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虫叮咬 如何正确处理
近日,多名孩子在外出游玩时被蜱虫叮咬,送到医院时,蜱虫的头部和脚已经深入皮肤,幸好医生处置及时,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蜱虫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还曾多次致人死亡。当前正是蜱虫的活跃季节,外出旅游时,要避免在草地上长时间坐卧。当被蜱虫叮咬,千万别强行拔除,应及时就医。
警惕蜱虫携带传染病毒
近日,一名5岁男童在外出游玩时被蜱虫钻进体内,任凭孩子家长生拉硬拽,蜱虫纹丝不动,只好到河南省儿童医院就医。最后,医生通过手术为患儿取出虫体。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也相继有被蜱虫叮咬就医的新闻,甚至还出现了被蜱虫叮咬后死亡的情况。
被蜱虫咬伤为什么这么严重呢?
, 百拇医药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副所长袁中良说,蜱虫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等,夏季活跃,主要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呈红褐色或灰褐色。蜱虫吸血时把头埋入皮肤下,吸血时间长达数天,不吸血时呈芝麻大小,吸血后则呈蓖麻大小。成虫体长2~10毫米,吸血后体长30毫米,有8条腿。
蜱虫咬人之前释放一种麻醉剂,故不易被人发觉,一般1~2天后才发现其附着在人体的头皮、颈部、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蜱虫叮人后可引起过敏、局部水肿、溃疡或发炎等症状。
虽然经过妥善处理,绝大多数蜱虫咬伤患者一般不会有后遗症,但也不可大意,因为蜱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有1~2周的潜伏期,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乏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伴心、肝、肾多脏器损害等,起病急,严重时可致死。
袁中良说,大部分情况下,蜱虫叮咬不会有致命危险。不过对于儿童来说,蜱虫叮咬的风险就会增加。在蜱虫的唾液中,有一种神经毒素。被蜱虫叮咬后,毒素会传输到中枢神经,引发中枢神经中毒反应。儿童更容易受影响,可能出现瘫痪、呼吸衰竭等。
, 百拇医药
被蜱虫叮咬 如何正确处理
袁中良说,被蜱虫叮咬,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立即拔出,但这样的做法是错的。
蜱虫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拔除,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引发皮肤感染。也正因如此,被蜱虫叮咬后,即使只是红肿、瘙痒,也需要就医。
同时,蜱虫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可能使人患上斑疹热、森林脑炎、出血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因此,市民被蜱虫叮咬后,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袁中良提醒,夏季炎热,皮肤裸露在外,虫咬导致的皮肤问题也会增加。喜爱户外活动的人特别是孩子们去树丛和草丛乘凉、玩耍时,要警惕被蜱虫叮咬。
, 百拇医药
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穿着长袖长裤,不穿凉鞋,尽量减少皮肤裸露。衣物以浅色为主,这样有利于快速发现蜱虫。同时,使用驱虫类的产品也可以减少被虫咬的机会,比如含有DEET(避蚊胺)的驱虫剂。不过,婴幼儿需谨慎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驱虫剂,只推荐2岁以上的孩子使用DEET类驱虫剂。
同时,蜱虫都喜欢寄生,宿主也非常广泛,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比如狗、猫。因此,家里有宠物的,更容易惹上蜱虫,要特别小心。
发现蜱虫时,无论是在人或动物体表,都不要用手直接去强行摘除,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牢蜱虫的头部,然后慢慢施压把蜱虫拉出。在移除蜱虫时要小心,不要把蜱虫捏碎或扭断,因为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沾染到受感染的蜱虫组织碎屑或粪便,也有可能被感染。在移除蜱虫后,应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并用肥皂及水洗手。
若发现蜱虫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镊子取出蜱虫,或用烟头等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切记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蜱虫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百拇医药(冯金灿)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蜱虫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还曾多次致人死亡。当前正是蜱虫的活跃季节,外出旅游时,要避免在草地上长时间坐卧。当被蜱虫叮咬,千万别强行拔除,应及时就医。
警惕蜱虫携带传染病毒
近日,一名5岁男童在外出游玩时被蜱虫钻进体内,任凭孩子家长生拉硬拽,蜱虫纹丝不动,只好到河南省儿童医院就医。最后,医生通过手术为患儿取出虫体。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也相继有被蜱虫叮咬就医的新闻,甚至还出现了被蜱虫叮咬后死亡的情况。
被蜱虫咬伤为什么这么严重呢?
, 百拇医药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副所长袁中良说,蜱虫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等,夏季活跃,主要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呈红褐色或灰褐色。蜱虫吸血时把头埋入皮肤下,吸血时间长达数天,不吸血时呈芝麻大小,吸血后则呈蓖麻大小。成虫体长2~10毫米,吸血后体长30毫米,有8条腿。
蜱虫咬人之前释放一种麻醉剂,故不易被人发觉,一般1~2天后才发现其附着在人体的头皮、颈部、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蜱虫叮人后可引起过敏、局部水肿、溃疡或发炎等症状。
虽然经过妥善处理,绝大多数蜱虫咬伤患者一般不会有后遗症,但也不可大意,因为蜱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有1~2周的潜伏期,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乏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伴心、肝、肾多脏器损害等,起病急,严重时可致死。
袁中良说,大部分情况下,蜱虫叮咬不会有致命危险。不过对于儿童来说,蜱虫叮咬的风险就会增加。在蜱虫的唾液中,有一种神经毒素。被蜱虫叮咬后,毒素会传输到中枢神经,引发中枢神经中毒反应。儿童更容易受影响,可能出现瘫痪、呼吸衰竭等。
, 百拇医药
被蜱虫叮咬 如何正确处理
袁中良说,被蜱虫叮咬,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立即拔出,但这样的做法是错的。
蜱虫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拔除,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引发皮肤感染。也正因如此,被蜱虫叮咬后,即使只是红肿、瘙痒,也需要就医。
同时,蜱虫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可能使人患上斑疹热、森林脑炎、出血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因此,市民被蜱虫叮咬后,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袁中良提醒,夏季炎热,皮肤裸露在外,虫咬导致的皮肤问题也会增加。喜爱户外活动的人特别是孩子们去树丛和草丛乘凉、玩耍时,要警惕被蜱虫叮咬。
, 百拇医药
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穿着长袖长裤,不穿凉鞋,尽量减少皮肤裸露。衣物以浅色为主,这样有利于快速发现蜱虫。同时,使用驱虫类的产品也可以减少被虫咬的机会,比如含有DEET(避蚊胺)的驱虫剂。不过,婴幼儿需谨慎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驱虫剂,只推荐2岁以上的孩子使用DEET类驱虫剂。
同时,蜱虫都喜欢寄生,宿主也非常广泛,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比如狗、猫。因此,家里有宠物的,更容易惹上蜱虫,要特别小心。
发现蜱虫时,无论是在人或动物体表,都不要用手直接去强行摘除,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牢蜱虫的头部,然后慢慢施压把蜱虫拉出。在移除蜱虫时要小心,不要把蜱虫捏碎或扭断,因为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沾染到受感染的蜱虫组织碎屑或粪便,也有可能被感染。在移除蜱虫后,应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并用肥皂及水洗手。
若发现蜱虫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镊子取出蜱虫,或用烟头等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切记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蜱虫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百拇医药(冯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