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感染性皮肤病 > 疱疹 > 带状疱疹
编号:13399139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25日 医药卫生报
     □张观红

    在40多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带状疱疹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带状疱疹是现代医学名词,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或“转腰龙”。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目前,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主要由免疫功能低下引起。主要是患者情志不畅、体弱气虚、饮食起居无常或者有重大疾病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引发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多为成年人,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减弱,日常累积于体内的湿热、毒邪得不到疏散,或者经不住打击或刺激,而引发疾病。

    带状疱疹发病初期局部皮肤有瘙痒、疼痛等异常感,进而出现红疹、疱疹。带状疱疹形态各异,发病部位变化多端,有的隐藏在真皮之中,有的长成或大或小的水疱。但是,不管部位、形态怎样,患者的疼痛感却是相同的。特别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患者的折磨更是夜以继日,让人疼痛难耐。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疱疹的皮肤损害已经消退,但受损神经分布区域的剧烈疼痛仍持续不减。因此,笔者建议患者如果为带状疱疹或已经继发后遗神经痛,可以尝试进行针灸治疗。

    带状疱疹多由心经、肝经、脾胃经病症为主,膀胱经病症为辅,疱疹会按照经脉的循行部位发病。心经属火,肝经为木,肝有郁热,火毒过盛,肌肤脉络不通,导致发病;脾胃乃后天之本,或受湿毒内热侵袭,或饮食不周伤及脾胃,使二者功能下降,引发疱疹;膀胱储存尿液过多,代谢不及时,加上情志不畅,湿热内蕴,浸淫肌肤,结于皮肤之上成为疱疹;正气不足,气血瘀阻,无法推动气血运行,使瘀血外溢,发生疱疹,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治疗:清肝泻胆,疏通肝经止痛,清热、解热毒,健脾和胃,通便泻火,兼补气解郁。

    针灸:取膻中穴、期门穴、内关穴、中脘穴、天枢穴、胃俞穴、合谷穴、外关穴、阳陵泉穴、血海穴、足三里穴、太冲穴,以上穴位交替应用。带状疱疹初起时,局部用梅花针叩打,出血后直接用火罐拔出毒水和湿气后,再进行针刺,把病毒自下引出。中医的整体观念为上病取下、下病取上。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有效率为90.47%~96.8%;若是局部症状,有效率接近100%。

    笔者诊治过一位84岁男性患者,其右侧胸部、乳头周围、腹部、腰背部都有成片水疱簇簇相连。患者首诊时,已是3天不能入睡,在家中痛得不停来回走路,衣服不能挨近皮肤。笔者按以上方法对患者进行3次治疗后,大有好转,又经过5次治疗,症状基本消除。

    对于带状疱疹的预防,中医有很好的理论。《黄帝内经》中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说人体的正气强,人就不容易生病;反之,人就会被病邪所侵。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则是治疗人类心灵疾病的良方,劝诫人们不仅饮食起居要有规律,更要心胸宽阔,能够容人,这样病邪就不会来“敲门”。因此,要避开致病因素,就要保持平心静气,心无杂念,其气便顺,精与神便能守持于内,疾病就不会发生。

    (作者供职于北京四季青医院),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感染性皮肤病 > 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