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医药工作
编号:13395848
岐黄振兴七十载 与民共圆中国梦 ——中医药事业70年发展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47期
     中医药历史不会遗忘这两个对比鲜明的画面。

    画面一:一个西方世界眼中轻轻一推就会倒下的“泥足巨人”;一个刚刚从百余年受压迫、受奴役、受欺凌的黑暗中走出的国家;一个人均寿命不到35岁、中医医疗机构凋敝、中医药人才匮乏的落后大国——这是1949年中医药发展起步时面临的窘迫“家底”。

    画面二: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医药正式进入世界卫生体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2019年中医药发展取得的傲人成绩。

    70年改天换地的变化,展现了中医药从百废待兴走向振兴发展的光辉历程,更昭示了中医药的光明未来。

    变化背后,是一腔坚定的信念,是一份勇担使命的壮志,是一路扬鞭奋蹄、迎潮搏击的追赶,是一程不停变革、不懈发展的进军。
, http://www.100md.com
    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中医药事业,以其卓绝的成就书写了一个发展的奇迹。

    崛起:一卷宏图已绘就

    70年长路,一头连着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头连着新时代阳光下向繁荣富强快步迈进的中国。

    70年来,中医药事业的崛起令人振奋:

    中医医疗机构增长到2018年的6万多个,123.4万张病床,中医药从业人员也增加到71.5万。

    中药工业总产值从1996年的235亿元到2015年的7867亿元,成为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

    开办高等中医药类专业院校数达317个,其中,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25所。

    “十三五”以来,为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央财政对中医药共计投入254.8亿元……
, 百拇医药
    托举起中医药事业辉煌成就的,究竟是怎样一条道路?

    时间拨回70年前。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新国新梦,由此萌动。

    然而,当时的神州大地还是一片凋敝景象,医疗卫生方面的状况也不容乐观。这一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措施。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立了“团结中西医”的方针,中医药事业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1978年,“中共中央〔1978〕56号文件”出台,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

    1982年,衡阳会议提出要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中医药事业迎来迅猛发展的良机。
, 百拇医药
    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走上了中医自主发展道路。中医药的命运从此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中医药发展愈发蹄疾步稳。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11个重点领域的68个优先主题中,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的优先主题;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让中医药发展拥有了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中医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明确了中医药的战略定位,指出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指明了中医药人继续前行的方向——“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 百拇医药
    “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中医药提出更高要求,催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成为首个国家层面的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规范与扶持并举让中医药的发展从此有了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中医药文化建设、人才发展、信息化建设、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建设等专项规划密集出台,中医药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
, 百拇医药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

    正是基于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新中国的中医药事业才能在“一穷二白”中崛起,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赓续:一篇传承写到今

    “中医学再不花力气去抢救,等现在的老中医已经老去,才想到出钱出力去发掘,已经迟了!时不我予,时不再来。”已故国医大师邓铁涛曾对中医药后继乏人问题写信向中央领导反映。

    “拜师仅仅是手段,振兴中医药并且走向世界才是我们共同的目的。”1990年,时任国务委员李铁映在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上强调。
, 百拇医药
    ——字字恳切的呐喊,敲响中医药振兴的鼓点。

    传承,是中医药事业70年不变的坚持。

    为了继承前辈经验,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卫生部发出《关于开展中医带徒弟工作的指示》,采取中医带徒的方式培养中医,以壮大中医队伍

    1990年6月,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

    200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总结中医药师承教育经验,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

    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出台,内涵清晰、模式丰富、机制健全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 http://www.100md.com
    70年来,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医学特色的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继承整理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了一批批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

    为了与现代教育接轨,1956年,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心支持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成立了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启了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70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目前,中医药类专业在校学生85.8万名,为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各个领域培养了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三届国医大师的评选表彰,树立了模范典型,进一步坚定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信心、修德敬业的恒心和奉献中医药事业的决心,促进了中医药行业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推动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 http://www.100md.com
    “十二五”以来,国家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开展了近20个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涵盖各级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了99名岐黄学者、1222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620名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1239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637名中医护理骨干人才、520名西学中骨干人才、181名少数民族医药骨干人才、10334名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及20万余名乡村医生。

    一支由国医大师、各级名中医、中医骨干和中医执业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正日益壮大。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正在奋斗中续写传承篇章。

    惟新:一座高峰永攀登

    不久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首次进入“最具创新力经济体”前20名。近年来,中国重大成果、专利申请、科研论文“井喷”,创新指数排名不断上升。
, 百拇医药
    70年来,中医药人也用攻坚克难和自我革新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攀登医学高峰。

