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感悟生活
编号:13399285
对中医药文化的一些感悟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医药卫生报
     对中医药文化的一些感悟

    □郭艳锦 文/图

    1949年11月,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我降生在洛阳市平乐镇一个中医正骨世家里。我的爷爷郭灿若、奶奶高云峰、父亲郭维淮都是骨科名医。我的降生为整个家庭增添了喜庆和欢乐。我受到祖辈的宠爱,偎依在奶奶和爸妈的身边,深受中医药的熏陶,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坚守在为民治病的岗位上,对中医药事业有着极深的感情。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举世无双的中医药文化;为人类奉献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瑰宝,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光荣传统。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它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医疗技术、科学的医疗思想、神奇的医疗效果,还具有辉煌成就。今天,中医药在世界医学、科学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 百拇医药
    中医药的发展能够经久不衰,一方面得益于历代官方的倡导与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于大量以医术济世的民间医生的不懈努力。多少有志之士,毕生潜心研究,造诣颇深;他们或口传心授,或著书立说,使中医技术代代相传。中医药学的辉煌成就,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中医是我国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健康的重要力量。中医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还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创的丝绸之路开始,中医药就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历史的变迁,中医学的发展曾经受到多种限制,阻碍了它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倡导下,遵照毛主席“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指示,中医药事业迎来新生,重放光彩,走上了健康、蓬勃发展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日益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知,并在为世界人民消除病痛、康复保健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瞻远瞩,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医药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是当代中医药界做好中医药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路线,也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蓝图。
, 百拇医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客观地说,中医药的振兴、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中医药继承和发展既是一个老命题,也是一个新难题,是涉及中医药学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那么,是全面继承,还是按照西医的模式改造呢?“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挖掘加以提高”,所以继承是当务之急。系统地继承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是发展中医药学的根本。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要立足于发展,中医药学要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我认为,中医药学应在继承与创新中求发展、求创新。理论创新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要务之一

    几十年来,我深刻感到,中医要生存,就必须发展,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当今要发展中医药事业,就要充分结合、利用现代医学基础学科的成就,来巩固中医药的基础,发展中医药理论。

    毋庸置疑,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2000多年前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类对自身生命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更加理性化;新的生命学理论不断涌现,为人类的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成为中医药学传承、发展的新课题。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确实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但是,这也给中医带来了发展机遇。我认为,贯通古今是当前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方向。这要求中医药在坚持民族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成就,巩固中医药学的基础,从而发展中医药理论,使中医药文化焕发出内在的生命力。
, 百拇医药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才能全面实现中医药诊疗技术现代化,才能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与特色,从根本上改变中医药“技不如人”的现状。

    师带徒是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

    当前,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匮乏,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不对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和最佳载体之一。从古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中医药已经大规模走向世界。尤其是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兴起了“针灸热”“中医热”,促使我们再一次认识自己、提醒自己,必须加倍努力搞好中医药工作,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诊疗服务,确保中医学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同时,事业的振兴需要人才,需要具有中医临床治疗特色的人才。这些年,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关心与支持,中医药队伍后继乏人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是高层次人才匮乏仍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我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继续办好中医药大学教育,做好学历教育,还要提倡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中医药教育模式。其中,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作为高、中级中医药教育的补充,就是继续推行中医带徒模式,让具有真才实学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带徒弟。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医带徒是培养中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历史的经验表明,旧时代中医带徒是培养中医人才的主要形式。这种自发的教育形式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主要是中医药学科自身的要求,即实践性强、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尤其是某些专科,其绝招、医疗经验、手法技巧等,不是从书本上可以学到的。它更适宜于口传心授、手把手地教。当前,这种名师出高徒的教育方法,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教授带研究生、研究员带助手都是师带徒的性质,也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
, 百拇医药
    师带徒的优势就是能完整地保持和发展中医药的临床特点。这种育人的方式从内容到形式都具备地道的中医特色。跟师学习者,从理、法、方、药等方面,传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医德、医风和流派特长,学有成就者,医术上有个性,有深度,有细节,有诀窍,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独到的实践性。不少“只能意念,难以言传”的手法技巧,无不出自名师的指点和学生的领悟。

    由此可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各级中医药院校的正规教育,还需要坚持师带徒的方式。只有这样,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才能脱颖而出,从而实现中医药事业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中西医要优势互补,不可偏颇

    中医药学是我国古老的优秀传统医学,是国粹。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始终为我国人民所信任,为世界各国医学家所重视。但是,在对中医药解决问题能力的认知方面,当今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过高估计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能力,认为中医辨证论治,包治百病;另一种是完全否定中医治疗疾病的能力,崇尚西医。实际上,中医既非万能,又非无用,对中西医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应该实事求是、科学分析。中医治病的原理是调整人体的能量动态,使之归于平衡常态。中医学的临床理论都是围绕这种能量状态的消长变化展开的,理、法、方、药也是如此。西医的特点就是快,用手术刀就能解决问题;西药具有服用方便、疗效好、速度快的特点,但有药物副作用。中医治病是进行整体调理,具有速度慢、不伤身体的特点,没有副作用,注重根本治疗。
, http://www.100md.com
    中西医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它们各有特点,在治疗疾病上各有利弊。对于某些疾病,可能西医比中医疗效好一些,但是对另一些疾病,就可能西医疗效不如中医。中西医都不是万能的,在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上需要扬长避短。我认为,中医骨伤科的独到之处在于大多数西医认为需要做手术的骨科疾病,比如关节脱位、椎间盘突出症以及新鲜骨折等,中医采用手法复位及药物治疗后,均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使疾病康复快、痛苦小;既避免了患者做手术之痛苦,又减少了治疗费用,既缩短了治疗时间,又可使患者早日康复。中西医各有长短,不可偏颇。

    今天,我国的中医药事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成功与困难并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这些指示,是每一个中医药人的历史责任。中医应该立足发展的道路,应该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从而促进中医药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本文由刘永胜、邓江海整理)

    书写病历

    获奖证书

    获奖证书,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