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肠”治如何久安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和治疗措施,一直在不断地创新。由于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1月27日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把“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列入“其他治疗措施”。这个治疗措施,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所主张的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保持肠道健康——“肠”治久安。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李兰娟院士紧急奔赴疫情最重的武汉市,为疫情防控工作献技献策。她在接受采访时说:“病人不怕多,只怕漏。”她还进一步说明:“对已发现病人采取针对性治疗,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感染人数就会降下去,外界就是安全的。”
就在这次接受采访之前,李兰娟院士关于“肠”治久安的主张,引起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专家的重视,把“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列入诊疗新冠肺炎的“其他治疗措施”。这正符合中医诊疗的整体观:“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排便有赖于肺气的推动,肺气肃降有赖于大肠的便通。对“肠道健康才是真的健康”,李兰娟院士有三个独具匠心的比喻:
人类肠道菌群就好比一个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需要尽可能多的多样性。
正常肠道微生态具有肠道屏障,是提供人体营养、调控肠道上皮发育和先天免疫不可缺少的“器官”。既然是“器官”,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了。
肠道生态改变,可能影响肠道免疫细胞分泌神经介质和细胞因子进入大脑,从而影响人的喜怒哀乐,这也是肠道被称为人体“第二大脑”的原因。
可见,肠道健康非常重要。它既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而且在疾病自愈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德国科研机构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及肠道在疾病自愈中的强大能力:“如果能治疗疾病的物质都称作药的话,人体自身是可以产生1万多种药的!而这1万多种药有70%以上在肠道里。一般的疾病靠这些药完全就可以治愈。”
不久前,在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李兰娟院士成为“女科学家系列讲座”的开讲嘉宾。她的专题讲座《人体微生态与健康》,深入浅出地向人们传递“肠”治久安的健康理念,在科学饮食方面给出两个秘诀:
吃的适量,比如“一二三四五”:每天食用一袋牛奶;250克碳水化合物;三份高蛋白食物,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500克蔬菜和水果。
吃的多样,比如“红黄绿白黑”:红色的西红柿、黄色的南瓜、绿色的绿茶、白色的燕麦、黑色的黑木耳。
据报道,在防治H7N9禽流感期间,有些人谈禽色变,李兰娟院士带头吃鸡,用实际行动破除谣言,消除公众的恐慌,力证吃熟食禽蛋无害。她是个很注重实践的人。由此说来,这“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的“秘诀”,应该是李兰娟院士的“私房菜菜谱”,想来也是得益于此。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兼民族药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http://www.100md.com(单守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