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中西医没有隔阂只有协和
在武汉抗疫主战场,当地的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是西医院的标杆,却走出了中西医紧密协同互补的医学救治之路,并取得耀眼战绩——
同济医院涂胜豪(右)与同事在ICU查房。
疫情暴发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同时经历了至暗时刻。蜂拥而来的患者,让这两家医疗资源相对雄厚的机构也倍感压力,后期入院的大量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成了摆在两家医院面前的共同难题。
两个月后,莺啼燕舞,樱花烂漫,两家医院已关闭了隔离病区逐渐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他们是如何顶住压力,迎来逆转?答案是中西医结合,共同抗疫。
热搜:“协和红茶”和“同济咖啡”
在以西医为主的综合性医院中,中医科经常有成为边缘科室的风险。但在协和、同济两家医院中,中医科却是重要科室。在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两家中医科拟定的中药预防方,迅速得到一致认可。
1月23日,随着武汉封城登上热搜,武汉市协和医院官微推出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案也一并登上了榜单,当天点击量就突破10万+,阅读量更是接近100万。谁也没想到,全国第一版中医药防治方案是从一所综合性医院推出的。
带头制定方案的是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范恒,方案中,他的团队根据此次疫情制定了3个方剂,“1号方”用于预防,“2号方”用于病毒感染初期的发热、咽痛,“3号方”用于并发肺炎患者。这一被大家称之为“协和红茶”的方剂,一经推出使用量就超过了1万余人次,尤其是“1号方”,第一批使用就超过了5100人。
无独有偶,距离协和医院仅1.2公里的同济医院内,一款名叫“同济咖啡”的方剂也在院内被一抢而空。这是同济医院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研制出的一款院内制剂,名叫“金叶败毒颗粒”,是由金银花、大叶青等君药组成药方,具有抗病毒、解热抗炎等作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同济咖啡”给同济一线医护人员撑起了保护伞。事后临床数据证实,金叶败毒颗粒能改善提高呼吸道病原学核酸检测转阴率,降低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的炎症水平。
作为两家医疗资源雄厚的综合性医院,疫情暴发后,两家医院还迅速拟定了西医预防方案和处方,中西医的配合,给两家医院医护人员上了双重保险,让他们能集中精力救治更多患者。
化险:中医治疗有效率高达89.1%
除了反应迅速开出预防方,两家医院中医科开出的中药处方,也为即将面临“失控”风险的医院,狠狠地踩下了刹车。
作为武汉抗疫战场的主力军,协和医院和同济医院可以说是“前线中的前线”。疫情暴发后,协和医院最早拿出2个院区作为重症患者收治的定点医院。在协和医院西院,截至2月24日,累计收治2454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比例达98.2%,截至2月29日,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也已经累计收治患者927人。同济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高峰值也曾达到2000余人。
如此超负荷量的住院患者,对两家医疗资源相对雄厚的机构来说,都已经是压在骆驼身上沉重的稻草,如果此时,大量患者病情出现进一步恶化,后果将不可想象。
在协和医院,中医科在范恒的带领下,彻夜工作,在1月23日院内推出的第一版新冠肺炎诊治方案基础上,结合国家方案1~7版,陆续修订升级形成了协和医院第二版、第三版新冠肺炎诊治方案,将第一版中的3个处方增加到第三版的7个处方,涵盖预防、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各期患者的诊治,同时对中药注射剂也制定了明确的方案,中药使用率迅速提高到90%以上。
在同济医院,中医科主任涂胜豪也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在院内全面铺开中医药,让90%以上患者服用了中成药或中药汤剂。又针对临床部分患者病情快速进展,治疗效果不好,和后期患者肺功能恢复缓慢的情况,拟定出3个中药协定处方。其中,以柴胡、青蒿为君药的“新冠肺炎1号方”“新冠肺炎2号方”主要适用于重症危症患者,以健脾补肺,活血补气为主的“新冠肺炎3号方”(恢复期方),可帮助患者后期恢复。
为了方便可行,两家医院将各自的处方作为模板在全院推广,得到西医同行的广泛认可。协和医院肿瘤病区数据显示,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中医治疗有效率高达89.1%。同济医院数据也显示,中医药有效减轻了患者症状,改善了炎症指标,降低了轻症转重症比率,让两家医院成功“化险为夷”。
协作:用确切疗效让中医获认同
疫情发生后,两家医院的中医科都表现亮眼,有力挽狂澜之势,他们究竟是怎样做到的?中西医又如何在两家医院合作抗疫?
