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干咳患者
□郭宏强
笔者治疗两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干咳的患者,用了两种方剂,一种为补肾方,另外一种为疏泄肝胆方,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思维的重要性,记录如下。
案例一
孙某,女,46岁。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抗感染治疗后,咳嗽症状没有缓解,特请会诊。患者诉说口干、苦,咽痒,咳嗽无痰,腰酸,平素下肢凉,查舌质淡白,舌苔水滑,脉尺部沉弱。
辨证:肾阳不足,虚火上炎,肺气不降。
处方:熟地黄60克,怀牛膝20克,肉桂5克,天门冬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9克,巴戟天30克,制龟甲30克,茯苓20克,清半夏20克,杏仁10克,牛蒡子15克,莱菔子30克,蝉蜕15克,炙甘草6克。共7剂,水煎,每天服用1剂。
, 百拇医药
患者在星期五下午开始服用中药,下周一便向医生反映,说咽痒、咳嗽症状消失,自觉右侧腰部有热气。
方剂分析:患者症状虽为干咳,但其根本病因在腰酸、下肢凉,辨证可知本体肾阳不足,而肾阳不足,龙雷之火上炎致肺气上逆,故出现咳嗽。病机明确,故用引火汤加降肺气、利咽之药,效果显著。
案例二
温某,男,50岁。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10天前出现干咳,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请求会诊。患者诉说口干、苦,咽干痒,咳嗽无痰,食欲差,查舌质淡红、苔白、微黄,脉弦。
辨证:肝气犯胃,肺气不降。
处方:柴胡25克,黄芩15克,清半夏20克,党参15克,炙甘草6克,蝉蜕15克,地龙15克,杏仁10克,莱菔子30克,芦根3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牛蒡子15克,生麦芽30克,生姜20克。共7剂,水煎,每天服用1剂。3天后随访患者,病症已经得到控制。
, 百拇医药
方剂分析:患者口干苦,食欲差,咽干,脉弦,属小柴胡汤证的症状,肝胆疏泄异常,郁而生热上炎,木火刑金,故而干咳,予以小柴胡汤合苇茎汤加降肺气之药以疏散肝胆,清利肺热。笔者喜用生麦芽与莱菔子相配而助运化,生麦芽疏肝而升清气,莱菔子则可降肺胃之气,一升一降,调理体内气机。
个人感悟
案例中两位患者虽均为干咳,但病机一在肾,一在肝胆。《黄帝内经》记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两个案例可以形象地说明该问题。
其实辨证就像破案一样,通过蛛丝马迹来寻找线索。对咳嗽通常会先想到肺,但很多时候肺只是标,应进一步寻找引起肺气上逆的原因,这时候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纲就应该上场了。首先,八纲明确才不至于南辕北辙;其次,八纲明确后再根据所获得的四诊线索,进行六经辨证,或卫气营血辨证,或三焦辨证;最后,如需要进一步诊断,则归于脏腑辨证。这也是笔者对于临床中医辨证次序的一些感悟。
临床上遇到《伤寒论》中的病症,可以运用六经辨证;遇温病则用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不必刻意以“经方派”自诩,而排斥温病。在明末清初,临床上确实遇到了《伤寒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出现了《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瘟疫论》等书籍中的观点。笔者曾用安宫牛黄丸与大定风珠这两个《温病条辨》中的方剂成功抢救一名重症昏迷患者,效果非常好。学习中医不可以故步自封,吸取百家之长才能在临床上游刃有余。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百拇医药
笔者治疗两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干咳的患者,用了两种方剂,一种为补肾方,另外一种为疏泄肝胆方,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思维的重要性,记录如下。
案例一
孙某,女,46岁。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抗感染治疗后,咳嗽症状没有缓解,特请会诊。患者诉说口干、苦,咽痒,咳嗽无痰,腰酸,平素下肢凉,查舌质淡白,舌苔水滑,脉尺部沉弱。
辨证:肾阳不足,虚火上炎,肺气不降。
处方:熟地黄60克,怀牛膝20克,肉桂5克,天门冬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9克,巴戟天30克,制龟甲30克,茯苓20克,清半夏20克,杏仁10克,牛蒡子15克,莱菔子30克,蝉蜕15克,炙甘草6克。共7剂,水煎,每天服用1剂。
, 百拇医药
患者在星期五下午开始服用中药,下周一便向医生反映,说咽痒、咳嗽症状消失,自觉右侧腰部有热气。
方剂分析:患者症状虽为干咳,但其根本病因在腰酸、下肢凉,辨证可知本体肾阳不足,而肾阳不足,龙雷之火上炎致肺气上逆,故出现咳嗽。病机明确,故用引火汤加降肺气、利咽之药,效果显著。
案例二
温某,男,50岁。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10天前出现干咳,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请求会诊。患者诉说口干、苦,咽干痒,咳嗽无痰,食欲差,查舌质淡红、苔白、微黄,脉弦。
辨证:肝气犯胃,肺气不降。
处方:柴胡25克,黄芩15克,清半夏20克,党参15克,炙甘草6克,蝉蜕15克,地龙15克,杏仁10克,莱菔子30克,芦根3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牛蒡子15克,生麦芽30克,生姜20克。共7剂,水煎,每天服用1剂。3天后随访患者,病症已经得到控制。
, 百拇医药
方剂分析:患者口干苦,食欲差,咽干,脉弦,属小柴胡汤证的症状,肝胆疏泄异常,郁而生热上炎,木火刑金,故而干咳,予以小柴胡汤合苇茎汤加降肺气之药以疏散肝胆,清利肺热。笔者喜用生麦芽与莱菔子相配而助运化,生麦芽疏肝而升清气,莱菔子则可降肺胃之气,一升一降,调理体内气机。
个人感悟
案例中两位患者虽均为干咳,但病机一在肾,一在肝胆。《黄帝内经》记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两个案例可以形象地说明该问题。
其实辨证就像破案一样,通过蛛丝马迹来寻找线索。对咳嗽通常会先想到肺,但很多时候肺只是标,应进一步寻找引起肺气上逆的原因,这时候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纲就应该上场了。首先,八纲明确才不至于南辕北辙;其次,八纲明确后再根据所获得的四诊线索,进行六经辨证,或卫气营血辨证,或三焦辨证;最后,如需要进一步诊断,则归于脏腑辨证。这也是笔者对于临床中医辨证次序的一些感悟。
临床上遇到《伤寒论》中的病症,可以运用六经辨证;遇温病则用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不必刻意以“经方派”自诩,而排斥温病。在明末清初,临床上确实遇到了《伤寒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出现了《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瘟疫论》等书籍中的观点。笔者曾用安宫牛黄丸与大定风珠这两个《温病条辨》中的方剂成功抢救一名重症昏迷患者,效果非常好。学习中医不可以故步自封,吸取百家之长才能在临床上游刃有余。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