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方法去选择科学 ——读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有感
彭子益(1873—1949),名承祖,白族,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医家。曾游学京华,任清太医院宫廷医师,得以大量阅读宫廷珍贵医书,故医学造诣颇深,才学过人而见识超迈。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是彭子益“用中医原有名词,以有原则、有系统、有证据的科学方法”编纂而成的。彭子益自48岁著成此书,屡屡修改,力求完善,期于至当,直到74岁修改重著,花费数十年精力于此书,为传承中医学作出了无私奉献。
正因彭子益倾注了毕生的精力,所以此书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第一,开创中医学系统讲授模式;第二,缩短学程,而保存并增加中医原有的功效;第三,使学者彻底认识古中医学原理,学到成功;第四,历经数十年检验,具备很强的实践意义;第五,针对“唯科学主义”论,亮出真正的传统医学。
面对“中医科学化”,即用科学方法改良中医,彭子益指出:“欲用科学方法来整理中医,须由中医方法去选择科学。”他在《生命宇宙篇·医学大概的意义》中把“宇宙造化、生物生命、古中医学”三者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所谓“科学”,不是只以分析为能事,而是“有原理、有系统、有证实之谓,非死体剖解之谓。死体剖解学,是分析的,是片段的,是直不运动(直线而非圆运动)的,是死的;大气的古中医学,是不能分析的,是整个的,是圆运动着的,是活的。”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在当今仍不失其指导意义。
, 百拇医药
彭子益在《生命宇宙篇》以《易经》河图为依据,将现代十二科学与大气运动学、中国古代的“形上(形而上者谓之道)”文化有机结合,以阐述中医的哲学基础,体现出博学多闻、灵活变通的精神。彭子益认为,生物个体最初的一个细胞,乃至生物全体细胞,无不具有河图圆运动的大气作用,所以一个宇宙个体,一个人的个体,皆可作一个细胞来看,皆可作一个河图来看。尽管彭子益对现代科学知识掌握得有限,而从“气”本论的传统学说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来说,事理尽合。《管子·内业》曾指出,精气“其细无内,其大无外”;《黄帝内经·太素》“阴阳合”杨上善注:“言阴阳之理,大之无外,细入无间。”传统观念认为宇宙间无论大小巨细,万物都由阴阳之气所化生,故中医运用“气”理论,能够以一统万,起到执简御繁的功效。彭子益正是借此,以说明中医本身的真相及圆运动的原理、宇宙与人类生命的关系,并进而阐述能取得中医学根本上极大功效的学说。故而此书值得细细领悟。
彭子益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自古以来应用了数千年的中医学,竭尽全力地加以宣传与弘扬;然而他不迷信于古人,亦不崇拜权威,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中医经典并不盲从维护,而是运用其超迈的见识,进行更正而加以合理的解释,并印证于全书的核心理论。如《时病本气篇·导言》与《生命宇宙篇·〈内经〉的学说》均录《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一段:“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上,故不下也……云雾不精,故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 百拇医药
关于“藏德不上”,《内经》诸本所载皆作“藏德不止”,更有唐代王冰、明代马莳、清代张志聪等著名医家维护经典的注释,历代鲜有敢于致疑者,读者则向来不明就里。彭子益则不囿于前贤之说,解释道:“水之能藏阳热,全赖冬令寒冷;若冬时不寒,封藏无力,水中所藏的阳热散漫消亡,则地面之下无藏德上升于天,天空之间即无雨露下降于地。天气本来清净光明,无雨露无云雾,雨露云雾皆地下水中所藏的阳热上升成的,上升下降的交通停息,成了无中气的表现。中气乃万物的生命,今造化无中气以施于万物,极有名之大木必多枯死,而况人乎?读《内经》,需择其事实上有理由者读之,《四气调神论》之类是也。《内经》非一人手笔,所以有合理处,有不合理处。”彭子益辩证地看待《内经》,认为“非一人手笔,所以有合理处,有不合理处”,他对于“不合理处”,从实际角度加以纠正,并予疏通。所谓“藏德不上”,就是“地面之下无藏德上升于天”,即地面之下没有由地下水中所藏的阳热形成的雨露云雾上升于天,于是大气的上升与下降的交汇贯通就停止了。就《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全书的核心理论来说,一切阐述都顺理成章了;而对《内经》此节的理解来说,读者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彭子益博古通今,旁征博引,不泥古,不迷今,“择其事实上有理由者”而以事实说话,定要展示出中医的真相,其精神确实可嘉!(黄海波), 百拇医药(黄海波 广西中医药大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是彭子益“用中医原有名词,以有原则、有系统、有证据的科学方法”编纂而成的。彭子益自48岁著成此书,屡屡修改,力求完善,期于至当,直到74岁修改重著,花费数十年精力于此书,为传承中医学作出了无私奉献。
