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一届国医大师 > 邓铁涛
编号:13351173
邓铁涛的中医教育思想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17期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中医教育思想,即“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发掘宝库与新技术革命相结合,是自主创新的大方向”。

    中医教育深化改革,不能以西医的思维去改造中医,不要先入为主,不要认定凡与西医不符的就不科学,要“求同存异”地去进行中医药研究,而不是“研究中医” 却批判中医。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1916-2019年),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临床大家,也是一位卓越的中医教育大家。邓铁涛教授从教50年,长年在教学一线,先后任教的科目有《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内经》等。他提出中医诊法与中医诊断学教材建设、主编《实用中医诊断学》等教材8种。1993年被广东教育系统授予 “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他是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后第一批硕士生导师,1986年又成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并且在古稀之年又指导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首批“非医攻博”博士研究生,共培养硕士生28人,博士生14人,博士后1人,非医攻博2人,拜师带徒19人,对本科学生也同样关心爱护。
, http://www.100md.com
    中医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怎样才能培养出振兴中医的新一代“铁杆中医”?笔者通过采访邓老本人、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对邓铁涛教授中医教育思想进行整理研究。

    邓老认为,培养科研型人才,不是中医教育的总目标。总目标是振兴中医,培养能为13亿人民奉献优良服务的人才,实现有中国特色的、能保证人人有卫生保健的骨干人才。因此,不管是中医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博士生,还是非医攻博学生,首先都要把他们培养成临床医家,成为铁杆中医,在这一基础上再进入科学研究阶段。培养铁杆中医,除了教育学生视中医为“仁心仁术”,具有为中医奋斗终生的志向。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读经典,上中华文化素养课

    读中医经典。邓老很早就指出,中医院校的学生要读经典,《内经》《伤寒》《金匮要略》《温病学说》这四门为经典课程,必须教好、学好、用好。其次是《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亦必须学好、记牢。此外,《各家学说》也很重要。
, 百拇医药
    他非常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把伤寒、金匮、温病三门课从基础转为临床系列,认为这三门课可以放在《内科学》之后开课,比较理想的排课顺序是,在临床实习以后,先上《温病》,然后是《伤寒》《金匮》,最后是《各家学说》,经典课不应用原著,应该重编,要把现代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在新编教材中反映出来。

    除了教科书,邓老还曾为中医学子列出读中医名家著作的书单,包括四大经典的一些好的注释和易读懂的简要本,如阐释《内经》的有:《内经知要》《医经原旨》《张氏类经》;药物学著作有:《珍珠囊药性赋》《雷公炮炙论药性解》《本草备要》《本草从新》;《伤寒杂病论》的注释本:《注解伤寒论》《伤寒证治准绳》《尚论篇》《伤寒来苏集》《金匮要略心典》《金匮要略浅注》;温病派学说:《温病条编》《温热经纬》;其他综合性的有《医宗金鉴》《六科证治准绳》;医学入门书:《医学入门》《医宗必读》《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针灸:杨继洲《针灸大成》;儿科:《小儿药证直诀》《***成》;妇产科:《经效产宝》《妇人大全良方》;外科:《外科正宗》《外科全生集》;眼科:《银海精微》《审视瑶函》;喉科:《口齿类要》《喉科指掌》等。并强调在读中医书的过程中,要有心悟,要经过实践。不是通过白老鼠检验,而是中医的临床实践。中药的方剂、经络、穴位必须要背诵,一生可用。中医应该是全科医学,不应该分科太早。
, http://www.100md.com
    上中华文化素养课。中医学是宏观医学,讲究天人相应,植根于中华文化,而从小学到中学教育没有这方面的文化基础,对祖宗知之甚少。

    邓老提到,他当年带的研究生邱仕君老师入学之前,就被他要求去读《古文观止》,回来后再讲解给老师听,以此加深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在中医药大学,应该对中华文化素养课加以重视,如《中国医学史》《中国哲学简史》《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因为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积累知识好比建筑金字塔,底宽顶尖,乃能巍然屹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得简单而又深刻,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儒与医前后并论是有根据的,促使自己去读一些中国通史、哲学思想史。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没有医学史的认识,不足以了解几千年来的成就与发展。

    要早跟师,早临床,多临床

    邓老认为,师带徒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教育方法,现代的教育与传统的跟师教育相结合,这是早出人才的一个好方法。对于中医院校学生来说,宜于第二学年便开始拜师以便随时问道解惑。认为“学生一、二年级,要先学针灸,治未病”,亲身体验中医药能治好病,才能树立为中医药之发展而奋斗终身的大志,并促使自己到了一定的年纪向难治之病进军。
, 百拇医药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邓老提出要多实践,多临床,临床和实践的同时要心悟中医的基本理论。实践包括临床实习、见习、实验、做义工等等。其中应以临床实习、见习为主。学生必须早接触临床,多参与临床。临床实习时间应分配一年半,临床各科教学同步进行。设计一套硬指标考核学生实际中医临床能力,并作为毕业论文的重要部分。

    邓老了解到青年中医一上岗,就去西医院进修的现象普遍存在。决定选择广东省中医院为示范点,引进全国之名老中医实行拜师带徒再教育。希望实行以点带面,推向全国。广东省中医院吕玉波院长,1998年首先在中医院系统倡导邓老“大温课,拜名师”精神,拜名师、植名医树。2001年,12位全国名老中医收广东省中医院24位业务骨干为徒,24位徒弟又分别带七年制硕士学生,以“集体带,带集体”方式授徒,此举影响深远,开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中医带徒教育结合之新风。

    要与新技术相结合

    邓铁涛教授并不排斥新技术,相反,他认为中医学应该与新技术相结合。“最新的科技才是发展中医的钥匙”。美国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提出了新技术革命,中医与新技术并不矛盾,越新的技术越能证明中医和发展中医。
, 百拇医药
    邓老认为,新技术革新与科技新进展,可在教学中用学术讲座形式,请名家作报告,应当借用所有的新技术,为中医服务。如有人在航天技术中采用中药“治未病”理论,增强体质,这个就很值得推广。此外,在中医教学中,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均可列为必选的选修课。这些对中医的思想和理论的推广和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近代以来,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很多。大都是采用现代医学的实验方法来验证中医的理论或中药疗效。邓老认为,中西医结合是医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上与现代自然科学多学科的结合,是创造我国新医学的道路。关键在于如何结合,把中医事业放在什么位置上。中西医对号入座,不是现代化;以西医之理解释中医学,也不是现代化;阉割中医更不是现代化。中医院校可以开设西医课,如:《解剖》《生理》《病理》《微生物》《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基础》《科学基础》,但中西之比控制在8:2之范围较合适。因为中医有中医的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与西医是不同的。西医学的发展与实验室分不开,中医学的发展则与临床分不开。西医的实验室以实验动物为基础,中医学理论的提高,往往来自临床观察,它是以人为基础的。因此,要搞好搞大中西结合,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千万不能以西医的思维去改造中医,不要先入为主,不要认定凡与西医不符的就不科学,要“求同存异”地去进行中医药研究,而不是“研究中医” 却批判中医。这是我们在与新技术结合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总之,用邓铁涛教授自己的一段话总结他的中医教育思想,即“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发掘宝库与新技术革命相结合,是自主创新的大方向”。(陈凯佳), http://www.100md.com(陈凯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