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原络配穴”法治疗慢性疼痛150例效果观察
作者:郑建宇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 (百色 533000)
关键词:疼痛;针刺疗法;主客原络配穴;配穴
右江民族医学学报9802139 摘要 应用“主客原络配穴”法治疗由多种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症150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对照组50例比较,发现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在治疗慢性疼痛症时,“主客原络配穴”法是一种较好的针刺治疗方法。
Curative observations on treating chronic pains by acupuncturing on the source-point and the collateral point: A report of 150 cases
Zheng Jianyu
, 百拇医药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 Minorities, Bose, Guangxi, P.R. China 533000
150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s caused by a great variety of diseases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ing on the source-point and the collateral poi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of 5 cas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observ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1). It indicated that the method of combined selection of the source-point and the collateral point is an effectiveacupuncture treatment.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pain; acupuncture therapy; the source-point and the collateral point; matching points
慢性疼痛症常见于多种慢性疾病,轻者可使患者受到折磨,甚者可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症,具有非损伤性及非成瘾性的特点,且有效好的疗效。在治疗时选用较为恰当的配穴方法,是缩短疗程、减轻病人痛苦的关键之一。笔者采用“主客原络配穴”法治疗慢性疼痛症15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门诊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男81例,女69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30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3个月;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31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3个月。
, 百拇医药
1.2 病例选择 两组病例中,胃脘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35例;肩痛(肩关节周围炎、肌纤维组织炎)26例;腰腿痛(坐骨神经痛)38例;头痛(血管性头痛,心因性头痛)40例,颈项痛(颈椎病)30例;腰背痛(腰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腰部纤维组织炎、增生性脊柱炎)31例。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选穴 主穴在辨证施治指导下应用“主客原络配穴”法,以先病脏腑经络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的脏腋经络为客,取其经的络穴,如肾虚腰痛的患者,肾经先病,取其原穴“太溪”为主穴,膀胱经后病,取其络穴“飞扬”为客穴。配穴根据症状辩证取穴。
2.1.2 操作方法 常规进针后,采用搓捏手法,使气至病所,然后根据虚实,施行提插捻转补泻手法,留针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
, http://www.100md.com
2.2 对照组
2.1.1 选穴 根据患者的症状,采用本经配穴法。
2.2.2 操作方法 常规进针得气后根据虚实,用提插捻转补泻手法,留针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
2.2.3 疗效标准 痊愈:经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消失;显效:经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经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无明显减轻者。
3 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结果见附表。
附表 两组疗效对比(%) 组别
痊愈
显效
, 百拇医药
无效
合计
观察组
121(80.67)
29(19.33)
0(0.00)
150
对照组
29(58.00)
20(40.00)
1(2.00)
50
合计
, 百拇医药
150
49
1
200
从附表中可见,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疗效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u=3.25,P<0.001),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
黄某,女,46岁。1995年1月6日就诊。主诉:左侧偏头痛反复发作6年,再发7天。诉6年前因与人发生口角后出现左侧头部疼痛,经服药而愈,此后每逢工作或情绪波动则头痛发作,每次均需打针服药而愈(药物不详),近两年来头痛发作频繁,并伴心烦失眠、食欲不振、月经不调等症,病后曾做过脑电图、脑血流图及头部CT等检查,经西医诊为“血管性头痛”,7天前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头痛又发作,痛势甚剧,呈阵发性、搏动性疼痛,痛甚时牵及同侧目齿,并觉痛处阵阵发麻,经打针服药治疗1周后疼痛未见明显缓解,经人介绍来本科就诊。诊:痛苦面容,左侧头部拒按,双侧风池、肝俞、太冲压痛,耳部肝穴脉络充盈,明显压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头痛(肝经风火上扰),治则:平肝祛风泻火,疏经通络止痛。选穴:主穴:双侧太冲、光明;配穴:双侧风池、太阳,每次选用4~6个穴位,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行捻转泻法,出针后疼痛明显减轻,治疗7次后疼痛消失,随访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5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疼痛的病因[1]有外因(即六淫致痛);内因(即内伤七情);不外不内因(系指跌打损伤,虫兽所伤,疲劳过度,饮食不节等)。其病机主要有气血不通,营卫气伤,血脉虚涩寒热不合,脉络卷缩,阴阳哀竭等。