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782784
侵犯幼童不都是恋童癖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6日 生命时报 2019.08.06
     侵犯幼童不都是恋童癖

    该病多由童年创伤、人际交往受挫、性格胆怯软弱引起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宋崇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王 瑾

    不久前,媒体曝出某公司高层猥亵女童一事,“恋童癖”一词也进入了大众视线。很多人对“恋童癖”似乎并不陌生,不时有新闻披露某些成年人对幼童伸出邪恶之手。事实上,真正的恋童癖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多,有些人的不齿行为尽管是针对儿童的,却未必是“恋童癖”。

    “恋童癖”,在医学上又称为“恋童症”,属于性欲倒错障碍。主要是指患者的性欲部分或全部地指向青春期或未发育的儿童。通过与青春期前的单个或多个儿童(通常年龄为13岁或更小)的性活动而激起个体反复的、强烈的性唤起(如性幻想、性冲动或性行为)。恋童症患者多是男性,他们常以性发育未成熟的同性或异性儿童作为性行为对象,以获取性满足,其中对同性恋童行为更为多见。恋童症者多在30岁以后发病,他们对成年对象缺乏性兴趣,或者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与异性交往。患者大多独身,有的伴有勃起障碍。

    对于恋童症的原因,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与后天心理发展异常等因素有关。有的恋童症患者原本就是该行为的受害者,他们成年之后,转而找其他儿童复制自己的创伤。当然,这种情形并非主观故意,而是被潜意识推动。还有的患者与其初次性体验有关,比如有的患者幼时与玩伴进行了性游戏,由此有了性启蒙。但其体验固着在这种特定的模式当中没有成长,使其成年后依然喜欢幼时的对象和方式。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心理因素不容忽视。有的患者在工作生活中人际关系不良或受到挫折,便觉得与成年人打交道时人心难测,费尽心思,感觉太累、太恐惧,转而把兴趣转到了儿童身上。或者由于性格胆怯懦弱,缺乏应付危机的能力,当遇到重大的心理应激时,没有勇气去面对,人格退行到了童年。还有的患者则是因为智力发育迟滞、慢性酒精中毒、年老或其他脑病而接触正常成年女性的机会少,而诱发本病。

    在社会上,对儿童、少年“下手”的人其实很多都不是恋童症。这些人之所以选择儿童下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容易得手,比如儿童是自己熟悉的孩子,或者看儿童弱小,容易被诱惑和被恐吓。而这些人的性对象主要还是成年异性,所以不能将他们视为恋童症。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一些男性,特别是成功男性,有着顽固的处女情结,既往他们没有得到满足,遗憾埋在心里,等有了条件后,就将魔爪伸向了幼女,变本加厉地补偿自己。

    对恋童症患者,最重要的是接受治疗,防止犯罪行为发生。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让孩子懂得防范,免受意外侵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