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二届国医大师 > 孙光荣
编号:13351303
展现中医药发展的斑斓色彩 ——读孙光荣《传承、融合、创新是发展中医药事业三大攻坚战》有感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76期
     社会是波浪式发展的,文化是循序性进步的。有世界著名历史学家研究证明,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未来,属于中国:汤恩比论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符号之一的中医药学的一个本质特征。国医大师孙光荣的新作《传承、融合、创新是发展中医药事业三大攻坚战》(见《中国中医药报》2019年5月9日、10日、13日3版),提出“传承:中华文明保卫战;融合:健康服务阵地战;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的观念,展现了中医药事业在传承中成长、在发展中创新、在前行中出彩的光辉历程,并提出了卓有见地的发展思路和意见,不失为一篇为发展中医药建言献策的好文章。

    中医昨日的不朽——传承是核心

    “中医学具有壮实的、深厚的、牢固的‘根’——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的维护和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的理念与方法,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药文献和历代中医药学家临床实践经验之中,这就是发展中医药事业取之不竭、推陈出新之源头活水。”这股活水,润泽出了“文化底蕴深厚稳固、学科形成千锤百炼、继承方式保真务实”的中医药文化底色,是“中医药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强调传承”的内因。这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东西方在认识论上的不同。做好“中医药学的传承,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核心工程,实质上就是中华文明的保卫战,也就必然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第一大攻坚战”。一句话,传承是中医药延续、发展的根基,非此则中医不生,弃此则中医必亡。
, 百拇医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人民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医药学正是这样“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科学,饱含着“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孔子提出的“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本态和继承、发展的源动力。实践反复证明,只有自信,才能有底气,才能信心百倍,才能百折不挠地去维护它、捍卫它、发展它。弄清楚中医的长项,不妄自菲薄,是建立中医文化自信、扎实推进传承工作的基础,那些连老祖先讲的什么都弄不懂的人,自然很难建立起足够自信、也很难把传承工作做好。

    中医今日的发展——融合是路径

    文化是什么?《周易·彖辞·贲卦》给它的定义是:“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物,教化天下的学问。“化”为何意?谆谆不倦的教化、润物无声的感化、悄无声息的融化是也,其中“融化”是终极的目的和归宿。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把它的核心理念概括为“人格模式:君子之道;行为模式:礼仪之道;思维模式:中庸之道”。(《为文化作“减法”》)不难看出,文化是涵盖社会层面的全方位学问,是多学科融合的五色盘。中医药学是在这个盘中浸泡出来的,是融合了多种色彩之后才成就了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的民族瑰宝。
, 百拇医药
    文化进程中的这种多学科、多领域、多元素的融合,既有碰撞中的兴奋与火花,也有碰撞中的痛楚与伤痕,我们不仅要为顺境中的胜利欢呼雀跃,更要为逆境中的曲折低首沉思,时刻鸣响记忆的警钟。《传承、融合、创新是发展中医药事业三大攻坚战》作者指出:“有目共睹,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质条件的丰足,中医药学科发展取得了不少突破的进步。但在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受到过度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模式西化、学科分化的阻碍,产生诸多不是‘融合’、反而是‘拼凑’‘割裂’‘对抗’‘排斥’等的不利于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现象。”作者在经过理智思考后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论理说法,一隅三反,以进一步呼唤起中医人的清醒意识、上进意识、博弈意识。

    中医药是实现人类健康和未来医学进步的重要柱石,也是参与、支撑、实施健康中国建设、从事健康服务的主力军,“中医药学科发展之融合不仅是回归学科本质的必需,更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学会审时度势、博采众长、大胆设想,从医学融合、技术融合、跨界融合、文化融合四条路径做足、做大文章,以实现中医药事业在新形势下的新突破。对这些关系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是自豪也是责任,是担忧也是期待,是心声也是呼喊!
, 百拇医药
    爱中医不等于说是保守,更不是要唯我独尊。开放和融合,是无法人为避免的现象,“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心度》)“智不甚相远,苟积学也,理无不可相及,顽固老辈之蔑视外国,与轻薄少年之蔑视本国,其误缪正相等。质而言之,弊在不学而已。”(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应该正确处理不同学科、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共生共赢的和谐氛围。纵观《传承、融合、创新是发展中医药事业三大攻坚战》作者提出的思辨和建议,其论述,鞭辟入里;其表达,情真意切,是对中医药学发展工作具有切实指导意义的肺腑之言。

    中医未来的光明——创新是关键

    中医学是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复杂性科学,是人类文化多样性与科学多元化并行的典范。它的天人相应观、整体认知观、辨证论治观构成的学科精髓和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底蕴、哲学元素的科学观,符合人类生命科学不断进化和进步的规律,具有“看似不变而实在多变、善变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规律性和指向感。这个“变”,就是在保持学科本质基础上的创新。
, http://www.100md.com
    没有创新,社会就要停顿、人类就会窒息。中医学从历史的风浪里走来,面对顺风、逆风无数次地调整着船帆的维度,以适应航行的需要。它始终坚持着“遵古而不泥古,固守而不固化”的原则,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大方向,这才保证了它生生不息、一往无前的状态。

    中医药创新要遵循怎样的原则?《传承、融合、创新是发展中医药事业三大攻坚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固本、强基、守恒、出新四条:固本,就是要固守中医的本源、中医的长城、中医的特质、中医的规律;强基,就是要强化中医的理念、中医的实践、中医的疗效、中医的地位;守恒,就是要守住中医的初心、中医的阵地、中医的功能、中医的底线;出新,就是要出新中医的思维、中医的方法、中医的技术、中医的成果。四条原则,纲举目张;一番话语,洞鉴古今。

    该文紧密结合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走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管理体系,完善国家统一指挥下的协同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大批能文能武、学验俱丰的“全才”;创新中医药临床实践体制,全面提升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创新中医药科学研究,分级分批完成具有中医强势的攻关项目;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全程参与生命全周期的健康干预;创新保护与开发中医药资源的技术手段,走好中医药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用创新驱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医学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模式和方案。基本了对中医药医、教、研领域,既有政策层面的建议,也有实施层面的设想,还有操作层面的方法。
, 百拇医药
    需要明确的是,中医药的创新必须符合东方文化的属性、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符合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既需要有创新的热情,群策群力,动员更多的人一起参与进来;更需要有创新的本领,力学笃行,组织更多的人一起努力探索。要根据创新的难度,合理安排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投入不同比重的精力和财力,在坚持历史的认知、历史的复原、历史的激活、历史的推动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分层次进行包括挖掘创新(在整理中创新)、改良创新(在应用中创新)、原始创新(在发展中创新)的工作。

    中医未来,光明在望;中医振兴,时不我待。要打好中医药传承、融合、创新的三大攻坚战,就必须既要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满腔热情、用心用意地热爱和保护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保持坚定的文化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积极努力地追求和进行文化的创造和重建;还要开放胸怀、谦诚虚心地汲取和接纳可为我所用的进步文化。

    人们把要达到的目标,比喻为登上金字塔,而登上金字塔的动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鹰的成功,是因为它天资聪颖,搏击长空,有雄心和壮志;蜗牛的成功,是因为它知道道路崎岖,能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永不放弃。中医人有鹰的聪颖天资、蜗牛的实干精神,所以有信心打赢发展中医药事业传承、融合、创新的三大攻坚战,有信心能够取得中医药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不断进步、不断成功。(温长路), http://www.100md.com(中华中医药学会 温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