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针药并用辨治疾病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记载了许多针药并用治疗疾病的方法,堪称典范——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记载了许多针药并用治疗疾病的方法,堪称典范——在两千年前,张仲景即强调针药并用,并创立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论述妇人杂病的总纲曰:“行其针药,治危得安”;《疟病》篇对疟病的治疗明论“可发汗针灸也”。
仲景治病针药并行,多受示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特别注重针灸疗法。《灵枢》中言及刺经络、针脏腑、刺俞穴、刺部位、针刺的原理及其结果等有300多处,《素问》言“刺”者也有200多处,论述十分详尽。
针药并用
先针后药
《伤寒论》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此阳明中风实为三阳合病,故先用针刺法,欲针引阳气以泄经络闭郁之热。虽获小差之效,但表证仍未解除,经过约十日地迁延脉续浮者,说明邪气有外解之势,故改用小柴胡汤因其势而解之。
先药后针再药
《伤寒论》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表邪太甚,阻于经络,药难胜病,故应先针刺风池、风府,以疏通经络,泄太阳风邪,然后再服桂枝汤,以解肌表。
或针或药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同《伤寒论》一样,均有妇人热入血室证的辨治。对其“如疟状,发作有时”者,则但治以小柴胡汤;对表证已罢,热入血室已呈结胸状,以及阳明热甚,反侮于肝而入于血室者,皆强调“当刺期门”以泄其邪热,不必服药。
宜针不宜药
《伤寒论》142条:“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太阳与少阳并病,邪气内结,经气不舒,非药物发汗所能解除,故当针刺,如误用药物发其汗,可致邪入肝经而谵语。
宜药不宜针
《素问·刺疟篇》对疟病的治疗强调“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与此类似的人群是大量的。
针灸预防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四肢属阳,阳主外,四肢觉沉重不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