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式手法治疗下腰痛
作者:黄 真
单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100034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990206 下腰痛是康复科门诊的常见病症,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关节病、腰椎小关节紊乱等。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牵引、推拿按摩、理疗等。根据以往的经验,下腰痛的治疗常需要较长的疗程。1990年我们在香港理工大学学习了Maitland手法(又称澳式手法),并回科开展了治疗工作,将此手法加入常规的物理治疗中。我们感到此手法治疗见效快且疗效高,病人适应性好,但国内报道不多。近来我们将澳式手法治疗下腰痛的疗效与其他常用物理治疗做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澳式手法组48例,女26例,男22例;年龄20~40岁13例,41~60岁27例,61岁以上8例;病程1个月以内15例,1~3个月16例,3~6个月8例,6个月以上9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腰椎骨关节病18例,腰椎小关节紊乱8例。全部病例应用澳式手法进行主观与客观检查,根据病人的症状及体征,按澳式手法的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法。主要包括:①节律性地自后向前按压腰椎棘突;②节律性地按压腰椎一侧横突或小关节;③节律性地横推腰椎棘突;④患者侧卧位,固定肩胛带,节律性地转动骨盆(Rot);⑤髋关节屈曲/内收手法(F/Ad);⑥直腿抬高手法(SLR);⑦腰椎牵引。腰椎牵引也是澳式手法治疗中常采用的治疗手段,对于适应证的选择是基于澳式手法理论基础之上,这一点与对照组中牵引的适应证选择有所不同。治疗手法强度分为I°~IV°(见附图)〔1〕。每次治疗约15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另外必要时理疗作为辅助性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超短波、红外线、激光、中频电疗等。
, http://www.100md.com
附图 澳式手法强度示意图
AB:关节活动范围;A:初始位;B:终止位或受限位。
Ⅰ°:于ROM起始位的小幅度活动;Ⅱ°:于ROM中段的大幅度活动;Ⅲ°:达到ROM末端的大幅度活动;Ⅳ°:达到ROM末端的小幅度活动。
对照组46例,女24例,男22例;年龄20~40岁16例,41~60岁22例,61岁以上8例;病程1个月以内11例,1~3个月13例,3~6个月10例,6个月以上1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椎骨关节病18例,腰椎小关节紊乱5例。全部病例应用除澳式手法以外的常用物理治疗,包括牵引、推拿按摩、理疗等。牵引的选择主要根据临床诊断及X线或CT结果。此组的腰椎牵引与澳式手法组的虽然在治疗方式上没有明显差别,但对于适应证的选择原则是不同的,澳式手法强调牵引用于腰椎负重时症状加重,平卧或自身悬吊时症状缓解的病人。
, 百拇医药
两组中实施诊治的工作人员均为受过物理治疗专业培训的医师及治疗师。
2 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一疗程(10天)后进行疗效评估。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者为临床治愈;大部分消失者为显效;部分消失者为好转;无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见附表。
附表 澳式手法治疗下腰痛的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澳式手法组
48
, http://www.100md.com
9
25
13
1
对照组
46
5
18
16
7
结果显示澳式手法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4.8%,χ2=4.9,0.05>P>0.0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无效的7例中有4例治疗后症状加重。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澳式手法治疗下腰痛见效快且疗效显著,对不同病种、病程及病型,只要手法选择恰当,临床证明大部分病例可短期内见效〔2〕,尤其对病程短、激惹性强的患者,常可一次见效。为病人节省了治疗时间和费用,不失为一种高效且经济的好方法。澳式手法主张治疗时只选择一种针对性最强的方法,而不是几种同时使用,尤其是治疗初期,这使治疗师在操作上比较省力、省时,从而可提高工作量。
