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TNFα的检测
作者:张武英 刘华瑞 赵玉兰 龙列明 冯冰
单位:524001 湛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
中华传染病杂志980321 国外文献报道,脑脊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对于鉴别诊断细菌性脑炎与非细菌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否可作为鉴别两类感染的常规参数仍未肯定[1]。我们测定了82例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CSF中TNFα浓度,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对象与方法
一、检测对象
(一)病例选择 82例均为我院1994年6月~1995年11月收住患者。分4组:(1)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化脑急性期)组19例,年龄7~65岁,其中奈瑟菌2例,链球菌3例。(2)化脓性脑膜炎恢复期(化脑恢复期)组14例,年龄18~56岁,经2~6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3)结核性脑膜炎(结核脑)组18例,年龄18~62岁,TB DNA阳性4例。(4)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毒脑)组:31例,年龄3~49岁。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
(二)正常对照组 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5~62岁,其中8例取自腰麻患者,均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二、检测方法
标本在-20℃冰箱中冷藏,TNFα检测为放射免疫法,试剂盒由北方华清技术研究所提供。
三、统计方法
各组均值比较用t、t′检验,两变量关系用直线相关分系。
结 果
各组脑炎患者CSF的TNFα测定结果,见附表。
附表 各组患者CSF TNFα测定
结果(fmol/L,±s) 分组
例数
TNFα
≥15.84fmol/L
例数(%)
对照组
21
7.68±2.04
3(14)
化脑急
性期
19
33.92±1.51
12(100)*
化脑恢
复期
14
10.59±1.90
2(16)*
结核脑
18
18.46±1.62
7(78)*
病毒脑
31
8.18±3.30
4(13)**
与对照组比较:*P<0.001; **P>0.05;各组间比较:均P<0.01
讨 论
国外文献报道,细菌性脑膜炎患者CSF中TNFα升高,而无菌性脑膜炎正常[1]。本试验各组CSF中TNFα含量排序为化脑急性期组>结核脑组>化脑恢复期组>病毒脑组。化脑急性期组、恢复组及结核脑组均校正常对照组高,而病毒脑组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脑急性期组及结核脑组均显著高于病毒脑组(P<0.001,P<0.001)。此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这一差别有益于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鉴别。此两类疾病鉴别的非特异CSF参数:WBC>500×106/L,蛋白为1g/L,CSF与血葡萄糖比值为0.45,本试验以CSF中TNFα含量15.84fmol/L为临界值,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预测值、准确度。当CSF中TNFα的敏感度为0.83时,特异度为0.87,准确度为0.89,与Glimaker报道一致。经用ROC曲线与CSF/血葡萄糖比值比较,亦较其更有价值。12例化脑中3例,用常规非特异度参数不能清楚明确病因,但CSF中TNFα含量均升高(35,41.3,69.66fmol/L),其中2例CSF培养出链球菌。可见CSF中TNFα测定可作为这两类疾病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化脑恢复组患者CSF中TNFα较化脑急性期组明显降低(P<0.001),提示CSF中TNFα的测定可能有助于患者病期判断。有作者报道某些感染性疾病时,患者CSF中TNFα含量升高与血清TNFα的升高无关。我们对21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CSF中TNFα含量与CSF白细胞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为两者无相关关系(r=0.12,P>0.05)。支持CSF中TNFα含量升高不是因鞘内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而可能是与脑组织中星型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被诱导激活有关[2]。另外,化脑急性期组CSF中TNFα含量高于结脑组,这一差别提示,结核杆菌诱导产生TNFα的能力较化脓菌弱,但CSF中TNFα含量测定对此两类感染无鉴别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 Waage A,Halstensen A,Shalaby R,et al.Local produc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interluekin 1 and interluekin 6 in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relation to the inflammatory respose.J Exp Med,1989,170:1859-1867.
2 Lieberma A,Pitha PM, Shin HS,et al.Production of tumar necrosis factor and other cytokines by astrocytes stimulated with tipopolysaccaride or a neurotropic virus.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9,86:6348-6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