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抑郁症57例误诊分析
作者:潘淑先 李胜书 于祥浩
单位:青岛市第七人民医院(青岛266033)
关键词:抑郁症,隐匿性;调查表;误诊;治疗学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228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749.4+1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常因躯体症状突出而掩盖抑郁症状,而极易误诊。1994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误诊的隐匿性抑郁症病人61例,我们对其中资料较完整的57例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7例病人中,男14例,女43例;年龄24~68岁,平均(34.0±7.5)岁。误诊时间0.67~16.00年,平均(4.4±3.1)年。文化程度:小学12例,中学35例,大学10例。职业:农民4例,工人26例,干部23例,其他4例。家族史:有情感性精神病家族史者9例,其他精神病家族史者6例。误诊情况:误诊为神经官能症28例,更年期综合征9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7例,内分泌失调5例,慢性咽炎1例,慢性胃炎3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其他3例。临床症状:周身不适、全身酸痛者24例;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者23例;出汗肢冷、心悸胸闷、小便不畅、月经失调、性功能降低者9例,全身不定位疼痛者1例。精神症状:心情郁闷、生活乐趣减少者57例,懒动少语、精力下降、遗忘疲乏者49例;焦虑烦躁、紧张恐惧者38例;睡眠障碍者50例;多疑者49例。57例病人均符合CCMD-2-R〔1〕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均应用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其中应用阿米替林治疗者24例,丙咪嗪治疗者20例,多虑平治疗者13例,剂量均由50mg/d渐增到150~300mg/d,均治疗42d.
1.3 治疗结果
57例病人治疗后痊愈11例,显著进步36例,进步6例,无变化4例。57例hamiltom抑郁量表17项评分结果:治疗前平均(17.1±3.6)分;治疗后平均(5.7±3.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4.175,P<0.01)。
2 讨论
2.1 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病人多以躯体不适为突出表现,抑郁症状潜伏、隐蔽,致使许多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故常被漏诊误诊。本组统计误诊的时间长达(4.4±3.1)年,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2~4〕。该病占抑郁症病人10%~30%,好发年龄35~55岁,尤以中年妇女为多见,男女之比为1∶3〔2,3〕.精神刺激可诱发该病,发病常有季节性,春秋季易发,可周期性加重,有躁郁症家族史者应首先考虑本病。该病的主要特点是躯体化症状突出,常有晨重夕轻、早醒等症状,仔细查体可发现病人对生活失去乐趣,工作能力下降,反应迟钝,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沉等〔4,5〕。该病因查体多无阳性发现,所以多误诊为神经官能症,两病主要鉴别点是:①隐匿性抑郁症失眠特点是早醒,醒后再难入睡,而神经症失眠是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沉,多梦易惊;②隐匿性抑郁症症状多是晨重夕轻,而神经症症状病人终日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午后反觉症状加重;③隐匿性抑郁症症状多单一或症状少,而神经症症状繁多且变化不定。④对病期较长的“神经官能症”病人,当排除躯体疾病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此时可采用抗抑郁药诊断性治疗,如有效可有助于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3〕。
, 百拇医药
2.2 隐匿性抑郁症的治疗
关于本病的治疗,一般采用三环类抗抑郁剂,但因该病常有焦虑、多疑等症状,故选用抗抑郁剂时,必须尽量选用副作用小的药物,以免增加病人的不适感,使病人失去治疗信心。另外,心理治疗也相当重要。该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本文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87,5(2):88
2 刘志中,曾召祥.以慢性病为特征的陷匿性抑郁症26例分析.山东精神医学,1994,7(1):12
3 刘淑馨.隐匿性抑郁症53例临床观察.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5,11(2):110
4 陈斌译.隐匿性抑郁症和抑郁症等值症状有关定义及诊断问题.上海精神医学,1981,6(2):70
5 蔡能译.隐匿性抑郁症.国外医学精神医学分册,1987,5(2):88