总病机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在针灸治疗方面,主要是通过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而达到缓解拘急,消除疼痛的目的,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慢性疼痛症大都具有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特点,在治疗上除了遵循以上原则外,还应着重调脏腑功能,在取穴时采用“拔原法”[2],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良效。皆因慢性疼痛症的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脏腑功能失调情况。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1],当身体受损伤时(躯体性的或心因性的),常常产生疼痛反应,疼痛常常影响身体防御措施,产生肌肉痉挛,促进防御区关节和软组织的功能障碍,形成一种疼痛恶性循环,即创伤引起的疼痛—防御反应—痉挛—功能障碍—疼痛。这种疼痛循环伴有身体内部变化,常常使疼痛复杂化,身体内部的变化或局部性或为全身性变化,可表现为循环减弱、供氧减少,淋巴清除作用减弱,营养供应减少,代谢增加及代谢产物浓度增加,肌肉疲劳加重、炎症、水肿等。由于持续性的防御和与防御有关的肌肉疲劳的结果,常常产生不适感。由此产生的缺血和代谢物滞留,作为内在因素常常产生更严重的疼痛。另外,缺血也减少供氧和其他愈合过程的基本成分,以致疾病难愈。运用中医的理论观点,可将疼痛的恶性循环过程中所产生的身体内部的一系列变化。总括为经络不通、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等病理表现,所以治疗疼痛症,特别是治疗慢性疼痛,有效地治疗疼痛反应,对于解决疼痛恶性循环,是非常重要的。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导源肾间动气,而输布全身,调和内外,宣导上下,关系着人的脏腑气血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活动有一定的意义。故《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十二原者,主治五脏腑之疾也”。络穴是络脉中经脉别出的腧穴,也是表里经的联络之处,在临床上具有疏通表里经的气血,主治表里经的病症[3]。实验证明,针刺可降低疼痛病人血清中的SP含量,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4]。丰富的针灸学文献及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资料也表明针刺具有提高痛阈,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所以在针刺治疗慢性痉痛症时,采用“主客原络配穴”法为主,配合辨证选用其他穴位,一方面能疏通十二经气血使阴阳交接按正常运行,“调气”、“调神”、“移神位痛”,激发体内的良性循环,提高痛阈,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通达三焦原气,调整机体内脏腑各系统功能,改善疼痛恶性循环过程中身体内部或局部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打断疼痛恶性循环,有效地治疗疼痛反应,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通则不痛的目的,因而治疗慢性疼痛取得良效。临床实践表明,采用“主客原络配穴”法为主的针刺疗法,是一种治疗慢性疼痛症的无损伤的,非成瘾性的,有良效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疼痛症。
参考文献
1 何广新,曲延华,主编.疼痛针灸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994;236
2 陈克正,主编.古今针灸治验精华.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96
3 邱茂良,主编.针灸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206
4 姜思魁,马华,吴炳宇.针刺镇痛与血清中P物质含量变化关系的研究.中国针灸,1992;(4):37
(1998-02-26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 (百色 533000)
关键词:疼痛;针刺疗法;主客原络配穴;配穴
右江民族医学学报9802139 摘要 应用“主客原络配穴”法治疗由多种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症150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对照组50例比较,发现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在治疗慢性疼痛症时,“主客原络配穴”法是一种较好的针刺治疗方法。
Curative observations on treating chronic pains by acupuncturing on the source-point and the collateral point: A report of 150 cases
Zheng Jianyu
, 百拇医药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 Minorities, Bose, Guangxi, P.R. China 533000
150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s caused by a great variety of diseases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ing on the source-point and the collateral poi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of 5 cas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observ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1). It indicated that the method of combined selection of the source-point and the collateral point is an effectiveacupuncture treatment.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pain; acupuncture therapy; the source-point and the collateral point; matching points
慢性疼痛症常见于多种慢性疾病,轻者可使患者受到折磨,甚者可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症,具有非损伤性及非成瘾性的特点,且有效好的疗效。在治疗时选用较为恰当的配穴方法,是缩短疗程、减轻病人痛苦的关键之一。笔者采用“主客原络配穴”法治疗慢性疼痛症15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门诊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男81例,女69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30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3个月;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31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3个月。
, 百拇医药
