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研究动态 > 中药研究
编号:13468122
中药功效与药效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42期
对证功效?,对症功效?,对病功效?,药效的层次?,药效的产生?,中药复方功效的现代研究,中药药理学的传承与发展
     中药(复方)的治疗作用多以功效(功能)来表示,如人参的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安神益智;复方丹参片的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这些中药的功效只有具有中医药知识背景的人才能明确其表达的含义。而目前的化药或生物药的治疗作用多以药效(药理作用)来表示,如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等。因此中药的功效与化药的药效在文字描述上具有明显的不同,这主要是中医与西医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所致。但中药与西药均是治疗疾病的药物,其治疗对象是一样的,功效与药效在理论上应具有相通的地方。从1924年中国学者陈克恢开始研究中药麻黄化学成分麻黄碱的药理作用开始,中药的功效就开始了与药效的接轨,初步形成了一门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中药药理学,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中药药理学已从引进西药药理的阶段,不断朝向中药药理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方向发展,在中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重要的价值就在于解释了中药产生功效的机制,阐释了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道理,促进了中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发展。但无论是中医药的科研人员,还是普通民众,对中药功效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为此,本文从中药药理学的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谈一下二者之间的联系,以使大家在中医临床、科研等过程中对中药治疗作用的认识更清楚。

    功效

    功效,又称功能,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是中医应用中药辨证论治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对中医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药功效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我国第一部古代本草《神农本草经》并没有明确记载中药的功效,而是功效和主治混杂记录,这种现象一直持续至金元时期。金元以后,诸多医家开始注意从中药的主治中提炼功效,至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出现了“功效主治”的记录模式。直至明末清初的《药品化义》和《本草备要》,才将功效分列,并以功效阐释中药治疗病证的机理,直至当今《中国药典》。

    中药功效在形成过程中,由于针对临床辨证、辨症、辨病用药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三类中药功效:对证功效、对症功效、对病功效。

    对证功效?

    又称对因功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