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理法之要
根在阳气,阳气是郑氏临床治疗的根本,回阳与温阳,本于脾胃,脾胃为生化之源,脾胃为升降枢纽,坤土处于坎离二阳之间,理重升降,阳虚自汗,阳虚头痛,阳虚目翳,七情之扰,总属伤神,独特的阴阳辨证,上述三个病症中,升降失调的调治
郑钦安提出上下不交是阳虚病变的基本病机。他认为水火不济、升降失调、虚中有实、实中夹虚多始于中阳运转不利。与现代中医八纲辨证中的阴阳辨证不同,郑氏阴阳辨证强调人体阳气根源于坎肾,以坎离水火交济为基础,病理上有盛衰与升降之变。
在郑钦安看来,阳虚包含两种状态,一是阳的亏虚,即质量和功能的不足;二是阳的离位,即阳不能守于内或固于下。而亏虚和离位又是相互影响和关联的。
郑钦安“扶阳原理”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扶阳(见本版 2019 年3月28日《郑钦安扶阳理论始于坎离说 》)。而通过“方药应用”介绍,我们又了解到临床上他是如何扶阳的,并谈及了一些更具体的治法概念,如纳气归肾、先后天并补、补坎益离、泻火抑阳,以及培中与扶阳的关系问题等(见本版 2019 年4月4日《郑钦安扶阳方用药规律 》)。扶阳,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治疗大法,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归纳为三点。
根在阳气
阳气是郑氏临床治疗的根本
郑氏理论虽最重坎阳,然又有三阳之论,其临床施治是有区分的。比如用药,郑钦安认为附子补坎阳,干姜暖中宫,桂枝(肉桂、桂心)偏于扶心阳,吴茱萸更宜暖肝木。因此,凡组方有附子的方剂,他都认为功效是(或包含有)补坎阳或补先天,如补坎益离丹、潜阳丹、附子理中汤等。即使附子泻心汤,郑钦安的理解也与众不同。他不认为此方对应阳虚于外、热结于中的证候,而认为病在少阴,热伏阳虚,“用芩、连、大黄以泻少阴无形之伏热,又用附子以固根蒂而追元阳。”虽说是一家之言,但亦为一种角度。当然,附子所温之阳,一定就是肾阳?在配伍之后的功效是否有改变?如附姜与附桂的组配,温阳的效应和机理有区别吗?这是一些有待探讨的问题。但在郑钦安的扶阳论中,“以阳为根”就是独重坎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