澳式手法包括一套完整的检查方法及与检查相对应的治疗手法,使治疗更为科学和精细,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来选择不同的手法,比如对于以痛、麻为主的患者,原则上寻找可减缓症状的姿势或动作,从而选择相应手法,强度一般为I°或II°。对以关节僵硬为主或/和有软组织粘连的患者,通常选择能引起疼痛的手法,强度一般为III°或IV°。以往的物理治疗一般以不同的病种为依据,或根据X线、CT的结果,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病人可以表现为完全不同的症状,有些站立位、行走时腰腿痛加重,平卧位缓解,这样的病人适合牵引。但有些患者卧位或自身悬吊反而加重,那么牵引很可能不仅不能缓解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但如果用澳式手法的理论来选择牵引的适应证,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再如椎管狭窄的患者,以往保守治疗比较谨慎,甚至不敢用牵引和按摩,只单纯理疗。但若用澳式手法进行检查,只要能发现可减缓症状的姿势或动作,且没有脊髓或马尾受压的体征,就可以进行澳式手法治疗或牵引,这样可大大提高疗效。由此可见,澳式手法是一种针对性更强、更安全的对症治疗。
, http://www.100md.com
澳式手法治疗的机理在于从缓解症状的姿势或动作中选择的相应手法,可进一步加强这种缓解性的解剖学改变,从而去除由于解剖上的异常所造成的症状,以达到治愈目的。其次,由于某种因素刺激,如急性扭伤、长期劳损等,引起关节炎、周围神经炎、软组织挫伤,久之出现炎性粘连。手法治疗可活动关节,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有关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澳式手法在运用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疗效,如严格掌握治疗量,治疗中应有间隙期,病人在治疗中需全身放松并不断向术者诉说治疗反应,手法实施前后应检查典型的阳性体征,以评价疗效等〔3〕。另外治疗前应明确诊断,排除手法治疗禁忌证,如肿瘤、感染性炎症(骨髓炎、结核)、脊髓或马尾受压、近期骨折、骨质疏松〔1〕等。
下腰痛的治疗还应强调纠正病人的不良姿势,指导病人避免危险因素,加强腰背肌的训练,保持关节的活动度及韧带的柔韧性等,这样才能维持疗效,减少复发。
4 参考文献 [1]G.D. Maitland. Vertebral Manipulation.5ed. London:Butterworth & Co.Ltd, 1986. 96, 282~313.
[2]华桂如, 金光.手法治疗“腰椎病”.中华理疗杂志,1990,13(4):211~212.
[3]黄真,段芝琴.髋关节屈曲/内收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体会.中国康复, 1994,9(2):83~84.
收稿日期:1998-08-15, http://www.100md.com
单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100034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990206 下腰痛是康复科门诊的常见病症,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关节病、腰椎小关节紊乱等。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牵引、推拿按摩、理疗等。根据以往的经验,下腰痛的治疗常需要较长的疗程。1990年我们在香港理工大学学习了Maitland手法(又称澳式手法),并回科开展了治疗工作,将此手法加入常规的物理治疗中。我们感到此手法治疗见效快且疗效高,病人适应性好,但国内报道不多。近来我们将澳式手法治疗下腰痛的疗效与其他常用物理治疗做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澳式手法组48例,女26例,男22例;年龄20~40岁13例,41~60岁27例,61岁以上8例;病程1个月以内15例,1~3个月16例,3~6个月8例,6个月以上9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腰椎骨关节病18例,腰椎小关节紊乱8例。全部病例应用澳式手法进行主观与客观检查,根据病人的症状及体征,按澳式手法的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法。主要包括:①节律性地自后向前按压腰椎棘突;②节律性地按压腰椎一侧横突或小关节;③节律性地横推腰椎棘突;④患者侧卧位,固定肩胛带,节律性地转动骨盆(Rot);⑤髋关节屈曲/内收手法(F/Ad);⑥直腿抬高手法(SLR);⑦腰椎牵引。腰椎牵引也是澳式手法治疗中常采用的治疗手段,对于适应证的选择是基于澳式手法理论基础之上,这一点与对照组中牵引的适应证选择有所不同。治疗手法强度分为I°~IV°(见附图)〔1〕。每次治疗约15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另外必要时理疗作为辅助性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超短波、红外线、激光、中频电疗等。
, http://www.100md.com
附图 澳式手法强度示意图
AB:关节活动范围;A:初始位;B:终止位或受限位。
Ⅰ°:于ROM起始位的小幅度活动;Ⅱ°:于ROM中段的大幅度活动;Ⅲ°:达到ROM末端的大幅度活动;Ⅳ°:达到ROM末端的小幅度活动。
