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一届国医大师 > 张琪
编号:13399555
大言希声润桃李 ——追忆恩师张琪国医大师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79期
     送别恩师张琪国医大师已逾一周,翻看以前的跟师笔记和日记,回想和恩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往事一幕幕如在眼前。

    2005年,我成为张佩青(国医大师张琪之女、高徒)老师的博士研究生,从2006年开始跟随张琪老师出诊和查房,直至博士毕业;2010年我有幸成为张老的博士后,继续在张老身边侍诊。我跟随张老学习近13年,期间陪同张老接受媒体采访,陪他参加学术讲座,能够近距离聆听张老教诲,感受其人格魅力,对我为人处世、做学问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每次跟随张老出诊或查房时,张老每看完一位患者都会分析辨证、处方的思路,遇到典型脉象会鼓励学生们体会一下。张老反复强调辨证的重要性,特别推崇《伤寒论》,强调学中医必须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有时学生去搞科研了,张老也会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最后总不忘叮嘱学生不要脱离临床,只有多看患者才能有体会。

    跟师学习时,不管我们有什么疑问,张老总能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地给以解答,而且能熟练引用中医经典加以阐释。张老传授经验毫无保留,95岁高龄还在学术会议和培训班上为中医学子传授经验。他讲课很少照着稿子讲,经验都在心中,信手拈来,句句都是干货,用诸临床效果立彰。
, 百拇医药
    张老告诉我,学中医不要急于求成,成为一个好中医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时间、耐心和毅力。每次出诊结束时,张老都会嘱咐学生们回去一定要勤总结,如此方能进步。张老希望我们多读书,经常给我们推荐如《辨证录》《脾胃论》等古籍。他建议我们多练笔,不仅要会看病,还要能把经验写出来。

    张老非常自律。他勤于总结,及时做笔记,从青年时期到耄耋之年从未间断,张老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看过的患者都会记下完整的病历,他出诊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门诊看到的病例信息,回到家里及时总结;张老做完笔记从不扔在一边,过段时间还会反复再看,用红笔再修改或添加新的体会;除早年编写的著作外,张老近年出版的《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国医大师张琪》《张琪医案选萃》,大部分内容都是张老亲自总结的临床经验。张老的书法自成一体,遒劲大气,近几年他虽有些手抖,但仍坚持每天早上练习一小时毛笔字,直至近期患病才停止。

    张老对待患者始终保持一颗仁者之心。他问诊非常详细,无论患者陈述的病情多么冗长、杂乱无章,张老都从不打断,认真耐心地听完,还要再进一步追问患者忽视的问题;处方用药从不敷衍,每个患者每次复诊都重新调整处方,而不是在上方基础上简单加减。张老在处方时,同样功效的药尽量选择价格便宜的。张老也多次强调大方复治法是用来治疗复杂性疾病的,对于轻病就不太适用,大方复治绝不是简单的堆砌,用药是有层次、有条理的,是能体现辨证法的。

    张老对学生们关爱有加。他挑选学生只看人品、才华和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在读期间认真、踏实地跟师学习。作为老师,批评学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但张老从没严厉批评过学生,即使指出问题也很委婉,这种平和的态度令我敬佩。每次去看望张老,他都会问我父亲身体如何;我曾因身体有恙请张老开方,考虑张老看完患者很疲惫,不好意思每周都去调方,张老出诊结束后问身边的学生我怎么没去调方,我知道后特别感动。张老这样一位心系中医药事业的人竟然还惦记着学生,他既是我的恩师,又是我的亲人。

    侍师张老这十余年,得益于其谆谆教导和悉心培养,我的中医之路收获颇丰。大爱无疆,师恩无价,唯有将张老的学术思想传承、发扬光大才是对师恩最好的报答。(刘娜), 百拇医药(刘娜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