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经典探微
编号:13468101
从郁论治奔豚气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37期
     “奔豚”乃古病名。《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提出“沉厥奔豚”,曰:“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明代张介宾认为此即《难经·五十六难》所言之“肾积奔豚”,曰:“肾之积名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素问·骨空论》提出“奔豚疝气”,曰:“冲疝为病,逆气里急”。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出“奔豚病”概念:“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奔豚气在本质上具有郁证的特质。

    奔豚气有郁证临床特征

    奔豚气具有自觉气体异动的特征,冲气起止部位及循行路径各式各样。奔豚气常见起于少腹止于胸咽,亦可起于上中脘、腰部、双下肢甚至二阴、颈部、面部等,止于心下、胃脘、腹部、胁肋、四肢、头面、二阴等;以气上冲居多,偶尔也有下冲、左右冲、后冲者,或觉气体在肢体上下异动;发作昼夜无定时;发作次数有偶发、常发,程度轻重不一,持续时间多为瞬间或短时间,发作后平复如常;发作欲死,多伴惊恐烦闷,痛苦莫可名状,具有复发性,但一般预后良好。

    《诸病源候论·奔豚气候》载:“夫奔豚者,肾之积气,起于惊恐忧思所生。若惊恐,则伤神,心藏神也。忧思则伤志,肾藏志也。神志伤,动气积于肾,而气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曰贲豚。其气乘心,若心中踊踊如事所惊,如人所恐,五脏不定,食饮辄呕,气满胸中,狂痴不定,妄言妄见,此惊恐贲豚之状。若气满支心,心下闷乱,不欲闻人声,休作有时,乍瘥乍极,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呕,此忧思奔豚之状。”提出奔豚气因惊恐、忧思而发病,并伴有相应情志方面的症状,故名为“惊恐贲豚”与“忧思奔豚”。

    《外台秘要》载奔豚气有“如坐惊梦”“阴痿”“面乍热赤,喜怒无常,耳聋目视无精光”等表现。

    综合奔豚气有功能性、多样性、广泛性、复发性、怪异性的临床特点,符合情志类疾病的躯体类表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