,寒湿痹阻型加羌活10克,桑枝15克;痰瘀阻络型加法半夏10克,陈皮12克,川芎15克;气血不足加党参15克,熟地黄15克;肝肾不足偏阴虚者,加龟板15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阳虚者加鹿角胶15克,肉桂6克,肉苁蓉15克。
患者在服药期间,结合针灸、按摩等治疗手段,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医者还应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保健,避免久坐或长时间单一姿势运动,避免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枕头,适寒温,免劳累。鼓励患者适当做一些以颈部和上肢为主的功能性锻炼,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