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
编号:13399359
是血液病还是心肌梗死?都不是!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26日 医药卫生报
     □马汝飞 文/图

    在临床上,大部分患者都是带着至少一种疾病或者症状来就诊的。那么,某些症状和疾病之间是否有联系或者有因果关系呢?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这不,这个病例就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案 例

    患者,男,29岁,以“间断性胸闷、胸痛3天,加重伴咳嗽7个多小时”为主诉入院治疗。

    患者3天前无诱因出现间断性胸闷、胸痛,剑突下胸闷,无泛酸、恶心等症状,无发热、咳嗽、咯痰、呕吐等不适。医务人员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既往史:患者2个月前出现双手指甲末端多发性黑色瘀点,在当地卫生院接受了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好;否认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发生;体格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
, 百拇医药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53.4×109/升,嗜酸性粒细胞35.2×109/升,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65.9%,超敏肌钙蛋白2.42微克/升,肌酸激酶同工酶24.5微克/升。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肝内实质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血管瘤;胆囊炎;脾肿大;双侧颈部、腹股沟淋巴结可见,左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嗜酸性粒细胞如此之高,莫非是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后续的骨髓穿刺检查和基因检测排除了恶性血液病的可能。

    骨髓穿刺结果显示:粒系增生,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嗜酸性粒细胞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未见相关基因突变,排除了相关恶性血液病的可能性。

    虚惊一场,原来是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那么,该患者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患者的状况似乎不容乐观。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医务人员为其做了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 百拇医药
    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窦性心动过速,ST-T异常(指ST段和/或T波发生了改变),QTc间期延长(表示心脏复极延迟)。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提示:心包腔内可探及液性暗区,左心室后壁后方深约4毫米;左心室内可见一大小约51毫米×30毫米混合回声附壁,考虑血栓形成(如下图)。

    案例分析

    那么,好端端的心室内怎么会长出这么大的附壁血栓呢?这跟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直接关系吗?

    我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联系。

    由于嗜酸性粒细胞持续重度升高,引起的并发症和累及的器官也较多。嗜酸性颗粒中有一种碱性蛋白可损害血管内膜,长期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组织浸润,可引起心内膜炎、纤维组织增生及附壁血栓形成,最后导致心内膜增厚及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及其小分支血管壁内膜增厚,甚至栓塞。
, 百拇医药
    原来,血栓形成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之一,且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该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是:应用羟基脲、甲强龙、非布司他、水化治疗等。该治疗方案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效果佳。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在用药后显著降低。同时,针对高细胞瘀滞、血栓形成,启动抗栓抗凝治疗。抗凝抗栓治疗方案为: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待INR(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后继续应用低分子肝素,24小时后停用,单用华法林,监测凝血功能。

    连续监测结果显示D-二聚体逐步下降,证明抗栓、抗凝治疗有效,但仍存在血栓脱落造成重要脏器血管梗阻、组织缺血坏死的高危风险。

    通过对本病例的跟踪,让我认识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这个罕见病,更认识了它的并发症附壁血栓。

    貌似不相干的临床症状,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候,要命的不是原发病灶而是并发症!

    专家点评

    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主任技师高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附壁血栓貌似没有关联,实则增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影响着血液的成分和高凝状态,最终导致附壁血栓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从一个病例中看出其内在的联系,学习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有温度的检验人。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