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其它 > 老年黄斑变性
编号:13395903
从脾胃辨治老年性黄斑变性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58期
     国医大师临证经验之李佃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并且进行性视力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致盲的最主要原因。我国由于人口日趋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视网膜慢性光损伤、营养失调、代谢障碍等有关。本病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类。干性者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属中医“视瞻昏渺”的范畴,湿性者常表现为突然视力下降,属中医“暴盲”范畴。笔者跟师国医大师李佃贵期间,看到大师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很好,他认为因本病的发生与脾胃关系密切,现就本病与脾胃的关系、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老年性黄斑变性与脾胃的关系

    本病的病变部位为眼底黄斑部,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脾胃关系密切,其一:目之所以能明视万物全赖黄斑功能正常,而黄斑功能的正常发挥全赖脾胃化生的精气濡养,正如《兰室秘藏》中记载:“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其二:黄斑色黄,脾主黄色,《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中央黄色,入通脾胃”。其三:黄斑位于眼底视网膜中央,中医学认为中央属土属脾,故黄斑属脾。
, 百拇医药
    老年性黄斑变性病因病机

    本病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脾虚气弱,气不摄血;脾阳虚,水湿上泛;及浊毒内蕴,脾胃气机失常有关。其一: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黄斑失养,神光乏源。《审视瑶函·开导之后宜补论》说:“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其二:脾虚气弱。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无力行血则血行瘀滞,气虚气不摄血,统摄失职,血不循经则血离经脉。其三:脾阳虚。脾主运化,脾虚运化津液无力,水湿停聚,日久聚湿生痰生瘀,痰瘀互结。其四:脾胃居于中焦,既是清阳之气生发之所,又是清阳之气升降之枢,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胃升降适宜则中焦气和,中焦气和则上下通畅。浊毒阻滞中焦,则脾不升胃不降,上下气机不畅,神光发越障碍,则目视不明。目为清阳之窍,位于人体上部,脉道细微,惟清阳之气易达之,脾气升清,目得清阳之气温煦才能窍通目明,《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中说若“清阳不升,九窍为之不利”。本病为慢性疾病,在漫长的发病过程中,痰、瘀、水常合而为患。正如《血证论》中说:“水病不离乎血,血病不离乎水”。因此脾胃虚弱为本病发病之最初病机,随病变发展可出现湿、痰、瘀、水、浊毒等标证。
, 百拇医药
    老年性黄斑变性常见眼底症状

    本病干性者其眼底特点为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呈进行性萎缩、色素紊乱、玻璃膜疣。湿性者眼底特点为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有活跃的新生血管,及因新生血管导致的渗出、出血及后期的机化、瘢痕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荣于目,视衣失养,故进行性萎缩。脾阳虚,水湿上泛,致视网膜弥漫性水肿,聚湿生痰,聚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下,致色素上皮局限性隆起为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色素沉着或浮现,致色素紊乱。痰湿蕴结,日久化瘀,痰瘀互结,凝聚于视网膜局部,血行不畅,或脾虚气弱,气不摄血,血行脉外致眼底出血,血不利则为水,水溢脉外,亦为水肿。浊毒内蕴,湿、水、血、瘀、痰相互凝滞固结,逐渐形成机化物及瘢痕。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

    因本病发病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脾虚气弱,气不摄血;脾阳虚,生湿生痰;及浊毒内蕴,脾胃气机失常有关。故治疗以补脾养血、健脾益气、健脾渗湿、温脾利湿及健脾理气、化浊解毒、和胃降气为主,辅以化痰散结、止血祛瘀或活血通脉治法。补脾养血药物常用龙眼肉、大枣等。健脾益气药物常用黄芪、人参、党参、山药等。健脾渗湿药物常用茯苓、白术、薏苡仁等。温脾阳药物常用炮姜、吴茱萸、补骨脂等。化浊解毒药物常用全蝎、蜈蚣、僵蚕、炮山甲等。健脾理气、和胃降气药物常用陈皮、枳壳、木香等。化痰散结常用药物有夏枯草、浙贝母、鸡内金等。止血祛瘀药物常用三七粉、蒲黄、藕节、大蓟、小蓟等。活血通脉药物常用丹参、川芎、牛膝、益母草、泽兰等。(王绍坡 刘小发 贾苏杰 宁志豪), http://www.100md.com(王绍坡 刘小发 河北省中医院 贾苏杰 宁志豪 河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