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周刊
编号:13783174
耳朵也会“发霉”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8日 生命时报 2019.10.18
     耳朵也会“发霉”

    主讲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春燕

    “我的耳朵痒死了!整晚都没睡好,快帮我治治吧!” 通过鼻内镜检查,发现患者外耳道内都是霉菌样物,被诊断为外耳道真菌病。

    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皮肤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多数认为是由真菌感染所致,常合并细菌感染。此病好发于高温、潮湿的季节,且常见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如我国长江及珠江流域。

    引发外耳道真菌病的病菌种类繁多,主要有曲菌(黑曲菌、黄曲霉菌、熏烟色曲菌、土曲菌等),占80%~90%;其他较多的为青霉菌、帚霉菌、毛霉菌、根霉菌及念珠菌等致病性皮肤癣菌(如紫色毛霉菌等)。合并感染的细菌中,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

    诱发因素有:1.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增加;2.耵聍缺乏,所以不要乱掏耳朵;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易合并真菌感染,其中部分可能与耳内长期滴用广谱抗生素溶液有关;4.挖耳造成的耳外伤以及外面采耳的交叉感染。

    患病早期,许多人无不适感,通常在真菌进了外耳道皮肤后,才觉得耳内痒、耳闷、有东西堵在耳朵里。但大多数人都不会引起重视,直到出现奇痒、疼痛时才到医院看病。这时检查通常会发现:外耳道深部皮肤上有密集的粉末状或颗粒状物堆积,或绒毛状物附着,呈白色、淡黄、黄褐或绿色;外耳道内有脓痂或痂皮,痂上亦可见菌丝体;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外耳道内可见少量分泌物,深部有黄褐色、黑色的筒状或膜片状的坏死状物,或有灰白色、灰黑色糊状物堆积。清除后可见皮肤充血、肿胀、糜烂;患病时间较长者,耳道内则表现为湿疹样变和苔藓化,甚至出现外耳道狭窄;有时病变尚可侵及耳廓和颈部。

    治疗方面,可用3%双氧水彻底清理外耳道分泌物,然后用吹风机(调成温风)吹干外耳道;慢性或较重的患者可选择红光照射,减轻不适,促进痊愈。无论采用哪种治疗,都要坚持一段时间。疗程因人而异,4~8周不等。

    真菌性外耳道炎难以彻底治愈,容易复发,所以我们从刚开始就要进行有效预防:1.起居规律,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2.注意耳朵卫生,不要经常挖耳破坏耵聍的保护功能;3.不可随意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如有外耳道或鼓膜炎症,其应用一般不能超过2周,以防继发外耳道真菌感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