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7.19
编号:80376
一场“鸿门宴”,建成大医院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9日 生命时报 2019.07.19
     1931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二晚上,位于上海滩香港路的上海银行公会,热闹非凡。一场晚宴,在此举行。做东的,是当时国民政府的三位部长:财政部部长孔祥熙、铁道部部长孙科、卫生部部长刘瑞恒。

    参加这场晚宴的,有三十多人。当天的场面,据《申报》报道,可谓“济济一堂、颇极一时之盛”。《申报》一点儿也没夸张,看看来宾名单就知道了:唐绍仪、张群、钱新之、朱家骅、刘鸿生、荣宗敬、陆伯鸿、史量才、王伯元、张啸林、杜月笙、褚民谊、黄汉梁、林康侯、杨肇埙、吕岳泉、王晓籁、劳敬修、寿毅成、郭标、秦润卿、赵晋卿、黎照环、杨敦甫、颜福庆等。上海滩华界的政商达人、黑白两道的大佬基本上都到了。啥事啊,要这么隆重?筹钱。那么,为谁筹钱?为当时筹备中的上海中山医院筹钱。这事儿,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1931年1月17日下午,同样是在上海银行公会,孔祥熙主持召开了“上海中山医院发起人会议”。当时的上海,医院大多是外国人办的,服务国人的公立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在那次会议上,民国的社会名流们决定创建中国人自己管理的大型公立医院——上海中山医院。虽说把上海中山医院定位为公立医院,但当时的国民政府根本没钱建医院。
, 百拇医药
    没钱就筹款。在“发起人会议”一周后,1931年1月24日,“上海中山医院筹备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十几个委员们凑在一起,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筹款办法:建立筹款小分队。他们列出了50多个筹款小分队的队长名单,每个小分队的队长和副队长都是商政大腕或社会名流。

    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列了名单,并不等于人家就能卖力执行。筹款这种工作,不用点策略、不施加点压力,没法推动。他们决定,过了春节,就在正月十五之前,办一场筹钱的“鸿门宴”。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申报》详细记述了那次宴会,标题是《三部长邀宴上海中山医院募捐队长》。还有个副标题“各名人均有恳切之演说”,咱们一起看看那几个“名人”演说,你就能知道,那天的戏有多精彩了。

    先是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张群出场,他说:“上海滩很大啊,上海的人口也多,中国人和洋人加起来要三百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上海啥都好,就是缺医院,老百姓生了病没地方看。缺医院啊,可惜政府没钱……”
, 百拇医药
    接着,时任国立中央大学的校长朱家骅上场。中山医院筹建之时,即定位为中央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而中央大学医学院就是后来国立上海医学院的前身。朱家骅一上来就捶胸顿足,声泪俱下:“环顾世界各国,哪一家大学医学院没有附属医院呀?可是我们堂堂的中央大学医学院就没有附属医院!让我们的医学生们到哪里去实习啊?”

    轮到原北洋政府总理唐绍仪讲话了,他说:“办医学事业,那是需要钱的啊。现在物价上涨这么快,建医院需要很多很多钱。建中山医院要多少钱呢,我觉得吧,怎么也得150万块大洋吧……”

    这时台下的颜福庆坐不住了,他是中山医院最重要的创建者,还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说:“唐总理说得很好,办医院需要钱啊。但是呢,他把钱说少了。办医院到底要多少钱呢?我告诉你们,我是耶鲁毕业的,美国人的医院我是见过的。按照现在建设医院的标准,平均每张床投入至少4000美元。中山医院的设计是300张床,是国内最大的公立医院,造价怎么也得120万美元。换成大洋的话,是600万块……”
, http://www.100md.com
    最后是卫生部部长刘瑞恒讲话,他显出极度悲愤的表情,“前几天,我和几个外国友人聊天。他们说,中国人不会办医院,中国人也不舍得捐钱办医院。我当时就严厉驳斥他们:你们根本不了解我们中国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是有爱心的!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打破外国人的这种谣言!那个啥,请颜福庆兄把募捐任务册发给在座各位吧……”

    《申报》报道,晚宴最后,“募捐册分送各队长,尽欢而散”。之后,上海中山医院的筹建工作开展起来,单是建院发起人就集结了三十几位各界名流。在捐款名单上,可以看到当年南京市市长魏道明捐了100块大洋,天津市市长、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捐了1000块大洋。在当时的上海,一块大洋可以看10场电影、买20张公园门票……像这样慷慨捐款的人还有很多。晚宴之后的6年里,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上海中山医院筹备委员会募集了足够的资金。

    82年前的1937年,上海中山医院建成开业。虽然说一场“鸿门宴”开启了中山医院的建院历程,但真正将这家医院筹建起来的,是中国人世代传承的慈善信念和对医学事业发展的渴求。▲, 百拇医药(中国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 杨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