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正文
编号:13340017
儿童心血管健康堪忧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2日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主任 石 琳

    □本报记者 水 欣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李 珍

    美国心脏协会的“生命简单七法”,将不吸烟、体重正常、规律体力活动、健康饮食、健康血脂、健康血压和健康血糖定义为心血管健康。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研究项目,在2013~2015年间对1.2万名6~18岁的城市儿童进行了调查,近期发布的最新结果显示,只有八成儿童青少年能够达标3~5项;全部项目达标者少之又少,仅有千分之五;男孩要比女孩稍好一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饮食不健康、运动量过少、体重不达标和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差这四个方面。门诊和研究中均显示,已患上“三高”的儿童青少年在不断增加。心血管病是国人首位死因,儿童处在发育的初始阶段,心血管健康就已受到威胁,可以说为家长和社会敲响了警钟。

    问题根源在吃和动

    此次研究发现,所有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的因素中,饮食是最差的一项,仅有8.7%的孩子饮食水平达到健康程度,北方比南方差;鱼类、豆类和乳制品吃得不够,蔬菜水果尚可,但达标率也不足50%;油炸食品、含糖饮料吃得较多。

    为什么我国孩子吃得这么“差”?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主任石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与儿童饮食偏好、家长喂养方式以及饮食环境三方面有关。首先,儿童味觉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异,脾胃功能也不如成年人,讨厌咀嚼水果蔬菜,喜欢精细甜软及油炸食品。孩子通常不具备健康饮食意识,如果仅凭喜好进食,就会导致营养“质量”不高。其次,儿童的饮食主要由家长安排,因此家长的营养意识是保持孩子膳食平衡、营养合理的关键。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家长非但没有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连累孩子口味变得越来越重,尤其北方地区,饭菜油盐超标、蔬果过少。曾有调查显示,中国9~17岁孩子每日盐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水平的2.4倍。最后,饮食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超市里含糖饮料唾手可得,身边的零食、快餐广告每天不停地诱惑,导致孩子“饮料当水喝,零食当饭吃”,摄入太多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营养非常不均衡。尤其是一些快餐中的添加剂会掩盖大量油和盐的味道,很容易被人忽略。

    缺乏运动是心血管病的确定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运动过少的情况,仅有16.6%达到理想体力活动水平,男孩比女孩要好些,南方情况好于北方。而在美国,67%的男孩可达到理想水平。

    石琳认为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家庭作业过多、课外补习班盛行,导致孩子没有时间运动,而在空闲时间,孩子或捧着手机,或坐在电脑前,更倾向于选择电子游戏而非运动;部分家长“重智轻体”,过多关注学习成绩,对孩子运动的情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不会陪孩子运动;一些学校受场地、时间限制,体育活动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强度偏弱,导致学生运动量少。

    此次研究发现,22.7%的孩子没能保持理想体重,女孩要比男孩好些,南方比北方好些。

    石琳指出,除了遗传、疾病因素,上述吃得差、动得少也是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儿童期肥胖会增加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动脉粥样硬化往往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而肥胖使得这种血管病理变化开始得更早、程度更重。如果不对孩子体重加以控制,未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将急剧上升。

    数据还显示,12.7%的男孩和9.4%的女孩有血压升高的情况;22.9%的孩子空腹血糖受损;4.1%有高胆固醇血症。

    石琳告诉记者,从门诊情况来看,很多有“三高”的孩子都饮食不合理、不爱运动、体重超标。这些年来,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较十几年前翻了几番,血糖、血脂情况也不佳,如不及时干预,不仅会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损害各器官,还可能导致中老年时期发病的心血管疾病提前到青年时期,各项并发症也会随之而来。

    家长要以身作则

    石琳强调,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根基和希望防治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不仅关乎个体成长,还关乎民族未来。为遏制儿童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的趋势,她提出了以下建议:

    普及疾病知识。对全社会普及心血管知识,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尤其要对学校、家长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普教育,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重视健康体检。建议家长像重视孩子身高一样关心他们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最好带孩子到专业机构测量血压,并且做到长期监测。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儿童,这样才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强调对儿童青少年人群的干预,建议从3岁起就测量血压。

    保证饮食健康。家长应以身作则,学习基础营养知识,培养健康的家庭饮食氛围,引导孩子多吃粗粮杂粮、蔬菜,适量吃肉,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尽量在家做饭,少带孩子下馆子、吃快餐。保证三餐规律,不能任由孩子饥一顿饱一顿或暴饮暴食。学校层面,除了加强健康教育,还要在食堂方面下功夫,做到合理搭配、低盐饮食等。国家和社会层面,应该制订健康饮食计划,通过征税或出台食品广告规范等措施,减少儿童不健康食品的摄入量。

    督促每天运动。家长要引导并陪伴孩子参加运动,例如饭后一起散步,周末一起出游等,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与特点,培养一两项体育特长。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能重视成绩忽视健康,应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运动时间。

    日本为了孩子打“配合战”

    邻国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日本儿童循环器学会”调查显示,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造成儿童血管硬化等问题突出。日本肥胖儿童数量是10年前的2倍以上,其中七成会在童年或壮年时患上心血管疾病。为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文部省和厚生劳动省要求学校的营养师、保健老师和家长通力配合,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例如,每个小学生都有一本联络手册,家长除了要在上面写清楚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外,还要记录孩子每天的作息时间、早餐和晚餐等,保健老师会针对联络手册上的内容给予具体的指导意见。学校的营养师则会为孩子选择低脂高钙的牛奶,鼓励他们多吃鱼、贝类和新鲜蔬菜水果。学校的营养餐基本味道很淡,以便让孩子从小习惯清淡口味,远离高油、高盐食物。

    日本学校要求各科老师少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加入各种兴趣活动组。因此,日本小学生下午三四点就放学了,很多孩子会立马换上运动服,去参加棒球组、足球组、相扑组、剑道组等,通常至少活动1个小时才回家。在日本的校园文化中,仅仅学习好并不会成为大家的榜样,学习和体育兼优才是“校园明星”。这种文化也促使孩子们更热衷于体育锻炼。▲ (水欣 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