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反复呕吐
呕吐作为消化系统疾病中很常见的一个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呕吐的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严重者很难口服药物治疗,这为常规治疗带来了困难,但同时也为中医外治法提供了契机。
脾胃者,仓廪之官,共居中焦,生理上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化生精微,胃主收纳,腐熟谷物,脾胃纳运相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成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素问·五脏别论》曰:“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些理论都在强调六腑以通为顺,为“上病下治、内证外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某,女,64岁。因“反复胃脘疼痛10余年,加重呕吐2天”于2019年8月31日就诊,刻下症见:胃脘疼痛,恶心呕吐,食入即吐,口渴,倦怠乏力,纳眠不佳,精神欠佳,二便可。舌质稍红、苔厚腻微黄、脉细。综合舌脉症,考虑胃脘痛(脾胃气虚、湿热内蕴)。因患者食入即吐,药食难入,故用健脾益气、清化湿热、和胃降逆中药保留灌肠。
处方:竹茹12克,陈皮12克,法半夏9克,白芍20克,旋覆花10克(包煎),代赭石20克(先煎),芦根15克,丹参20克,茯苓15克,大枣15克,炙甘草6克,上方以水500毫升,浓煎至150毫升保留灌肠。
9月1日二诊。胃脘疼痛有所减轻,时有恶心欲吐,纳食仍不佳,查舌质淡红、苔白厚、脉细,继续予上方保留灌肠。
9月2日三诊。诉时感胃脘隐痛,已有食欲,今晨服稀粥半碗未见呕吐,精神渐佳,查舌质淡红、舌边有齿印、苔白、脉细。患者已无呕吐,故予停止中药灌肠,改为中药内服继续健脾益气、和胃止痛,调养将息半月而愈,随访3月未见复发。
通过此病例,使笔者对中医外治法有了新认识。该患者反复呕吐,食入即吐,药食难入,显然选择内服药物治疗是非常困难的。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采取中医外治法,使困难之中忽见转机。方以竹茹清热化湿,陈皮理气化痰,法半夏、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白芍柔肝缓急,芦根清热生津止呕,丹参活血通络,茯苓、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全方使热清、湿化、气旺,脾胃升降有序、燥湿相济,则胃脘疼痛、呕吐之证自然得以痊愈。(易胜), 百拇医药(易胜 贵州省金沙县中医院)
脾胃者,仓廪之官,共居中焦,生理上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化生精微,胃主收纳,腐熟谷物,脾胃纳运相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成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素问·五脏别论》曰:“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些理论都在强调六腑以通为顺,为“上病下治、内证外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某,女,64岁。因“反复胃脘疼痛10余年,加重呕吐2天”于2019年8月31日就诊,刻下症见:胃脘疼痛,恶心呕吐,食入即吐,口渴,倦怠乏力,纳眠不佳,精神欠佳,二便可。舌质稍红、苔厚腻微黄、脉细。综合舌脉症,考虑胃脘痛(脾胃气虚、湿热内蕴)。因患者食入即吐,药食难入,故用健脾益气、清化湿热、和胃降逆中药保留灌肠。
处方:竹茹12克,陈皮12克,法半夏9克,白芍20克,旋覆花10克(包煎),代赭石20克(先煎),芦根15克,丹参20克,茯苓15克,大枣15克,炙甘草6克,上方以水500毫升,浓煎至150毫升保留灌肠。
9月1日二诊。胃脘疼痛有所减轻,时有恶心欲吐,纳食仍不佳,查舌质淡红、苔白厚、脉细,继续予上方保留灌肠。
9月2日三诊。诉时感胃脘隐痛,已有食欲,今晨服稀粥半碗未见呕吐,精神渐佳,查舌质淡红、舌边有齿印、苔白、脉细。患者已无呕吐,故予停止中药灌肠,改为中药内服继续健脾益气、和胃止痛,调养将息半月而愈,随访3月未见复发。
通过此病例,使笔者对中医外治法有了新认识。该患者反复呕吐,食入即吐,药食难入,显然选择内服药物治疗是非常困难的。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采取中医外治法,使困难之中忽见转机。方以竹茹清热化湿,陈皮理气化痰,法半夏、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白芍柔肝缓急,芦根清热生津止呕,丹参活血通络,茯苓、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全方使热清、湿化、气旺,脾胃升降有序、燥湿相济,则胃脘疼痛、呕吐之证自然得以痊愈。(易胜), 百拇医药(易胜 贵州省金沙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