1.2 病例选择 两组病例中,胃脘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35例;肩痛(肩关节周围炎、肌纤维组织炎)26例;腰腿痛(坐骨神经痛)38例;头痛(血管性头痛,心因性头痛)40例,颈项痛(颈椎病)30例;腰背痛(腰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腰部纤维组织炎、增生性脊柱炎)31例。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选穴 主穴在辨证施治指导下应用“主客原络配穴”法,以先病脏腑经络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的脏腋经络为客,取其经的络穴,如肾虚腰痛的患者,肾经先病,取其原穴“太溪”为主穴,膀胱经后病,取其络穴“飞扬”为客穴。配穴根据症状辩证取穴。
2.1.2 操作方法 常规进针后,采用搓捏手法,使气至病所,然后根据虚实,施行提插捻转补泻手法,留针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
, http://www.100md.com
2.2 对照组
2.1.1 选穴 根据患者的症状,采用本经配穴法。
2.2.2 操作方法 常规进针得气后根据虚实,用提插捻转补泻手法,留针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
2.2.3 疗效标准 痊愈:经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消失;显效:经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经治疗1个疗程后疼痛无明显减轻者。
3 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结果见附表。
附表 两组疗效对比(%) 组别
痊愈
显效
, 百拇医药
无效
合计
观察组
121(80.67)
29(19.33)
0(0.00)
150
对照组
29(58.00)
20(40.00)
1(2.00)
50
合计
, 百拇医药
150
49
1
200
从附表中可见,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疗效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u=3.25,P<0.001),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
黄某,女,46岁。1995年1月6日就诊。主诉:左侧偏头痛反复发作6年,再发7天。诉6年前因与人发生口角后出现左侧头部疼痛,经服药而愈,此后每逢工作或情绪波动则头痛发作,每次均需打针服药而愈(药物不详),近两年来头痛发作频繁,并伴心烦失眠、食欲不振、月经不调等症,病后曾做过脑电图、脑血流图及头部CT等检查,经西医诊为“血管性头痛”,7天前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头痛又发作,痛势甚剧,呈阵发性、搏动性疼痛,痛甚时牵及同侧目齿,并觉痛处阵阵发麻,经打针服药治疗1周后疼痛未见明显缓解,经人介绍来本科就诊。诊:痛苦面容,左侧头部拒按,双侧风池、肝俞、太冲压痛,耳部肝穴脉络充盈,明显压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头痛(肝经风火上扰),治则:平肝祛风泻火,疏经通络止痛。选穴:主穴:双侧太冲、光明;配穴:双侧风池、太阳,每次选用4~6个穴位,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行捻转泻法,出针后疼痛明显减轻,治疗7次后疼痛消失,随访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5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疼痛的病因[1]有外因(即六淫致痛);内因(即内伤七情);不外不内因(系指跌打损伤,虫兽所伤,疲劳过度,饮食不节等)。其病机主要有气血不通,营卫气伤,血脉虚涩寒热不合,脉络卷缩,阴阳哀竭等。总病机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在针灸治疗方面,主要是通过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而达到缓解拘急,消除疼痛的目的,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慢性疼痛症大都具有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特点,在治疗上除了遵循以上原则外,还应着重调脏腑功能,在取穴时采用“拔原法”[2],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良效。皆因慢性疼痛症的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脏腑功能失调情况。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1],当身体受损伤时(躯体性的或心因性的),常常产生疼痛反应,疼痛常常影响身体防御措施,产生肌肉痉挛,促进防御区关节和软组织的功能障碍,形成一种疼痛恶性循环,即创伤引起的疼痛—防御反应—痉挛—功能障碍—疼痛。这种疼痛循环伴有身体内部变化,常常使疼痛复杂化,身体内部的变化或局部性或为全身性变化,可表现为循环减弱、供氧减少,淋巴清除作用减弱,营养供应减少,代谢增加及代谢产物浓度增加,肌肉疲劳加重、炎症、水肿等。由于持续性的防御和与防御有关的肌肉疲劳的结果,常常产生不适感。由此产生的缺血和代谢物滞留,作为内在因素常常产生更严重的疼痛。另外,缺血也减少供氧和其他愈合过程的基本成分,以致疾病难愈。运用中医的理论观点,可将疼痛的恶性循环过程中所产生的身体内部的一系列变化。总括为经络不通、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等病理表现,所以治疗疼痛症,特别是治疗慢性疼痛,有效地治疗疼痛反应,对于解决疼痛恶性循环,是非常重要的。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导源肾间动气,而输布全身,调和内外,宣导上下,关系着人的脏腑气血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活动有一定的意义。故《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十二原者,主治五脏腑之疾也”。络穴是络脉中经脉别出的腧穴,也是表里经的联络之处,在临床上具有疏通表里经的气血,主治表里经的病症[3]。实验证明,针刺可降低疼痛病人血清中的SP含量,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4]。丰富的针灸学文献及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资料也表明针刺具有提高痛阈,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所以在针刺治疗慢性痉痛症时,采用“主客原络配穴”法为主,配合辨证选用其他穴位,一方面能疏通十二经气血使阴阳交接按正常运行,“调气”、“调神”、“移神位痛”,激发体内的良性循环,提高痛阈,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通达三焦原气,调整机体内脏腑各系统功能,改善疼痛恶性循环过程中身体内部或局部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打断疼痛恶性循环,有效地治疗疼痛反应,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通则不痛的目的,因而治疗慢性疼痛取得良效。临床实践表明,采用“主客原络配穴”法为主的针刺疗法,是一种治疗慢性疼痛症的无损伤的,非成瘾性的,有良效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疼痛症。
参考文献
1 何广新,曲延华,主编.疼痛针灸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994;236
2 陈克正,主编.古今针灸治验精华.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96
3 邱茂良,主编.针灸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206
4 姜思魁,马华,吴炳宇.针刺镇痛与血清中P物质含量变化关系的研究.中国针灸,1992;(4):37
(1998-02-26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