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更多评论
编号:13784308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20日 生命时报 2020.03.20
     随着抗疫攻坚战的深入,目前已有6.7万名患者治愈出院,占累计确诊病例总数的比例超过80%。有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不论对国家、社会、家庭还是治愈者个人,都是值得欣喜和倍感鼓舞的好事,但其中也出现了一点杂音——一些治愈者回归小区、单位时遭受了冷漠对待。

    “我们战胜了病毒,却像病毒一样被排挤、隔离。”近日,一位新冠肺炎治愈者所写的求助信在网上传播,读来让人倍感心酸。据媒体报道,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有的被所居住或租住的小区“拒之门外”,有的被邻居和同事“另眼相看”,还有的甚至接到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

    新冠肺炎治愈者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身心俱疲,本来就亟需关爱和帮助。他们从病中康复,为我们战胜病毒带来希望;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参与了研究项目、血浆捐献等,有效推动了我们科学认知和研究病毒的进程。面对疫情,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歧视治愈者的行为不仅让其本身感到心酸,更会在全社会范围内起到不良作用,加重恐慌,最终将会给疫情防控工作增添新的麻烦。

    想解决歧视问题,首先要了解为什么会存在歧视。追根究底,歧视多源自惧怕和排斥心理,害怕其治愈后仍会传染他人。面对传染病的谨慎态度可以理解,但谨慎态度得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不能放任恐惧成为歧视的借口。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对于违法的歧视行为,应依法予以惩戒;对于歧视治愈者的企业,也需要劳动保障部门介入约谈,切实维护治愈者的合法权益。

    但刚性的约束之外,想要真正保护新冠肺炎治愈者不受歧视,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相关的医疗机构、专家,需要持续关注出院患者的“复阳”现象,并对其进行随访监测和研究解释,从科学层面找到解决方案,从而打消公众疑虑;媒体可以密切关注和广泛宣传权威渠道的信息,帮助心怀恐惧的公众明白,只要是严格执行诊疗方案中关于出院的标准要求,治愈的患者不具传染性,家庭、社区、用人单位都应科学对待,不必过度反应。

    此外,对于治愈者,除了关注其身体健康是否平稳无反弹,也应关注其心理健康,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尽快重新融入社会、回归正常生活。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越是非常时期,越需要多些互相理解、多些换位思考。对湖北籍人士如此,对感染新冠肺炎的病患如此,对治愈者更是如此。科学防疫,讲求方法,饱含温度,且绝不歧视,这些理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心聚力,战胜病毒这一真正的敌人,共同迎来战“疫”最终胜利。▲, 百拇医药(燕 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