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8668
藏医特色扦棍疗法的传承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66期
    

    简介:尼玛次仁,男,藏族,1959年8月出生,西藏拉萨市尼木县人,西藏藏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岐黄学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藏医扦棍疗法第十二代传人、原西藏藏医学院院长措如·才朗教授的亲传弟子。他自幼学习藏医,是藏医药大师措如·才朗学术经验继承人,并先后师从慈诚坚参、强巴赤列系统研修声律学、医学、因明学、辞藻、天文历算及诗学等藏传大小五名学,得到名家大师真传。先后主持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10多项省部级项目等。1996年尼玛次仁在藏医药大师措如·才朗的指导下,带领课题组首次研制成功了藏药核心体(坐台),随后又研制生产了首批名贵藏药珍珠七十和常觉等18个产品,其中治疗乙肝藏药206、209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

    藏医扦棍疗法也可称之为棍棒疗法,是主要用于肩周炎、神经性疼痛等赤巴热性和隆神经性等引起的疾病所用的藏医外治疗法之一。使用扦棍以击打方式敲击疼痛部位或特定穴位来缓解疼痛,以此起到治疗作用。
, 百拇医药
    扦棍疗法的历史

    “榆橛”为藏语,可意译为扦棍疗法,是用特制的木棍敲击特定穴位而产生镇痛作用的一种疗法,视患病轻重选择扦棍种类和确定穴位,通过不同的敲击频率及力度来减轻疼痛的一种外治疗法。

    扦棍疗法起源于西藏,是藏族人民在特有的生产生活习俗及青藏高原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同自然灾害和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结晶。公元8世纪后问世的《甘露宝瓶》和《贡曼扦棍疗法秘诀》以及一些藏医经典著作都以专章论述此疗法,沿用至今,但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藏医扦棍疗法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文献最初记载于公元8世纪藏医药学家白玛久耐所著《甘露宝瓶》中,该书详细记载了藏医“扦棍”疗法的名称、概念、种类、关键技术、临床应用等。其次,公元12世纪藏医药学家帕塔巴桑杰所著《扦棍疗法》及贡曼巴、蒂玛格西丹增彭措等所做的著作中也翔实记载藏医扦棍疗法,经历代藏医学家代代相传,使具有千年历史的治疗技术传承延续至今。在此基础上,历代藏医学家经过多年的临床反复考证,使这一应用简便的疗法从独传式、家族式传承逐渐加入到现代院校式教育中,并在整个藏区传播。
, 百拇医药
    扦棍疗法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反映了藏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知知识和实践体系,而且在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扦棍的制作工艺较复杂,技术细腻严密,既蕴含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又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目前,此疗法不仅在民间,而且在全国各藏区的医疗机构、科研院校、曼巴扎仓等社区和群体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保护。

    扦棍的材质

    扦棍疗法以紫檀香、白檀香、沉香、杨树等为制作原料,结合病因属性和穴位及发病部位的异同来确定扦棍种类。目前,已经收集到的扦棍种类多达四十多种,如牛眼状、蛋状、斧头状等。赤巴热性疼痛采用良性的檀木扦棍,隆神经性疼痛则采用安神镇静的沉香类扦棍。

    扦棍疗法使用范畴和击打穴位

    依照藏医理论,疼痛的发病机理一般分为赤巴热性和隆神经性两大类。
, http://www.100md.com
    穴位可分为患病穴位及医生所指认的穴位两大类。患病穴位是以按之则疼痛而定的,不舒适或疾病在何处即在该处进行扦棍疗法。医生指认穴位分布全身,背部穴位27个、胸腹部穴位19个、头部穴位47个、四肢穴位20个,共计113个穴位。

    施治过程

    藏医扦棍疗法的历史悠久,操作简便。根据疾病的性质和部位不同,采用不同材质的扦棍,不同的击打频率、力度、时间而达到治愈目的。

    适应证

    藏医认为肩周炎、神经性疼痛等赤巴热性和隆神经性等引起的疾病可适宜用扦棍疗法施治。

    禁忌证

    按疾病性质判断:不适宜采用扦棍疗法的有流行性疾病、各类热性疾病、水肿、创伤、肿胀、寄生虫病、中毒类、麻疹、烫伤、未熟热性热病、带血痰症、肾结核、膀胱结石等疾病及体质虚弱者。

    按发病部位判断:不适宜采用扦棍疗法的有五官部位、阴部、女性乳房左右、脐部、髌骨、肩周、心脏、肝脏、双肾、腋下、颈动脉处以及肌腱或韧带处。

    善后调理

    按规律进行扦棍击打完后,要用手指揉穴位,同时让患者适量活动一下,当晚不得剧烈运动。

    扦棍疗法可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使紊乱性隆神经引起的疾病得以治愈。(洛桑塔杰 尼玛次仁), http://www.100md.com(洛桑塔杰 尼玛次仁 西藏藏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