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临瀛海之鳌 上溯医门三代 ——欣为《余氏三世学验集粹》作序
近日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学者李鸿涛、张明锐、陈冬亮、余杨编著,余瀛鳌审订的《余氏三世学验集粹》书稿,欣喜之余,感慨良多。该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9年1月出版。
余瀛鳌先生是我平生最敬重的老师之一。他在学术上有三个特点,一是生于中医世家,学于西医科班;二是耽于中医文献,定于国医名师;三是期于大海之鳌,隐如深山之贤。
余瀛鳌的祖父余奉仙是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为人安贫乐道,简悫贞良,刚严介特,行不攀炎附势,诊不嫌贫弃媸。余奉仙对郑板桥的“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两句诗特别欣赏,将其作为教育后人的座右铭,可见其耿介正直、铁骨竹心的品格。
余瀛鳌的父亲余无言是近代沪上名医。余无言精读《伤寒》《金匮》,探有新义,主张“衷中参西”,志在“改进中医”。余无言的书柜上贴着一副对联——“好古不求秦汉后,知医当在和缓间”,表示其对中医典籍追求之深,对中医临床标立之高。1956年,余无言从上海调至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后兼为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是近代著名的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
, 百拇医药
余瀛鳌于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本科,是名副其实的西医科班出身。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从事西医临床工作,于当年参加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主办的“西学中”班学习。1958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后,分配至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的编审室工作,后来担任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等职。
60余年来,余瀛鳌对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学科建设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当代的中医学子,多半都读过余瀛鳌编审的中医古籍。他在中医文献研究方面的成就,往往掩盖了其临床水平。直至2017年,余瀛鳌实至名归地获得“首届全国名中医”称号。余瀛鳌编辑的古籍与自己的医学创作其量等身,与当代那些把应景文章收入个人“经典著作”的“大师”们相比,何啻于瀛海管蠡之别!
余瀛鳌是一位博古通今、中西汇通的人物。这是时代的特征,也是先生的幸运。从满腹经纶到返璞归真,从繁花杂树到由博返约,他在临床上总结了“通治法”和“通治方”的应用。这个“通”,首先是通识历代方剂,其次是通贯近人名方,再次是通达个人创新。
, 百拇医药
2017年6月,余瀛鳌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的“金匮论坛”上作了“辨病辨证与通治方”的学术报告,这是他毕生临床经验的心得和总结,题目准确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
更值得仰慕的是余瀛鳌的医品和人品。他是一位“谦谦君子”,虚心做学问,尊重患者。身居闹市,如隐竹林,尽显质朴本色。他“讷于言而敏于行”,与当代的浮躁、张扬、炫耀、阿谀之风格格不入。
本书是余氏三代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精华汇编,故名《余氏三世学验集粹》。近临瀛海之鳌,上溯医门三代。书中对每位医学家学术思想的提炼,体现了整理者探赜索隐、提要钩玄的参悟能力和学术功力,特别是对现代中医学术史的穿透力。
所谓“百步无轻担”,登高愈远,涉水愈深,这本书的完成进一步反映了当代中医青年学者“敢拣重担子挑”的精神。他们开始沉下心来,对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从狼吞虎咽到细嚼慢咽,从浅尝辄止到精耕细作。
《余氏三世学验集粹》当然是一本中医学临床之书,但也可以看作是一部缩编的现代中医学术史。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芒。医林中一脉相承的余氏三代,不就是现代中医史的缩影吗?
是为序。(诸国本), http://www.100md.com
余瀛鳌先生是我平生最敬重的老师之一。他在学术上有三个特点,一是生于中医世家,学于西医科班;二是耽于中医文献,定于国医名师;三是期于大海之鳌,隐如深山之贤。
余瀛鳌的祖父余奉仙是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为人安贫乐道,简悫贞良,刚严介特,行不攀炎附势,诊不嫌贫弃媸。余奉仙对郑板桥的“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两句诗特别欣赏,将其作为教育后人的座右铭,可见其耿介正直、铁骨竹心的品格。
余瀛鳌的父亲余无言是近代沪上名医。余无言精读《伤寒》《金匮》,探有新义,主张“衷中参西”,志在“改进中医”。余无言的书柜上贴着一副对联——“好古不求秦汉后,知医当在和缓间”,表示其对中医典籍追求之深,对中医临床标立之高。1956年,余无言从上海调至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后兼为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是近代著名的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
, 百拇医药
余瀛鳌于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本科,是名副其实的西医科班出身。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从事西医临床工作,于当年参加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主办的“西学中”班学习。1958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后,分配至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的编审室工作,后来担任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等职。
60余年来,余瀛鳌对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学科建设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当代的中医学子,多半都读过余瀛鳌编审的中医古籍。他在中医文献研究方面的成就,往往掩盖了其临床水平。直至2017年,余瀛鳌实至名归地获得“首届全国名中医”称号。余瀛鳌编辑的古籍与自己的医学创作其量等身,与当代那些把应景文章收入个人“经典著作”的“大师”们相比,何啻于瀛海管蠡之别!
余瀛鳌是一位博古通今、中西汇通的人物。这是时代的特征,也是先生的幸运。从满腹经纶到返璞归真,从繁花杂树到由博返约,他在临床上总结了“通治法”和“通治方”的应用。这个“通”,首先是通识历代方剂,其次是通贯近人名方,再次是通达个人创新。
, 百拇医药
2017年6月,余瀛鳌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的“金匮论坛”上作了“辨病辨证与通治方”的学术报告,这是他毕生临床经验的心得和总结,题目准确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
更值得仰慕的是余瀛鳌的医品和人品。他是一位“谦谦君子”,虚心做学问,尊重患者。身居闹市,如隐竹林,尽显质朴本色。他“讷于言而敏于行”,与当代的浮躁、张扬、炫耀、阿谀之风格格不入。
本书是余氏三代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精华汇编,故名《余氏三世学验集粹》。近临瀛海之鳌,上溯医门三代。书中对每位医学家学术思想的提炼,体现了整理者探赜索隐、提要钩玄的参悟能力和学术功力,特别是对现代中医学术史的穿透力。
所谓“百步无轻担”,登高愈远,涉水愈深,这本书的完成进一步反映了当代中医青年学者“敢拣重担子挑”的精神。他们开始沉下心来,对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从狼吞虎咽到细嚼慢咽,从浅尝辄止到精耕细作。
《余氏三世学验集粹》当然是一本中医学临床之书,但也可以看作是一部缩编的现代中医学术史。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芒。医林中一脉相承的余氏三代,不就是现代中医史的缩影吗?
是为序。(诸国本),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