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临床分析
作者:顾恒 常宝珠 陈炜 邵长庚
单位:210042 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980613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以皱褶、易摩擦部位反复出现红斑、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迁延,治疗较为困难,现将我所近20年来资料较为完整的69例患者作一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69例患者中,男55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3.93∶1;年龄20~70岁,平均43.23岁;发病年龄3~60岁,平均29.09岁;病期8天至40年,平均14.62年。有12例仅就诊一次, 另外57例患者随访时间1个月至18年,平均3.17年。
, http://www.100md.com
二、家族史
所有患者中有27例有家族史,其中男性21例,罹患者有父母、兄弟、姐妹、儿子、祖父母、曾祖母、叔、外甥。女性6例有阳性家族史,罹患者有父母、兄弟、姐妹、祖母和侄女。
三、季节影响
55例男性患者中夏季病情加重者38例,冬春季加重者各1例,其余15例不受季节影响。女性患者14例中夏季病情加重者有11例,另外3例病情与季节无关。
四、皮疹情况
患者皮疹初发时大多数为多部位发生,男性患者以外阴腹股沟(21例)、颈(18例)、腋(17例)为多见,另有脐(9例)、腹(8例)、腘窝(7例)、腰(6例)、肘窝(5例)、背(5例)、肛周(4例),头(1例)、胸(1例)、手背(1例)。1例初发时即为全身泛发,但以皱褶和摩擦部位为重。女性最多见为腋(7例),其次依次为颈(5例),腘窝(5例),外阴腹股沟(3例)和乳房下(3例),腰、手背、腹、肘窝、脐(各2例),头部和足底(各1例)。皮疹初起为红斑,红斑基础上水疱,继而糜烂、渗出、结痂,最后创面愈合,但皮疹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反复发作部位的皮肤逐渐增厚。
, 百拇医药
初次就诊时体检:皮损部位男性以外阴腹股沟、腋、颈、腹为主,女性以腋、腘窝和颈为多见,详见附表。患者初诊时临床表现为红斑、水疱者50例(72.46%),糜烂、渗出者36例(52.17%),结痂35例(50.72%),淡褐色丘疹11例(15.94%),肥厚、浸润性斑块9例(13.04%),脓疱6例(8.7%),皲裂4例(5.80%)。
附表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患者初诊时皮损部位 皮损部位
男
女
合计
外阴、腹股沟
28(50.91)
5(35.71)
, 百拇医药
33(47.83)
腋
27(49.09)
9(64.29)
36(52.17)
腹
21(38.18)
1(7.14)
22(31.88)
脐
13(23.64)
2(14.29)
, 百拇医药
15(21.74)
腘窝
13(23.64)
7(50.00)
20(28.99)
肘窝
12(21.83)
4(28.57)
16(23.19)
胸
12(21.82)
0
, http://www.100md.com
12(17.39)
背
11(20.00)
1(7.14)
12(17.39)
腰
10(18.18)
3(21.43)
13(18.18)
肛周
8(14.55)
2(14.29)
, 百拇医药
10(14.49)
头
4(7.27)
1(7.14)
5(7.25)
鼻唇沟
1(1.82)
0
1(1.45)
乳房下
0
5(35.71)
5(7.25)
, http://www.100md.com
手背
0
2(14.29)
2(2.9)
足底
0
1(7.14)
1(1.45)
注:括号内数值为百分率
皮疹形态与患者就诊时病期有关。急性发作时以红斑、周边有水疱(皮损多为环形)为主,亦可见糜烂、渗出等。水疱一般较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大多疱壁松弛,尼氏征可为阳性或阴性,男性中阴性19例,阳性9例;女性中阴性6例,阳性2例。病程后期主要为结痂、肥厚和浸润斑块。
, 百拇医药
五、病理检查
有44例患者(男35例,女9例)取皮损作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皮内棘层松解,基底层上方裂隙及水疱形成,疱内可见棘刺松解细胞,但大部分棘剌松解细胞之间仍有间桥相连,似倒塌墙砖。28例标本中可见角化不良细胞,有2例可见表皮结痂,1例表皮明显增厚。所有标本真皮上部有轻度毛细血管扩张和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5例有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
8例患者(男7例,女1例)作免疫病理检查,除1例有C3基底膜带线状沉积外,其余IgA、IgG、IgM、C3均为阴性。
六、治疗
单独口服氨苯砜片(DDS)者12例,50mg日2次,有效者6例,约2周左右起效;单用泼尼松片者5例,20~25mg/d,有效者4例,2周左右明显起效。DDS加泼尼松者7例,有效者6例,约10天起效。DDS加抗生素12例,有效5例。DDS、泼尼松、雷公藤片(6~8片/d,分3到4次服)、抗生素(主要为四环素片0.25g,每日4次,红霉素片0.25g,每日4次或TMP片0.1g,每日2次)联合治疗22例,有效者19例,且起效快(1周左右)。DDS、泼尼松和反应停片(25~50mg,每日3次)治疗4例,有效者2例。
, http://www.100md.com
外用药物根据皮损不同给予不同剂型,有糜烂渗出者给予雷弗诺尔糊剂,有感染者使用抗生素软膏,红斑、丘疹、斑块性皮损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肤轻松霜、复方咪康唑霜、去炎松霜等,但无单用外用药有效者。
