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与保健
秋季养生与保健
□胡本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古人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明显减少,渐渐地淡化了对自然规律的重视和依从。很多人忽略了四时节气与生活、环境和健康的因果关系及相互影响,一日三餐随心所欲,衣食住行各由所好,加之生活与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出现了不少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现代病”。
大自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四季循环,周而复始。人类的生活起居也被自然规律牵引着,在一年中,每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天气的温差变化,人的生命活动必然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节气的变化必然引起人的生理与心理机能发生变化,我们只有依四时节气的变化规律进行养生保健,才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秋季的主气是“燥”,这时人们常常觉得口鼻干燥、渴饮不止、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如果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或虽然燥邪不盛,而人体自身功能虚弱,无力适应秋季的天气变化,无力抵御外邪,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病变。因此,我们要了解秋季,使机体适应秋季的变化,才能不生病、少生病。
, 百拇医药
秋乏
告别了炎夏,迎来了秋高气爽的秋季,人们感到比较舒服,但是有些人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秋乏;形成的原因是夏季大量出汗,胃肠功能下降,蚊虫叮咬,睡眠不足,“苦夏”食欲不振,过度消耗了能量,结果欠下了一大笔夏耗债。
进入9月,秋风吹,心神爽,人体消耗渐渐减少,机体生理功能随之恢复,这样就进入一个周期性休整阶段,特别是秋分之后,白天日照时间缩短,阴阳各半,大有倦怠之感。
秋乏是补偿夏季给人们带来的过度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机体一种恢复体力的保护性措施。虽然秋乏会自然消除,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不能把秋乏理解成多吃多睡,一方面要加强营养,另一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使机体尽快休整。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最好比平时多睡1小时,晚上10时入睡,早睡早起,进行适当锻炼,如散步、爬山,强度不宜太大,反之不利于身体的恢复;调整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
, 百拇医药
秋燥
秋季阳气渐衰,阴气渐盛,天气干燥,易伤津耗气,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或复发,或逐渐加重(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有的人鼻燥、口唇干裂、咽部不适、喑哑、干咳、咽炎,由于肺和大肠相表里,燥气伤肺耗津液,引起便秘,不及时治疗,引发痔疮、肛裂。老年人皮肤干燥,瘙痒脱皮,毛发脱落,这些都是因为夏季出汗过多,体内水分不足,秋季不能及时补充所致。
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喝3~4杯开水,饮食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原则,少吃葱、姜、蒜、辛辣、油炸食物,多吃梨、芝麻、葡萄、蜂蜜、萝卜、藕、百合、银耳、莲子、香蕉、苹果、菠菜等,并多吃些酸味水果,如山楂、柠檬、柚子、芒果、石榴、葡萄、阳桃等。
秋冻有节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我国自古流传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季“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
, 百拇医药
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果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绵绵,仍是薄衣单裤的话,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特别是患有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极易引起旧病复发。青壮年和体质好的人不要骤然添加衣物,稍受寒冻,以利于人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对老年人和孩子来说,要逐步添加衣物,做到秋冻有节。
饮食起居
秋季穿衣长短大小应适宜,不宜再露肩、露臂、露胸、露大腿,内衣应为纯棉柔软的,穿在身上感到舒适。饮食进补忌无病乱补,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损害身体;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健康;忌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多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若久吃多吃,对肠胃功能已经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有治疗作用,如吃山药补脾胃,吃荠菜治疗高血压病,吃萝卜健胃消食、顺气宽胸,核桃、花生、红枣、莲子、藕也都是进补佳品;忌虚实不分,虚者补之,不是虚证不宜用补药,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伤害身体。
(作者供职于陕西省岚皋县中医医院), 百拇医药
□胡本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古人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明显减少,渐渐地淡化了对自然规律的重视和依从。很多人忽略了四时节气与生活、环境和健康的因果关系及相互影响,一日三餐随心所欲,衣食住行各由所好,加之生活与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出现了不少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现代病”。
大自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四季循环,周而复始。人类的生活起居也被自然规律牵引着,在一年中,每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天气的温差变化,人的生命活动必然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节气的变化必然引起人的生理与心理机能发生变化,我们只有依四时节气的变化规律进行养生保健,才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秋季的主气是“燥”,这时人们常常觉得口鼻干燥、渴饮不止、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如果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或虽然燥邪不盛,而人体自身功能虚弱,无力适应秋季的天气变化,无力抵御外邪,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病变。因此,我们要了解秋季,使机体适应秋季的变化,才能不生病、少生病。
, 百拇医药
秋乏
告别了炎夏,迎来了秋高气爽的秋季,人们感到比较舒服,但是有些人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秋乏;形成的原因是夏季大量出汗,胃肠功能下降,蚊虫叮咬,睡眠不足,“苦夏”食欲不振,过度消耗了能量,结果欠下了一大笔夏耗债。
进入9月,秋风吹,心神爽,人体消耗渐渐减少,机体生理功能随之恢复,这样就进入一个周期性休整阶段,特别是秋分之后,白天日照时间缩短,阴阳各半,大有倦怠之感。
秋乏是补偿夏季给人们带来的过度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机体一种恢复体力的保护性措施。虽然秋乏会自然消除,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不能把秋乏理解成多吃多睡,一方面要加强营养,另一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使机体尽快休整。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最好比平时多睡1小时,晚上10时入睡,早睡早起,进行适当锻炼,如散步、爬山,强度不宜太大,反之不利于身体的恢复;调整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
, 百拇医药
秋燥
秋季阳气渐衰,阴气渐盛,天气干燥,易伤津耗气,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或复发,或逐渐加重(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有的人鼻燥、口唇干裂、咽部不适、喑哑、干咳、咽炎,由于肺和大肠相表里,燥气伤肺耗津液,引起便秘,不及时治疗,引发痔疮、肛裂。老年人皮肤干燥,瘙痒脱皮,毛发脱落,这些都是因为夏季出汗过多,体内水分不足,秋季不能及时补充所致。
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喝3~4杯开水,饮食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原则,少吃葱、姜、蒜、辛辣、油炸食物,多吃梨、芝麻、葡萄、蜂蜜、萝卜、藕、百合、银耳、莲子、香蕉、苹果、菠菜等,并多吃些酸味水果,如山楂、柠檬、柚子、芒果、石榴、葡萄、阳桃等。
秋冻有节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我国自古流传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季“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
, 百拇医药
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果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绵绵,仍是薄衣单裤的话,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特别是患有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极易引起旧病复发。青壮年和体质好的人不要骤然添加衣物,稍受寒冻,以利于人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对老年人和孩子来说,要逐步添加衣物,做到秋冻有节。
饮食起居
秋季穿衣长短大小应适宜,不宜再露肩、露臂、露胸、露大腿,内衣应为纯棉柔软的,穿在身上感到舒适。饮食进补忌无病乱补,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损害身体;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健康;忌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多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若久吃多吃,对肠胃功能已经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有治疗作用,如吃山药补脾胃,吃荠菜治疗高血压病,吃萝卜健胃消食、顺气宽胸,核桃、花生、红枣、莲子、藕也都是进补佳品;忌虚实不分,虚者补之,不是虚证不宜用补药,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伤害身体。
(作者供职于陕西省岚皋县中医医院),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