    70年来,中医药科研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973计划中医药研究专项”在中医、中药、针灸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重大突破、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研发成功…… 一份份科研捷报鼓舞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行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0项,其中包括国家最高科技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7项。重大科技项目产出了一批有循证医学证据、受到国际认可和推广使用的临床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网络化布局。建立了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4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中医药研究平台和基地,不断深化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研究,推动研究型门诊(病房)与生物样本库建设。
, http://www.100md.com
    70年来,中药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中药新药创制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新技术在中药生产中得到广泛引用,中成药质量控制体系获得全面提升。

    只有全面创新,才能真正激发出不竭动力。70年后的今天,中医药作为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仍行进在科技创新的前沿,中医药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

    自信:一种身姿立东方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不难读出力透纸背的两个字:自信。中国自信有一个结结实实的支撑,那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的综合国力。

    70年来,中医药也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向新时代。

    自信,因为有法律保障。

    从建国初期的“无法可依”到如今拥有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中医药法制建设从“一张白纸”开始了步履不停地探索。
, 百拇医药
    从1982年“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的法律地位,到1983年董建华等中医专家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制定中医药法”,到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出台,再到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最终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最终用法律形式体现了出来。

    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国家层面的配套规章和标准制定进展迅速,《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等配套制度陆续出台,进一步激发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潜力与活力。

    各地也纷纷响应,抓紧落实,陆续开展地方条例制修订相关工作。截至2018年7月,已有28省启动制修订工作,湖北、河北已率先完成修订并颁布。地方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甘肃、浙江、江西等地新设立了地市级中医药管理局,宁夏、江苏、贵州、河南等地在地市级、县级卫计委下新设了单独的中医科室。15省卫生计生监督部门成立了专门的中医药监督执法科室。各省对中医药发展的经费投入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吉林、浙江、福建等省中医药财政投入明显增加。
, 百拇医药
    自信,因为获得百姓认可。

    70年来,中医药在百姓中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显著增强。近年来,以发挥“治未病”优势为核心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公卫项目在基层的深入实施、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在基层的宣传普及,为增强群众健康维护意识、改善群众健康维护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8年底,全国9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的乡镇卫生院、87.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9%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群众在基层就近看中医更加便捷,也更加认同中医药健康理念和接受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

    中医药不仅为百姓健康增添福祉,还成为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方”。据统计,目前全国贫困地区已种植中药材2200多万亩,2017年产量达431万吨,有中药材基地1600多个,中药材企业1100多个。中药材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百拇医药     自信,因为拥有文化沃土。

    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也分别于2010年、2018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育中华民族认同感的精神纽带,中医药文化发展如大河奔流,在全球化时代澎湃着文化自信的潮声。

    自信,因为更加开放。

    70年间,无论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掀起针灸热潮,还是里约奥运会上运动员身上风靡的“火罐烙印”,抑或是在海外走红的川贝枇杷露……在国际舞台上,中医药从未缺席。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和组织签署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此外,中医药已经积极参与到我国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中,以降低中医药市场准入,减少贸易壁垒。
, 百拇医药
    如今,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对外合作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高层次合作格局正在形成。

    追梦:一程好景挂云帆

    中医药人的梦想,放在广阔的时空里观照,更能凸显厚重的意义——它绵延在历史的纵轴里,铺陈于时代的横截中,生动在未来的期盼里。

    回顾过去,中医药与中国人民共同经历了无数悲喜。中国故事之所以动听,中国声音之所以嘹亮,中国奇迹之所以震撼,离不开中医药的保驾护航。在SARS等重大疫情暴发时,中医药与死神正面交锋;在汶川地震等重大灾情中,中医药为灾后防疫、挽救伤员贡献力量;在北京奥运会、“神七”飞天等实现民族梦想的伟大时刻,中医药在幕后立下汗马功劳。

    面向未来,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目标更加明晰、步伐更加铿锵、前路更加光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当前和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要求,制定了规划。
, 百拇医药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30年,“中医药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我国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更加巩固,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容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中药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持续提高;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稳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些短期或长期的目标,正等待着中医药人去追寻、去实现、去开拓。

    今天,摊开中国地图,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河纵横,风光无限。中国人民70年探索前行的脚步,就是为了追寻一个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也是中医药人的期待,寄寓着一项事业最长远、最恒久的梦。, 百拇医药(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