有8例患者因口服、外用药物疗效较差而加用境界线治疗,球管电压10kV,未加滤过板,每次照射剂量2Gy,每周2次,总剂量为12~18Gy,可提高疗效。
七、讨论
新近的研究提示,本病的病因为先天性表皮缺陷,其基因位点在3q21-q24染色体[1],明胶酶、桥粒斑珠蛋白、E-钙粘蛋白和凝集素的异常在发病机理中起着一定的作用[1,2]。本病以皱褶易摩擦部位反复出现水疱、病程迁延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表现为表皮内水疱和棘剌松解现象。我们所报道的69例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44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亦符合本病特点,因此可确诊为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 百拇医药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我们的病例中27例有阳性家族史,占39.13%(男38.18%,女42.29%),低于文献报道的70%左右的阳性家族史。罹患者累及所有Ⅰ、Ⅱ 级亲属,其中8个家庭是3代多人患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理论上这一遗传方式患病率应是两性相等的,但是,在我们的资料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这可能与女性激素水平存在差异有关,因为曾有作者报道用雌激素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3],其作用机理尚未明了。文献报道本病病情50岁以后可逐渐减轻。但我们的69例患者中有26例在50岁以后仍反复发病,病情未见减轻,占37.68%。
本病以皱褶、间擦部位反复出现红斑、水疱、糜烂、结痂、最后愈合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我们的69例患者中有1例皮疹初发时为足底红斑、水疱,以后才累及间擦部位,虽然有文献[4]报道这类患者掌部可见点状角化性皮损,但尚未见有掌部水疱的报道。
对于本病的防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保持间擦部位的干燥,避免摩擦有助于减少复发。朱学骏等[5]报道口服抗生素、外用及内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氨苯砜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可使病情得以缓解。在我们的病例中,虽然单服氨苯砜、泼尼松或氨苯砜加泼尼松、氨苯砜加抗生素对部分患者有一定疗效,但临床上仍以联合疗法(氨苯砜、泼尼松、雷公藤和抗生素)的疗效好、起效快。但值得指出的是,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且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因此对未生育者(特别是男性)应慎用雷公藤,同时对长期使用该药者,应注意血液和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6,7]。对药物治疗困难、病程迁延者加用X线是较为有效的疗法。在我们的患者中,有8例使用境界线治疗,球管电压10kV,未加滤过板,每次照射剂量2Gy,每周2次,一疗程总照射量为12~18Gy,可加速创面愈合,肥厚皮损消退。有作者报道境界线对人的安全剂量为60Gy以下,虽然在该类患者的病程中可反复使用数个疗程,但我们认为,为防止出现放射性损害,X线治疗一般适用于年龄偏大者,因为放射性损害在达到累积剂量后许多年才能发生。在我们治疗的患者中,未发现有皮肤放射性损害。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Kobayashi T, Sakuraoka K. Hattori S, et al. Immunolocalization of human gelatinase (type Ⅳ collagenase,MMP-a)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 in Hailey-Hailey and Darier's disease. Dermatology, 1996,193∶110-114.
2 Burge SM, Schomberg KH. Adhesion molecules and related proteins in Darier′s disease and Hailey-Hailey disease. Br J Dermatol, 1992,127∶335-343.
3 Domonkos AN. 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 7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1982.703-705.
, 百拇医药
4 赵辨主编. 临床皮肤病学. 第2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721-722.
5 朱学骏, 王爱民, 杨海珍.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20例分析.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89, 18∶213.
6 黄岚, 冯树芳, 王洪复.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服用雷公藤对骨矿物质密度的影响.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31∶2-3.
7 薛筑云, 黄晋文, 张建富. 长期口服雷公藤继发白血病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31∶54.
