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497605
电击伤心肺复苏后高压氧促醒1例
http://www.100md.com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邓丽霞 袁洁 刘玖 车淑香

    单位:邓丽霞 袁洁 刘玖(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高压氧科,青岛 266100);车淑香(青岛市李沧区第五人民医院内科)

    关键词:电击伤;昏迷;高压氧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256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459.6

    病人,男,21岁。因触电后昏迷10d入院。病人触电(220V)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行心肺复苏术后40min恢复心跳,16h恢复自主呼吸,但仍呈昏迷状态。病后第2天出现肺部感染,第4天出现脑水肿高颅压并脑疝,第7天出现持续性高热,给予对症处理,但病人体温仍持续38℃以上,呈昏迷状态,急转我院。查体:T38.5℃,P132min-1,BP16/8kPa,昏迷,压眶上神经反应迟钝,双肺痰鸣音,双侧巴宾斯基征(+)。血常规:Hb102g/L,RBC4.17×1012/L,WBC15×109/L,N0.91,L0.09.血气分析:pH7.38,PaO24.8kPa,PaCO22.8kPa.脑电图示轻度广泛异常。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大片脑软化灶。诊断:电击伤心肺复苏术后,脑衰竭、小叶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给予冬眠1号、神经节苷脂、复达欣、泰能及高压氧等治疗。高压氧治疗方法:采用国产中型多人氧舱抢救面罩常流量吸纯氧,压力0.25MPa,吸氧80min,中间休息10min,加减压均25min,1次/d,10次为1疗程。为避免减压时出现颅内压反跳现象,第1疗程减压均40~50min,前3次减压前静脉滴注200g/L甘露醇125mL,15min滴完,减压过程中病人病情平稳。治疗期间,隔日查1次血气分析。高压氧治疗5次,病人烦躁不安;治疗8次,病人双眼睁开,面部出现各种表情;治疗10次,病人清醒,并逐渐分清家人,但反应迟钝;18次后可说简单的语言,并可书写自己的名字,可在家人搀扶下行走数10米;治疗30次后基本可独立行走;治疗40次后四肢活动自如,言语流利,吐字清楚,可回答各种问题,正确率达85%以上。病人休息7d后继续治疗,于60次后精细动作及远近记忆等基本恢复,生活自理出院。0.5年后追踪调查无异常,现病人已恢复工作。

    讨论 高压氧对促进心肺复苏成功后脑缺氧、脑水肿、脑功能恢复具有独特的作用:①可改善全身及大脑的供氧状态,提高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张力及弥散作用,有利于纠正脑组织缺氧。有氧代谢旺盛,能量生成增多,进而改善脑细胞的代谢,促进大脑损伤细胞的修复。②可使颈内动脉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降低颅内压。另外,可使椎动脉血流增加,有利于改善觉醒状态和生命机能活动,使昏迷者苏醒。本例病人于10次高压氧治疗后清醒,治疗30次后神经精神恢复正常。③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局部微循环。同时,高压氧可迅速纠正酸中毒,改善组织细胞的氧代谢。所以,在心肺复苏后及早应用高压氧治疗,对加快危重病人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1999-03-09收稿 1999-05-02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