正因彭子益倾注了毕生的精力,所以此书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第一,开创中医学系统讲授模式;第二,缩短学程,而保存并增加中医原有的功效;第三,使学者彻底认识古中医学原理,学到成功;第四,历经数十年检验,具备很强的实践意义;第五,针对“唯科学主义”论,亮出真正的传统医学。
面对“中医科学化”,即用科学方法改良中医,彭子益指出:“欲用科学方法来整理中医,须由中医方法去选择科学。”他在《生命宇宙篇·医学大概的意义》中把“宇宙造化、生物生命、古中医学”三者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所谓“科学”,不是只以分析为能事,而是“有原理、有系统、有证实之谓,非死体剖解之谓。死体剖解学,是分析的,是片段的,是直不运动(直线而非圆运动)的,是死的;大气的古中医学,是不能分析的,是整个的,是圆运动着的,是活的。”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在当今仍不失其指导意义。
, 百拇医药
彭子益在《生命宇宙篇》以《易经》河图为依据,将现代十二科学与大气运动学、中国古代的“形上(形而上者谓之道)”文化有机结合,以阐述中医的哲学基础,体现出博学多闻、灵活变通的精神。彭子益认为,生物个体最初的一个细胞,乃至生物全体细胞,无不具有河图圆运动的大气作用,所以一个宇宙个体,一个人的个体,皆可作一个细胞来看,皆可作一个河图来看。尽管彭子益对现代科学知识掌握得有限,而从“气”本论的传统学说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来说,事理尽合。《管子·内业》曾指出,精气“其细无内,其大无外”;《黄帝内经·太素》“阴阳合”杨上善注:“言阴阳之理,大之无外,细入无间。”传统观念认为宇宙间无论大小巨细,万物都由阴阳之气所化生,故中医运用“气”理论,能够以一统万,起到执简御繁的功效。彭子益正是借此,以说明中医本身的真相及圆运动的原理、宇宙与人类生命的关系,并进而阐述能取得中医学根本上极大功效的学说。故而此书值得细细领悟。
彭子益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自古以来应用了数千年的中医学,竭尽全力地加以宣传与弘扬;然而他不迷信于古人,亦不崇拜权威,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中医经典并不盲从维护,而是运用其超迈的见识,进行更正而加以合理的解释,并印证于全书的核心理论。如《时病本气篇·导言》与《生命宇宙篇·〈内经〉的学说》均录《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一段:“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上,故不下也……云雾不精,故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 百拇医药
关于“藏德不上”,《内经》诸本所载皆作“藏德不止”,更有唐代王冰、明代马莳、清代张志聪等著名医家维护经典的注释,历代鲜有敢于致疑者,读者则向来不明就里。彭子益则不囿于前贤之说,解释道:“水之能藏阳热,全赖冬令寒冷;若冬时不寒,封藏无力,水中所藏的阳热散漫消亡,则地面之下无藏德上升于天,天空之间即无雨露下降于地。天气本来清净光明,无雨露无云雾,雨露云雾皆地下水中所藏的阳热上升成的,上升下降的交通停息,成了无中气的表现。中气乃万物的生命,今造化无中气以施于万物,极有名之大木必多枯死,而况人乎?读《内经》,需择其事实上有理由者读之,《四气调神论》之类是也。《内经》非一人手笔,所以有合理处,有不合理处。”彭子益辩证地看待《内经》,认为“非一人手笔,所以有合理处,有不合理处”,他对于“不合理处”,从实际角度加以纠正,并予疏通。所谓“藏德不上”,就是“地面之下无藏德上升于天”,即地面之下没有由地下水中所藏的阳热形成的雨露云雾上升于天,于是大气的上升与下降的交汇贯通就停止了。就《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全书的核心理论来说,一切阐述都顺理成章了;而对《内经》此节的理解来说,读者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彭子益博古通今,旁征博引,不泥古,不迷今,“择其事实上有理由者”而以事实说话,定要展示出中医的真相,其精神确实可嘉!(黄海波), 百拇医药(黄海波 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