(收稿:1998-03-16 修回:1998-07-06), 百拇医药
单位:210042 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980613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以皱褶、易摩擦部位反复出现红斑、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迁延,治疗较为困难,现将我所近20年来资料较为完整的69例患者作一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69例患者中,男55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3.93∶1;年龄20~70岁,平均43.23岁;发病年龄3~60岁,平均29.09岁;病期8天至40年,平均14.62年。有12例仅就诊一次, 另外57例患者随访时间1个月至18年,平均3.17年。
, http://www.100md.com
二、家族史
所有患者中有27例有家族史,其中男性21例,罹患者有父母、兄弟、姐妹、儿子、祖父母、曾祖母、叔、外甥。女性6例有阳性家族史,罹患者有父母、兄弟、姐妹、祖母和侄女。
三、季节影响
55例男性患者中夏季病情加重者38例,冬春季加重者各1例,其余15例不受季节影响。女性患者14例中夏季病情加重者有11例,另外3例病情与季节无关。
四、皮疹情况
患者皮疹初发时大多数为多部位发生,男性患者以外阴腹股沟(21例)、颈(18例)、腋(17例)为多见,另有脐(9例)、腹(8例)、腘窝(7例)、腰(6例)、肘窝(5例)、背(5例)、肛周(4例),头(1例)、胸(1例)、手背(1例)。1例初发时即为全身泛发,但以皱褶和摩擦部位为重。女性最多见为腋(7例),其次依次为颈(5例),腘窝(5例),外阴腹股沟(3例)和乳房下(3例),腰、手背、腹、肘窝、脐(各2例),头部和足底(各1例)。皮疹初起为红斑,红斑基础上水疱,继而糜烂、渗出、结痂,最后创面愈合,但皮疹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反复发作部位的皮肤逐渐增厚。
, 百拇医药
初次就诊时体检:皮损部位男性以外阴腹股沟、腋、颈、腹为主,女性以腋、腘窝和颈为多见,详见附表。患者初诊时临床表现为红斑、水疱者50例(72.46%),糜烂、渗出者36例(52.17%),结痂35例(50.72%),淡褐色丘疹11例(15.94%),肥厚、浸润性斑块9例(13.04%),脓疱6例(8.7%),皲裂4例(5.80%)。
附表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患者初诊时皮损部位 皮损部位
男
女
合计
外阴、腹股沟
28(50.91)
5(35.71)
, 百拇医药
33(47.83)
腋
27(49.09)
9(64.29)
36(52.17)
腹
21(38.18)
1(7.14)
22(31.88)
脐
13(23.64)
2(14.29)
, 百拇医药
15(21.74)
腘窝
13(23.64)
7(50.00)
20(28.99)
肘窝
12(21.83)
4(28.57)
16(23.19)
胸
12(21.82)
0
, http://www.100md.com
12(17.39)
背
11(20.00)
1(7.14)
12(17.39)
腰
10(18.18)
3(21.43)
13(18.18)
肛周
8(14.55)
2(14.29)
, 百拇医药
10(14.49)
头
4(7.27)
1(7.14)
5(7.25)
鼻唇沟
1(1.82)
0
1(1.45)
乳房下
0
5(35.71)
5(7.25)
, http://www.100md.com
手背
0
2(14.29)
2(2.9)
足底
0
1(7.14)
1(1.45)
注:括号内数值为百分率
皮疹形态与患者就诊时病期有关。急性发作时以红斑、周边有水疱(皮损多为环形)为主,亦可见糜烂、渗出等。水疱一般较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大多疱壁松弛,尼氏征可为阳性或阴性,男性中阴性19例,阳性9例;女性中阴性6例,阳性2例。病程后期主要为结痂、肥厚和浸润斑块。
, 百拇医药
五、病理检查
有44例患者(男35例,女9例)取皮损作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皮内棘层松解,基底层上方裂隙及水疱形成,疱内可见棘刺松解细胞,但大部分棘剌松解细胞之间仍有间桥相连,似倒塌墙砖。28例标本中可见角化不良细胞,有2例可见表皮结痂,1例表皮明显增厚。所有标本真皮上部有轻度毛细血管扩张和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5例有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
8例患者(男7例,女1例)作免疫病理检查,除1例有C3基底膜带线状沉积外,其余IgA、IgG、IgM、C3均为阴性。
六、治疗
单独口服氨苯砜片(DDS)者12例,50mg日2次,有效者6例,约2周左右起效;单用泼尼松片者5例,20~25mg/d,有效者4例,2周左右明显起效。DDS加泼尼松者7例,有效者6例,约10天起效。DDS加抗生素12例,有效5例。DDS、泼尼松、雷公藤片(6~8片/d,分3到4次服)、抗生素(主要为四环素片0.25g,每日4次,红霉素片0.25g,每日4次或TMP片0.1g,每日2次)联合治疗22例,有效者19例,且起效快(1周左右)。DDS、泼尼松和反应停片(25~50mg,每日3次)治疗4例,有效者2例。
, http://www.100md.com
外用药物根据皮损不同给予不同剂型,有糜烂渗出者给予雷弗诺尔糊剂,有感染者使用抗生素软膏,红斑、丘疹、斑块性皮损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肤轻松霜、复方咪康唑霜、去炎松霜等,但无单用外用药有效者。
有8例患者因口服、外用药物疗效较差而加用境界线治疗,球管电压10kV,未加滤过板,每次照射剂量2Gy,每周2次,总剂量为12~18Gy,可提高疗效。
七、讨论