(1998-10-10收稿 1999-05-10修回), 百拇医药
单位:青岛市第七人民医院(青岛266033)
关键词:抑郁症,隐匿性;调查表;误诊;治疗学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228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749.4+1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常因躯体症状突出而掩盖抑郁症状,而极易误诊。1994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误诊的隐匿性抑郁症病人61例,我们对其中资料较完整的57例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7例病人中,男14例,女43例;年龄24~68岁,平均(34.0±7.5)岁。误诊时间0.67~16.00年,平均(4.4±3.1)年。文化程度:小学12例,中学35例,大学10例。职业:农民4例,工人26例,干部23例,其他4例。家族史:有情感性精神病家族史者9例,其他精神病家族史者6例。误诊情况:误诊为神经官能症28例,更年期综合征9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7例,内分泌失调5例,慢性咽炎1例,慢性胃炎3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其他3例。临床症状:周身不适、全身酸痛者24例;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者23例;出汗肢冷、心悸胸闷、小便不畅、月经失调、性功能降低者9例,全身不定位疼痛者1例。精神症状:心情郁闷、生活乐趣减少者57例,懒动少语、精力下降、遗忘疲乏者49例;焦虑烦躁、紧张恐惧者38例;睡眠障碍者50例;多疑者49例。57例病人均符合CCMD-2-R〔1〕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均应用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其中应用阿米替林治疗者24例,丙咪嗪治疗者20例,多虑平治疗者13例,剂量均由50mg/d渐增到150~300mg/d,均治疗42d.
1.3 治疗结果
57例病人治疗后痊愈11例,显著进步36例,进步6例,无变化4例。57例hamiltom抑郁量表17项评分结果:治疗前平均(17.1±3.6)分;治疗后平均(5.7±3.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4.175,P<0.01)。
2 讨论
2.1 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病人多以躯体不适为突出表现,抑郁症状潜伏、隐蔽,致使许多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故常被漏诊误诊。本组统计误诊的时间长达(4.4±3.1)年,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2~4〕。该病占抑郁症病人10%~30%,好发年龄35~55岁,尤以中年妇女为多见,男女之比为1∶3〔2,3〕.精神刺激可诱发该病,发病常有季节性,春秋季易发,可周期性加重,有躁郁症家族史者应首先考虑本病。该病的主要特点是躯体化症状突出,常有晨重夕轻、早醒等症状,仔细查体可发现病人对生活失去乐趣,工作能力下降,反应迟钝,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沉等〔4,5〕。该病因查体多无阳性发现,所以多误诊为神经官能症,两病主要鉴别点是:①隐匿性抑郁症失眠特点是早醒,醒后再难入睡,而神经症失眠是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沉,多梦易惊;②隐匿性抑郁症症状多是晨重夕轻,而神经症症状病人终日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午后反觉症状加重;③隐匿性抑郁症症状多单一或症状少,而神经症症状繁多且变化不定。④对病期较长的“神经官能症”病人,当排除躯体疾病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此时可采用抗抑郁药诊断性治疗,如有效可有助于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3〕。
, 百拇医药
2.2 隐匿性抑郁症的治疗
关于本病的治疗,一般采用三环类抗抑郁剂,但因该病常有焦虑、多疑等症状,故选用抗抑郁剂时,必须尽量选用副作用小的药物,以免增加病人的不适感,使病人失去治疗信心。另外,心理治疗也相当重要。该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本文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87,5(2):88
2 刘志中,曾召祥.以慢性病为特征的陷匿性抑郁症26例分析.山东精神医学,1994,7(1):12
3 刘淑馨.隐匿性抑郁症53例临床观察.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5,11(2):110
4 陈斌译.隐匿性抑郁症和抑郁症等值症状有关定义及诊断问题.上海精神医学,1981,6(2):70
5 蔡能译.隐匿性抑郁症.国外医学精神医学分册,1987,5(2):88
(1998-10-10收稿 1999-05-10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