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过敏性结膜炎
中医如何治过敏性结膜炎
主讲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张玉平
全球有15%~20%人群罹患过敏性疾病,其中 40%~60%有眼部过敏症状。我国过敏性结膜炎,以中青年发病率最高,12~55岁患病比例占85.6%;常年过敏性结膜炎和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占所有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74%。
过敏性结膜炎,是结膜对过敏原的刺激产生超敏反应所引起的一类眼病,以I型和Ⅳ型超敏反应为主,表现为眼部奇痒难忍、红肿畏光、眼泪黏稠、异物感明显,多伴有过敏性鼻炎、咽炎、哮喘、皮肤湿疹、荨麻疹等,且反复发作,长年不愈,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该病分5个类型,有季节过敏性结膜炎(多数致敏原为花粉,60%以上患者伴过敏性鼻炎)、常年过敏性结膜炎(致敏原以尘螨为主)、巨乳头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和特应性角结膜炎。
目前,过敏原有几千种,能查出的不到100种。空气传播的过敏原最常见,也最难以避开,戴口罩只能减轻口鼻吸入,眼睛却不能用遮挡的方法阻止过敏原袭入;滴眼液中的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血管收缩剂等,可引起白内障、青光眼、角膜溃疡等;口服的抗过敏药副作用又不可避免。因此,可采用中医方法缓解局部症状、防止复发可能,且疗效肯定,未见明显副作用。中医认为,风胜则痒,热胜则红,湿胜则肿和流泪。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及科研验证,推出“脱敏止痒洗眼方”和“脱敏止痒口服方”。
脱敏止痒洗眼方:苦参、黄芩、黄连、蝉蜕、荆芥、蛇床子,水煎15分钟,取清汤100毫升,用空眼药瓶吸取,冲洗结膜囊10分钟,每日2次。也可取清汤,到医院雾化,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脱敏止痒口服方:生黄芪、生龙骨、泽兰、荆芥、木贼,水煎口服,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经研究分析,“脱敏止痒洗眼方”疗效优于“吡嘧司特钾滴眼液”;“脱敏止痒口服方”疗效优于“盐酸西替利嗪片”。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改善睡眠。正常免疫功能是在睡眠之中建立的。《黄帝内经》说,心神不宁则痒甚,神不守舍则失眠,失眠则感觉诸症加重。2.健脾。中医讲“湿胜则痒”“脾虚生湿”。临床上,脾胃虚弱患者,全身湿疹,长年不愈。3.疏肝除烦。过敏病人,多见于工作紧张、精神紧张、心情烦躁者。4.补气养血。该病无论老幼,年年发作,病程较长,中医讲“久病多虚”。临床上,过敏体质,多见于身体不好者,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不可过食辛辣、鱼虾、羊肉等生发之品;早睡早起,接受阳光,加强运动;不过用激素等药物;坚持合理治疗、医患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http://www.100md.com
主讲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张玉平
全球有15%~20%人群罹患过敏性疾病,其中 40%~60%有眼部过敏症状。我国过敏性结膜炎,以中青年发病率最高,12~55岁患病比例占85.6%;常年过敏性结膜炎和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占所有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74%。
过敏性结膜炎,是结膜对过敏原的刺激产生超敏反应所引起的一类眼病,以I型和Ⅳ型超敏反应为主,表现为眼部奇痒难忍、红肿畏光、眼泪黏稠、异物感明显,多伴有过敏性鼻炎、咽炎、哮喘、皮肤湿疹、荨麻疹等,且反复发作,长年不愈,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该病分5个类型,有季节过敏性结膜炎(多数致敏原为花粉,60%以上患者伴过敏性鼻炎)、常年过敏性结膜炎(致敏原以尘螨为主)、巨乳头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和特应性角结膜炎。
目前,过敏原有几千种,能查出的不到100种。空气传播的过敏原最常见,也最难以避开,戴口罩只能减轻口鼻吸入,眼睛却不能用遮挡的方法阻止过敏原袭入;滴眼液中的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血管收缩剂等,可引起白内障、青光眼、角膜溃疡等;口服的抗过敏药副作用又不可避免。因此,可采用中医方法缓解局部症状、防止复发可能,且疗效肯定,未见明显副作用。中医认为,风胜则痒,热胜则红,湿胜则肿和流泪。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及科研验证,推出“脱敏止痒洗眼方”和“脱敏止痒口服方”。
脱敏止痒洗眼方:苦参、黄芩、黄连、蝉蜕、荆芥、蛇床子,水煎15分钟,取清汤100毫升,用空眼药瓶吸取,冲洗结膜囊10分钟,每日2次。也可取清汤,到医院雾化,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脱敏止痒口服方:生黄芪、生龙骨、泽兰、荆芥、木贼,水煎口服,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经研究分析,“脱敏止痒洗眼方”疗效优于“吡嘧司特钾滴眼液”;“脱敏止痒口服方”疗效优于“盐酸西替利嗪片”。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改善睡眠。正常免疫功能是在睡眠之中建立的。《黄帝内经》说,心神不宁则痒甚,神不守舍则失眠,失眠则感觉诸症加重。2.健脾。中医讲“湿胜则痒”“脾虚生湿”。临床上,脾胃虚弱患者,全身湿疹,长年不愈。3.疏肝除烦。过敏病人,多见于工作紧张、精神紧张、心情烦躁者。4.补气养血。该病无论老幼,年年发作,病程较长,中医讲“久病多虚”。临床上,过敏体质,多见于身体不好者,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不可过食辛辣、鱼虾、羊肉等生发之品;早睡早起,接受阳光,加强运动;不过用激素等药物;坚持合理治疗、医患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