新近的研究提示,本病的病因为先天性表皮缺陷,其基因位点在3q21-q24染色体[1],明胶酶、桥粒斑珠蛋白、E-钙粘蛋白和凝集素的异常在发病机理中起着一定的作用[1,2]。本病以皱褶易摩擦部位反复出现水疱、病程迁延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表现为表皮内水疱和棘剌松解现象。我们所报道的69例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44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亦符合本病特点,因此可确诊为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 百拇医药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我们的病例中27例有阳性家族史,占39.13%(男38.18%,女42.29%),低于文献报道的70%左右的阳性家族史。罹患者累及所有Ⅰ、Ⅱ 级亲属,其中8个家庭是3代多人患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理论上这一遗传方式患病率应是两性相等的,但是,在我们的资料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这可能与女性激素水平存在差异有关,因为曾有作者报道用雌激素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3],其作用机理尚未明了。文献报道本病病情50岁以后可逐渐减轻。但我们的69例患者中有26例在50岁以后仍反复发病,病情未见减轻,占37.68%。
本病以皱褶、间擦部位反复出现红斑、水疱、糜烂、结痂、最后愈合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我们的69例患者中有1例皮疹初发时为足底红斑、水疱,以后才累及间擦部位,虽然有文献[4]报道这类患者掌部可见点状角化性皮损,但尚未见有掌部水疱的报道。
对于本病的防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保持间擦部位的干燥,避免摩擦有助于减少复发。朱学骏等[5]报道口服抗生素、外用及内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氨苯砜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可使病情得以缓解。在我们的病例中,虽然单服氨苯砜、泼尼松或氨苯砜加泼尼松、氨苯砜加抗生素对部分患者有一定疗效,但临床上仍以联合疗法(氨苯砜、泼尼松、雷公藤和抗生素)的疗效好、起效快。但值得指出的是,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且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因此对未生育者(特别是男性)应慎用雷公藤,同时对长期使用该药者,应注意血液和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6,7]。对药物治疗困难、病程迁延者加用X线是较为有效的疗法。在我们的患者中,有8例使用境界线治疗,球管电压10kV,未加滤过板,每次照射剂量2Gy,每周2次,一疗程总照射量为12~18Gy,可加速创面愈合,肥厚皮损消退。有作者报道境界线对人的安全剂量为60Gy以下,虽然在该类患者的病程中可反复使用数个疗程,但我们认为,为防止出现放射性损害,X线治疗一般适用于年龄偏大者,因为放射性损害在达到累积剂量后许多年才能发生。在我们治疗的患者中,未发现有皮肤放射性损害。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Kobayashi T, Sakuraoka K. Hattori S, et al. Immunolocalization of human gelatinase (type Ⅳ collagenase,MMP-a)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 in Hailey-Hailey and Darier's disease. Dermatology, 1996,193∶110-114.
2 Burge SM, Schomberg KH. Adhesion molecules and related proteins in Darier′s disease and Hailey-Hailey disease. Br J Dermatol, 1992,127∶335-343.
3 Domonkos AN. 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 7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1982.703-705.
, 百拇医药
4 赵辨主编. 临床皮肤病学. 第2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721-722.
5 朱学骏, 王爱民, 杨海珍.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20例分析.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89, 18∶213.
6 黄岚, 冯树芳, 王洪复.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服用雷公藤对骨矿物质密度的影响.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31∶2-3.
7 薛筑云, 黄晋文, 张建富. 长期口服雷公藤继发白血病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31∶54.
(收稿:1998-03-16 修回:1998-07-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