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青兰 郭素萍
单位:(山西医科大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脏外科 太原 030001)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外周;锁骨下静脉;穿透血管壁;护理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990253 摘要 对 473 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发现穿透血管壁,气胸,血肿,误入动脉是体外循环中主要并发症。并对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护理措施。
中图号 R472.9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是临床上测量中心静脉压,进行胃肠外营养,快速扩容等治疗的有效途径,尤其是体外循环手术中更为重要,是用来观察右心功能血容量和静脉壁张力的改变,此静脉直径约 1~2 cm,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我科自 1992-01~1997-03,共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473 例,并对置管后引起并发症原因进行观察分析和护理。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 473 例,其中男 249 例,女 224 例,年龄 3~57 岁,均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1.2 进针点和体位 锁骨中,内1/3交界处,锁骨下方约 1 cm 处为进针点。体位:头低 25 度、仰卧位,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头转向穿刺部位对侧,将枕头放置背下,使穿刺部位充分暴露[1]。
1.3 并发症 473 例中,431 例为全麻后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42 例换瓣病人为清醒穿刺。在全麻后并发症的发现是通过监测仪器,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判断,其中发生穿透血管壁 3 例(1 例锁骨下动脉出血,2 例锁骨下静脉撕裂),发生率 0.63%,血肿 4 例,发生率 0.84%,误入锁骨下动脉 9 例,发生率 1.90%,气胸 1 例。
2 讨论
, 百拇医药
2.1 穿透血管壁 1 例为 31-2 岁患儿,另 2 例 5 岁。其中 1 例病人置管后 10~15 min,表现为心率快,平均动脉压由 10.67 kPa 降至 4 kPa,给于血袋(海脉素) 500 ml,多巴胺 10 mg,平均动脉压仍维持不住,立即开胸探查,右侧胸腔吸出约 1 000 ml 血液,探查锁骨下静脉有撕裂伤,用带涤片普理灵线缝合修补。此时器械护士应该动作敏捷,备好各种不同型号缝线及建立体外循环的各种插管,巡回护士保证液路通畅,必要时加压输血。其中 1 例由于出血过多死亡。造成血管损伤的原因,病人体重小、穿刺针头粗,反复置管所致。
2.2 气胸 1 例二尖瓣置换病人,全麻前进行,在穿刺过程中,突然发生剧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呼吸音明显降低,立即停止穿刺、给于吸氧胸腔穿刺等处理。症状得到缓解,锁骨静脉穿刺方法有着不同的进针点,多采用锁骨中点进针,当进针过深越过了第一肋或穿透了静脉前后壁后,有可能刺破胸膜及肺就可引起气胸,因此进针点要掌握好。若有肺部疾患的病,要选择病灶侧置管,一旦发生气胸,不影响病人健康肺代偿功能。
, 百拇医药
2.3 血肿 3 例病人中,年龄均在 31-2~4 岁左右,体重小,穿刺定位要准确,若一次不成功,可改为股静脉置管术,避免重复穿刺。对于已形成的血肿热敷,穿刺点用 2.5% 碘酒,75% 酒精消毒,无菌敷料复盖,以免发生感染。
2.4 误入锁骨下动脉 误入动脉、回血呈鲜红色,压力大,立即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 10~20 min。
2.5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是因输液装置脱离而致,空气随着病人的深吸气胸腔负压可致,使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塞,为此对清醒病人在操作过程中应禁止其深吸。对于麻醉状态下或昏迷病人应控制呼吸,在操作的关键步骤,使肺短暂膨张,提高静脉压,从而预防出现此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性,勤巡视,工作作风谨慎,应用三通衔接牢固。同时要熟练锁骨下静脉解剖关系,掌握穿刺方向、角度、深度等操作要领,认真进行导管护理,提高观察能力,并发症可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 上海: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1056
[1998-11-12 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山西医科大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脏外科 太原 030001)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外周;锁骨下静脉;穿透血管壁;护理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990253 摘要 对 473 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发现穿透血管壁,气胸,血肿,误入动脉是体外循环中主要并发症。并对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护理措施。
中图号 R472.9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是临床上测量中心静脉压,进行胃肠外营养,快速扩容等治疗的有效途径,尤其是体外循环手术中更为重要,是用来观察右心功能血容量和静脉壁张力的改变,此静脉直径约 1~2 cm,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我科自 1992-01~1997-03,共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473 例,并对置管后引起并发症原因进行观察分析和护理。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 473 例,其中男 249 例,女 224 例,年龄 3~57 岁,均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1.2 进针点和体位 锁骨中,内1/3交界处,锁骨下方约 1 cm 处为进针点。体位:头低 25 度、仰卧位,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头转向穿刺部位对侧,将枕头放置背下,使穿刺部位充分暴露[1]。
1.3 并发症 473 例中,431 例为全麻后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42 例换瓣病人为清醒穿刺。在全麻后并发症的发现是通过监测仪器,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判断,其中发生穿透血管壁 3 例(1 例锁骨下动脉出血,2 例锁骨下静脉撕裂),发生率 0.63%,血肿 4 例,发生率 0.84%,误入锁骨下动脉 9 例,发生率 1.90%,气胸 1 例。
2 讨论
, 百拇医药
2.1 穿透血管壁 1 例为 31-2 岁患儿,另 2 例 5 岁。其中 1 例病人置管后 10~15 min,表现为心率快,平均动脉压由 10.67 kPa 降至 4 kPa,给于血袋(海脉素) 500 ml,多巴胺 10 mg,平均动脉压仍维持不住,立即开胸探查,右侧胸腔吸出约 1 000 ml 血液,探查锁骨下静脉有撕裂伤,用带涤片普理灵线缝合修补。此时器械护士应该动作敏捷,备好各种不同型号缝线及建立体外循环的各种插管,巡回护士保证液路通畅,必要时加压输血。其中 1 例由于出血过多死亡。造成血管损伤的原因,病人体重小、穿刺针头粗,反复置管所致。
2.2 气胸 1 例二尖瓣置换病人,全麻前进行,在穿刺过程中,突然发生剧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呼吸音明显降低,立即停止穿刺、给于吸氧胸腔穿刺等处理。症状得到缓解,锁骨静脉穿刺方法有着不同的进针点,多采用锁骨中点进针,当进针过深越过了第一肋或穿透了静脉前后壁后,有可能刺破胸膜及肺就可引起气胸,因此进针点要掌握好。若有肺部疾患的病,要选择病灶侧置管,一旦发生气胸,不影响病人健康肺代偿功能。
, 百拇医药
2.3 血肿 3 例病人中,年龄均在 31-2~4 岁左右,体重小,穿刺定位要准确,若一次不成功,可改为股静脉置管术,避免重复穿刺。对于已形成的血肿热敷,穿刺点用 2.5% 碘酒,75% 酒精消毒,无菌敷料复盖,以免发生感染。
2.4 误入锁骨下动脉 误入动脉、回血呈鲜红色,压力大,立即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 10~20 min。
2.5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是因输液装置脱离而致,空气随着病人的深吸气胸腔负压可致,使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塞,为此对清醒病人在操作过程中应禁止其深吸。对于麻醉状态下或昏迷病人应控制呼吸,在操作的关键步骤,使肺短暂膨张,提高静脉压,从而预防出现此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性,勤巡视,工作作风谨慎,应用三通衔接牢固。同时要熟练锁骨下静脉解剖关系,掌握穿刺方向、角度、深度等操作要领,认真进行导管护理,提高观察能力,并发症可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 上海: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1056
[1998-11-12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