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节病变 总是虚证
“交节病变”是一个重要的中医学概念,是指因气候变化,人体无法及时作出适应性改变,从而导致疾病发作或加重。交节一般是指节气前后两三天。
关于“交节病变”的内容,古代医学典籍中有论述丰富,体现了天人相应的养生观与古人重视人、自然、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清代诸多医家的医案中亦论述了许多“交节病变”的内容,如《王旭高医案·疟疾》丁案:“夏至在迩,乃阴阳剥复之际,瘦人久病,最怕阴伤”;《张聿青医案·肿胀》储案:“胀势既松之后,适交春令,肝藏之气,勃然升发”;中医学史上唯一一部女性医家编写并流传于世的医案著作《花韵楼医案》,亦载有蔡氏罹患瘰疬“交节续增”的医案。可见,清代诸多医家对于“交节病变”均有着一定的认识。
叶天士对交节病变的认识
叶天士亦十分重视节气变化对于人体的影响,并明确提出“交节病变,总是虚证”的观点。交节之时,正属气候变动之际。人与天地相应,正常人的身体会随气候变化自我调节,而正气亏虚之人,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及时适应外界变化,则容易罹患新疾或使痼疾更甚。不同的节气更替,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影响,如《临证指南医案·肝风》王氏案:“凡春交,地中阳气升举,虚人气动随升”,《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施案:“夏至一阴来复,预宜静养迎其生气”;《临证指南医案·吐血》庞案:“秋分寒露,天气令降,身中气反升越,明明里不肯收摄,虚象何疑”等,均是论述交节之际病情变化与治疗思路。
, 百拇医药
二十四节气总体遵循着阴阳变化周而复始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张志聪言:“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春夏节气,阳气升发,阴虚之人多易生病,如《临证指南医案·虚劳》程案载:“今年厥阴司天,春分地气上升,人身阳气上举,风乃阳之化气,阴衰于下,无以制伏”;秋冬节气,阳气内敛,阳虚之人多易生病,如《临证指南医案·虚劳》汪氏案载:“冬至节交,病甚于前,都因肝肾内怯,阳不交阴所至”。
叶天士治疗交节病变医案
凌,交节病变,总是虚证。目泛舌强,脊背不舒,溲淋便涩,皆肾液不营,肝风乃张。当宗河间浊药轻服,名曰饮子。
熟地五钱、咸苁蓉八钱、炒杞子三钱、麦冬二钱、云苓一钱半、川石斛三钱、生沙苑一钱、石菖蒲一钱、远志肉四分,饮子煎法。(《临证指南医案·肝风》)
按:患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故肝风鸱张,症见眼睛神光涣散,舌体僵硬,言语不利,脊背拘紧不舒,小便淋漓不畅。因上述诸症发于交节之时,故案首曰“交节病变,总是虚证”。结合病情变化,笔者猜测此病发于春分之时。叶氏立法滋阴息风。由于补益药多滋腻,为了不损胃气,仿刘河间浊药轻服之法,将诸药磨粉,小剂煎煮,不计时服。
叶氏此案甚为精妙,潘名熊《叶案括要》有歌诀略述大意,言简意赅,可供记忆。歌曰:“肾液已伤,肝风乃张,虚证酌饮,地杞冬良,斛蓉苑茯,远志石菖”。
“交节病变”是一个大的医学命题,叶天士提出“交节病变,总是虚证”的观点一语中的,阐明根源。医生临证时可掌握一些节气、运气变化的知识,补虚于先,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效果。(姚鹏宇), 百拇医药(姚鹏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
关于“交节病变”的内容,古代医学典籍中有论述丰富,体现了天人相应的养生观与古人重视人、自然、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清代诸多医家的医案中亦论述了许多“交节病变”的内容,如《王旭高医案·疟疾》丁案:“夏至在迩,乃阴阳剥复之际,瘦人久病,最怕阴伤”;《张聿青医案·肿胀》储案:“胀势既松之后,适交春令,肝藏之气,勃然升发”;中医学史上唯一一部女性医家编写并流传于世的医案著作《花韵楼医案》,亦载有蔡氏罹患瘰疬“交节续增”的医案。可见,清代诸多医家对于“交节病变”均有着一定的认识。
叶天士对交节病变的认识
叶天士亦十分重视节气变化对于人体的影响,并明确提出“交节病变,总是虚证”的观点。交节之时,正属气候变动之际。人与天地相应,正常人的身体会随气候变化自我调节,而正气亏虚之人,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及时适应外界变化,则容易罹患新疾或使痼疾更甚。不同的节气更替,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影响,如《临证指南医案·肝风》王氏案:“凡春交,地中阳气升举,虚人气动随升”,《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施案:“夏至一阴来复,预宜静养迎其生气”;《临证指南医案·吐血》庞案:“秋分寒露,天气令降,身中气反升越,明明里不肯收摄,虚象何疑”等,均是论述交节之际病情变化与治疗思路。
, 百拇医药
二十四节气总体遵循着阴阳变化周而复始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张志聪言:“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春夏节气,阳气升发,阴虚之人多易生病,如《临证指南医案·虚劳》程案载:“今年厥阴司天,春分地气上升,人身阳气上举,风乃阳之化气,阴衰于下,无以制伏”;秋冬节气,阳气内敛,阳虚之人多易生病,如《临证指南医案·虚劳》汪氏案载:“冬至节交,病甚于前,都因肝肾内怯,阳不交阴所至”。
叶天士治疗交节病变医案
凌,交节病变,总是虚证。目泛舌强,脊背不舒,溲淋便涩,皆肾液不营,肝风乃张。当宗河间浊药轻服,名曰饮子。
熟地五钱、咸苁蓉八钱、炒杞子三钱、麦冬二钱、云苓一钱半、川石斛三钱、生沙苑一钱、石菖蒲一钱、远志肉四分,饮子煎法。(《临证指南医案·肝风》)
按:患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故肝风鸱张,症见眼睛神光涣散,舌体僵硬,言语不利,脊背拘紧不舒,小便淋漓不畅。因上述诸症发于交节之时,故案首曰“交节病变,总是虚证”。结合病情变化,笔者猜测此病发于春分之时。叶氏立法滋阴息风。由于补益药多滋腻,为了不损胃气,仿刘河间浊药轻服之法,将诸药磨粉,小剂煎煮,不计时服。
叶氏此案甚为精妙,潘名熊《叶案括要》有歌诀略述大意,言简意赅,可供记忆。歌曰:“肾液已伤,肝风乃张,虚证酌饮,地杞冬良,斛蓉苑茯,远志石菖”。
“交节病变”是一个大的医学命题,叶天士提出“交节病变,总是虚证”的观点一语中的,阐明根源。医生临证时可掌握一些节气、运气变化的知识,补虚于先,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效果。(姚鹏宇), 百拇医药(姚鹏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