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在涂胜豪看来,同济医院中医科正是通过平常工作中点点滴滴的积累,才会在疫情暴发后,被全院快速认可。
涂胜豪说的积累包括三个方面:过硬的人才梯队,过硬的科研水平和过硬的临床疗效。
以同济医院中医科为例,科室不仅有4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省级中医大师,2名国家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同济医院历史上第一项国家级的大奖“人工牛黄”也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仅2019年的门诊工作量就达到了17.76万次。
人才与科研可以用指标衡量,而疗效只能把功夫下在平时。涂胜豪这样形容:“有时呼吁引起注意,经常沟通获得理解,总是努力得到支持。”在平常的工作中,他经常带领中医科对院内一些疑难病症提出中医方面的专业建议、经常参与医院疑难杂症的会诊,不断显示中医治疗的疗效与优势。
可以说,同济医院中医科在同济医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是这样,当涂胜豪与中医科开出预防方和诊疗方案,就在全院顺理成章地推开了。
但即使这样,在抗疫战场上,驰援而来的医院多为综合性医院,在患者病情的讨论会上,中西医也时常有分歧发生。如何面对分歧?“用疗效说话!”涂胜豪坚定地指出。
“患者使用的体液已经很多了,使用参麦注射剂会加重心脏的负担。”2月底,在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情讨论会上,涂胜豪就与一名驰援医疗队西医专家的观点发生了分歧。
面对患者出现呼衰的紧急状态,涂胜豪提出了为患者使用100ml参麦注射液的想法,遭到了对方的反对。涂胜豪说,那就使用50ml先看看效果。果然,患者病情有好转迹象,涂胜豪的意见被采纳,随后,为患者又加了50ml的参脉注射液,很快患者便转危为安。“中医药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事后,曾有质疑的西医专家向涂胜豪说,中西医协同作战,很快让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当中医的疗效获得西医的认可,就打下了中西医协作的基础,抗疫战场上,协和、同济两家医院正是凭借着高效的中西医协同作战,迎来了疫情至暗时刻后的柳暗花明。
和合:中西医军团高效作战
和合就是和谐、合作。在两家医院,中西医军团配合默契、和合共生,为一个又一个患者开启了生命的春天。
在同济医院,中医药专家通过“全过程介入”“全天候介入”“准确介入”等方式与西医一起介入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中。
同济医院中医药专家“全过程”参与了病人的治疗,面对疫情高峰时期2000多名同时在院患者,中医药专家指导轻症患者90%以上服用了中成药或中草药,对重症的住院病人,中医药专家则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情、体质,个性化使用中药。
他们成立了两个层面的“中医特色治疗小分队”,一是由教授和高年资副教授组成资深专家组,全程参与每天下午医院举行的危重、疑难和死亡病例大讨论,参加优化危重病人的救治策略;二是由年轻副教授和高年资主治医师组成的中医会诊组,参加病房中医普通会诊。两组轮流排班,保证每天有人,随叫随到,这样就可以保证中医药专家全天候参与诊疗。
与同济医院中医药专家“全过程”“全天候”介入不同,在协和医院,为了让中医药专家更好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便于辨证施治,协和医院收治新冠肺炎的肿瘤病区,每个病人的床头都曾贴着一张《中医诊治信息征集表》,通过扫描二维码,病人便可将服用中药症状体征改善后的情况发给医生,便于让医生掌握一手资料,让病情救治管理形成闭环。
此外,两家医院参加新冠肺炎诊治的医生中大部分是西医,很多西医专家对运用中医治疗新冠肺炎比较感兴趣,愿意尝试中成药治疗,但却不是十分清楚使用的原则和方法。例如连花清瘟胶囊,很多西医并不清楚里面有大黄等寒凉成分,常常一些体质偏弱患者服用后,出现更为严重的腹泻现象。
为此,同济医院以西医专家为对象,专门制定了《同济医院中成药治疗新冠肺炎推荐意见》,并在不同场合进行宣讲,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使用原则和方法,让西医同行能准确、规范、有效运用中成药,中药使用率达到94%~97%。
在清晰的制度与高效的配合下,两家医院也在抗击疫情的狂风海浪下逐渐回归正常工作状态。峰回路转后,这场中西医协同作战的经验将为他们未来工作提供新的思考与方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