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497651
阑尾残端内翻术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朱镇宇 纪义国 于照民

    单位:朱镇宇 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青岛266042);纪义国 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于照民 青岛万向节厂保健科

    关键词:阑尾炎;阑尾残端内翻术;动物实验;外科手术,消化系统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329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574.61

    近几年来,对如何减少阑尾切除后感染及其所致局部恶性肿瘤发生率上升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我们发现阑尾切除术中将残端内翻于肠腔,形成小的开放盲管,可以阻止阑尾残端所致感染,且不会导致憩室等并发症,也未发现有局部恶变者。我们采用阑尾残端内翻术对117例阑尾炎病人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模型制作

    选杂种狗2只,3g/L戊巴比妥(35mg/kg体质量)行静脉注射麻醉;细菌用β-溶血性链球菌(5×1011/L)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1011/L)配成1∶1混合液。在制备阑尾炎模型过程中,不结扎阑尾根部,做好模型后,缝闭狗的腹腔,腹带包扎。

    1.2 手术方法

    游离阑尾后,7号丝线于其根部打一活结,止血钳夹住。常规切除阑尾,0号丝线沿断端行全层止血缝扎,环绕阑尾根部,于相反方向做双水平褥式缝合,用艾里斯钳夹住阑尾残端,将其推向肠腔,并松开系在阑尾根部的7号丝线,提起并拉紧相反方向水平褥式缝合的丝线,将艾里斯钳套住,松开艾里斯钳并拔出的同时拉紧丝线封闭开口后扎紧,可再褥式缝合1次。

    1.3 术后检查
, 百拇医药
    实验动物于术后2d出现精神萎靡,饮食差,懒散,白细胞急剧升高,术后6d出现衰弱体态。第1只狗于阑尾切除术后10d处死,对模型进行病理检查。形态观察:手术肠壁增厚,浆膜表面有缝线,无粘连。肠腔观察:内翻阑尾处有瘢痕性愈合,中央孔不明显,无溃疡及憩室形成。镜检示:手术处有淋巴滤泡,肠壁形态结构完整,无明显单核及粒细胞增多现象,阑尾处中央有浆膜形成的纤维条索贯穿全层。90d后处死第2只狗,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与前次相同,只是肠壁厚度恢复正常。

    2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17例,男77例,女40例;年龄16~43岁。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例,余者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方法以术中情况决定。若病人有:①阑尾管腔已形成炎症粘连闭锁;②与周围粘连,解剖层次不清;③局部形成硬结;④局部肿胀明显等,均可放弃采用阑尾残端内翻术。而采用该手术方法行阑尾炎切除的病人均一期缝合切口,甲级愈合。临床观察,病人术后1d开始下地活动,肠蠕动均在24~48h恢复,饮食恢复情况与采用传统方法相一致。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由(+)转(-),脓细胞由(+)转(-),血常规白细胞恢复正常。术后8,15,30,90d复查,均无手术感染并发症及其他不适。血及大便常规检查均正常。
, 百拇医药
    3 讨论

    传统的阑尾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均与手术的操作和特点有关〔1,2〕。被碘酊、石碳酸处理过的阑尾残端结扎包埋于肠壁,可导致如下改变:①在局部造成一小块缺血坏死组织;②局部形成了炎性死腔;③降低了局部的免疫力;④石碳酸具有强刺激腐蚀作用,可改变局部正常组织的酸碱环境,再加上炎性刺激,使正常组织恶变的可能性增加。传统阑尾切除术后局部恶性肿瘤发生与局部免疫力下降有关〔3〕。当手术病人全身情况不佳时,局部术后发生阑尾残端炎、腹膜炎等感染性并发症的可能性就大为增高〔4〕

    本手术方法的特点是将阑尾残端内翻于肠腔,使发生主要感染的黏膜层展开暴露于肠腔,浆膜层紧贴,因不把残端包埋于盲肠壁,所以不存在死腔,也就无残端缺血坏死引起的并发症。假若残端坏死脱落,其只能落入肠腔。另外,消毒阑尾残端的石碳酸等化学物质可被肠腔内的碱性溶液中和,并逐渐被肠内容物稀释排出,不会滞留肠壁过久,从而减少炎性及化学物质对正常肠壁的刺激。在遇到全身情况较差的病人时,也不必担心因病人抗感染能力下降而诱发残端炎,或残端坏死脱落引起的腹膜炎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黎进.阑尾残端处理的改进(附48例分析).广东医学杂志,1995,16(2):88

    2 窦廷富.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附861例临床分析).陕西医学杂志,1994,23(11):655

    3 刘剑仑.大肠癌病人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5,12(2):71

    4 许兰薇.阑尾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2,162(3):52

    (1999-01-25收稿 1999-05-09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