对照组46例,女24例,男22例;年龄20~40岁16例,41~60岁22例,61岁以上8例;病程1个月以内11例,1~3个月13例,3~6个月10例,6个月以上1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椎骨关节病18例,腰椎小关节紊乱5例。全部病例应用除澳式手法以外的常用物理治疗,包括牵引、推拿按摩、理疗等。牵引的选择主要根据临床诊断及X线或CT结果。此组的腰椎牵引与澳式手法组的虽然在治疗方式上没有明显差别,但对于适应证的选择原则是不同的,澳式手法强调牵引用于腰椎负重时症状加重,平卧或自身悬吊时症状缓解的病人。
, 百拇医药
两组中实施诊治的工作人员均为受过物理治疗专业培训的医师及治疗师。
2 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一疗程(10天)后进行疗效评估。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者为临床治愈;大部分消失者为显效;部分消失者为好转;无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见附表。
附表 澳式手法治疗下腰痛的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澳式手法组
48
, http://www.100md.com
9
25
13
1
对照组
46
5
18
16
7
结果显示澳式手法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4.8%,χ2=4.9,0.05>P>0.0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无效的7例中有4例治疗后症状加重。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澳式手法治疗下腰痛见效快且疗效显著,对不同病种、病程及病型,只要手法选择恰当,临床证明大部分病例可短期内见效〔2〕,尤其对病程短、激惹性强的患者,常可一次见效。为病人节省了治疗时间和费用,不失为一种高效且经济的好方法。澳式手法主张治疗时只选择一种针对性最强的方法,而不是几种同时使用,尤其是治疗初期,这使治疗师在操作上比较省力、省时,从而可提高工作量。
澳式手法包括一套完整的检查方法及与检查相对应的治疗手法,使治疗更为科学和精细,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来选择不同的手法,比如对于以痛、麻为主的患者,原则上寻找可减缓症状的姿势或动作,从而选择相应手法,强度一般为I°或II°。对以关节僵硬为主或/和有软组织粘连的患者,通常选择能引起疼痛的手法,强度一般为III°或IV°。以往的物理治疗一般以不同的病种为依据,或根据X线、CT的结果,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病人可以表现为完全不同的症状,有些站立位、行走时腰腿痛加重,平卧位缓解,这样的病人适合牵引。但有些患者卧位或自身悬吊反而加重,那么牵引很可能不仅不能缓解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但如果用澳式手法的理论来选择牵引的适应证,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再如椎管狭窄的患者,以往保守治疗比较谨慎,甚至不敢用牵引和按摩,只单纯理疗。但若用澳式手法进行检查,只要能发现可减缓症状的姿势或动作,且没有脊髓或马尾受压的体征,就可以进行澳式手法治疗或牵引,这样可大大提高疗效。由此可见,澳式手法是一种针对性更强、更安全的对症治疗。
, http://www.100md.com
澳式手法治疗的机理在于从缓解症状的姿势或动作中选择的相应手法,可进一步加强这种缓解性的解剖学改变,从而去除由于解剖上的异常所造成的症状,以达到治愈目的。其次,由于某种因素刺激,如急性扭伤、长期劳损等,引起关节炎、周围神经炎、软组织挫伤,久之出现炎性粘连。手法治疗可活动关节,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有关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澳式手法在运用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疗效,如严格掌握治疗量,治疗中应有间隙期,病人在治疗中需全身放松并不断向术者诉说治疗反应,手法实施前后应检查典型的阳性体征,以评价疗效等〔3〕。另外治疗前应明确诊断,排除手法治疗禁忌证,如肿瘤、感染性炎症(骨髓炎、结核)、脊髓或马尾受压、近期骨折、骨质疏松〔1〕等。
下腰痛的治疗还应强调纠正病人的不良姿势,指导病人避免危险因素,加强腰背肌的训练,保持关节的活动度及韧带的柔韧性等,这样才能维持疗效,减少复发。
4 参考文献 [1]G.D. Maitland. Vertebral Manipulation.5ed. London:Butterworth & Co.Ltd, 1986. 96, 282~313.
[2]华桂如, 金光.手法治疗“腰椎病”.中华理疗杂志,1990,13(4):211~212.
[3]黄真,段芝琴.髋关节屈曲/内收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体会.中国康复, 1994,9(2):83~84.
收稿日期:1998-08-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