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497475
淋巴瘤误诊为淋巴结核12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范玉花

    单位:(太原市结核病医院二病区 太原 030053)

    关键词:淋巴瘤;结核,淋巴结;误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990221 摘要 目的 减少在专科医院淋巴瘤的误诊率。方法 对12例淋巴瘤误诊为淋巴结核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淋巴瘤抗痨治疗效果不佳,后经2~3次活组织检查确诊。结论 重视PPD试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与多部位、多次活组织检查。

    中图号 R743.4

    本文收集在我院1994-01~1998-10间住院病人中,淋巴瘤误诊为淋巴结核的病例12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19~75岁,误诊时间最短的20 d,最长的2.5年。

    1.2 临床症状、体征 发热6例,乏力6例,盗汗4例,咳嗽2例,腹痛2例,上肢浮肿2例,无症状2例,肝大2例,脾大1例。局部表现:均为多个淋巴结肿大。单纯颈淋巴结肿大5例,单侧2例,双侧3例;双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1例;颈、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例;颈、锁骨上、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4例;有触痛6例;有皮肤溃疡1例。

    1.3 辅助检查 PPD试验阴性者8例,1例为弱阳性,其余未做;胸片双肺门阴影增大、上纵隔影增宽2例,胸腔积液4例。肺部结节状阴影3例,无明显病灶3例;白细胞总数增高伴中性粒细胞增高5例;血沉20~126 mm/h 10例,2例正常,轻至中度贫血6例。

    1.4 病检结果 12例中病检证实为霍奇金(Hodgkin disease)病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2例,其余未分类。有3例初次病检报“慢性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后经2~3次病检证实为淋巴瘤。1例在病理诊断颈淋巴结核后抗痨治疗9个月,淋巴结反见增大,再行病检证实为淋巴瘤。
, http://www.100md.com
    1.5 治疗 各例经多方抗炎、抗痨治疗,大部分有效,有3例在治疗中稍有缩小,然后又进行性增大。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分析 颈部淋巴结肿大,无口、咽、鼻、头部的急、慢性感染史,一般状况较好的年轻患者,专科医师们易考虑到淋巴结核,在淋巴结不大及无脓肿形成的病例,常试行抗痨治疗,即使是PPD试验阴性或弱阳性的,仍较为麻木地抗痨治疗或进行局部雷米封、链霉素等封闭治疗,直至淋巴进行性增大才行活组织检查,致使诊断延误。

    淋巴瘤是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的重要原因,仅次于肺癌、乳腺癌,Vieta和Craver报告经胸片提示霍奇金病335例中,16%有胸腔积液,Vieta报告淋巴肉瘤尸检中有38%的胸腔积液[1]。但即使是霍奇金病胸水中也很难找到里-斯细胞[2],在合并胸腔积液时反复查胸水不易确诊,多次胸水瘤细胞阴性再行活组织检查,使诊断延误。
, http://www.100md.com
    淋巴结轻度肿大,特别是位于颈前部、颌下、腹股沟者可见于正常人[3],在这些部位取活检,常得不到阳性结果。淋巴瘤早期淋巴结多提示炎性改变[4],此时活检亦不易得到阳性结果。本组有3例初次病检为“慢性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仍继续抗痨、抗炎治疗,至淋巴结肿大明显时再次病检,使诊断延误。

    2.2 减少误诊的对策

    2.2.1 重视PPD试验 多数学者认为,PPD注射引起硬结是结核的特异性反应,具有诊断意义。淋巴结核PPD试验强阳性率达80%以上[3],而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异常,霍奇金病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阴性或弱阳性,甚至合并结核病亦如此[5]。本组12名病例中,8例阴性,1例为阳性。对有淋巴结肿大,PPD试验阴性或弱阳性者应及早做活组织检查。

    2.2.2 多部位、多次病检是必要的 淋巴瘤的化验检查不特异,活组织检查是其确诊之最重要的手段。取病检应避免取颌下、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应尽量取完整,最好取多处,以提高阳性率。淋巴结核病检阳性率90%以上[3],而淋巴瘤早期可表现为炎性改变,当一次病检为非特异性改变,而淋巴结进行性增大,应更为警惕,取增大明显的淋巴结再行病检。本组病例中有1例在病检确诊为颈淋巴结核后9个月抗痨治疗效果差,再行病检证实为淋巴瘤,提示二病可能同时发生,更说明多部位、多次病检的重要性。
, http://www.100md.com
    2.2.3 淋巴瘤胸部受累不少见,机制为病变侵犯肺实质、胸膜及胸内淋巴组织或纵隔淋巴结受累引起淋巴循环受阻导致胸腔积液。胸部受累影像学可表现为片影、结节影、胸腔积液、纵隔增宽等,缺乏特异性,但前上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淋巴瘤[2]。而合并有胸腔积液的淋巴结肿大除反复在胸水中查找瘤细胞外,更应及早做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淋巴瘤与淋巴结核是病因、病机、治疗、预后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尽早确诊至关重要。二者在临床表现上,尤其是早期难以区分。专科医师们要全面分析,减少淋巴瘤的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齐景宪.胸腔积液.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0. 137

    2 丁训杰,卢 珊,主编.实用内科学.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 2150~2160

    3 彭卫生,王莫平,肖成志,主编.新编结核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6. 295~297

    4 冯爱平, 谭志建. 皮肤恶性淋巴增生疾病血液学变化及误诊原

    因.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8, 11 (1): 47

    5 邝贺龄.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469

    [1998-12-23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