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497639
早期复极综合征51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张英 蔡智荣 胡京滨 刘成玉

    单位:张英 胡京滨 青岛海洋大学校医院(青岛 266003);蔡智荣 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刘成玉 青岛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关键词:复极综合征;心电图描记术;诊断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34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541.7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症状表现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心电图表现为特异性ST段抬高,现将我院门诊及体检中发现的51例ERS病人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51例,男42例,女9例;年龄19~42岁,平均(26.5±10.7)岁。均为1996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体检中发现的病人,均无心血管病病史。
, 百拇医药
    1.2 ERS诊断标准

    ERS心电图诊断标准为:①常规心电图中至少有3个导联R波下降支与ST段连续处出现J点或J波;②ST段抬高超过0.10mV,凹面向上;③ST段抬高导联中T波呈对称性增高,ST段近端与T波升支融合;④胸导联QRS波过度区提早,QT间期缩短。

    1.3 临床表现

    51例病人中,胸痛37例,胸闷9例,心悸5例。51例病人多有失眠、紧张、劳累等诱因。全部病人经体格检查,X线胸片、心脏超声和血钾、钙、血糖、心肌酶学检查均未发现异常。51例病人均记录12导联心电图,依据心电图诊断标准确诊,其中28例为窦性心动过缓,4例为左心室高电压。51例病人均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运动后症状消失,心电图ST段回至等电位线,J波消失,T波振幅降至正常。均未见缺血型或近似缺血型ST段心电图改变。
, 百拇医药
    1.4 治疗方法及结果

    针对病人的诱发因素,分别采取药物治疗,如谷维素、维生素B1,普奈洛尔及中成药等;对部分病人配合心理治疗和暗示治疗。51例病人在治疗期间症状均消失,停止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症状缓解期间心电图显示ST段无明显改变。

    2 讨论

    ERS最早由Shiplay报道,认为是正常变异的心电图变化,而非器质性心脏病人的表现。ERS的主要心电图表现是ST段抬高,T波高耸,而其电生理基础是心室全部除极结束前,某区域的心室肌提早复极所致。健康人ERS发生率为1%~6%〔1,2〕.本文51例病人多为青壮年,心电图显示28例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运动试验显示心率增快,ST段回到等电位线,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3〕,推测ERS发生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除此之外,ERS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异常传导途径,部分ERS病人心电图P-R间期为0.12~0.14s,是正常值的低限;②与心外刺激有关。国内文献报道71例病人有15例存在膈疝、食管憩室或左侧膈肌顶部松弛,故推测ERS发生与心外刺激有关〔4〕
, 百拇医药
    ERS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本组病人ST段抬高0.2~0.4mV,主要出现在V2~V4导联。V2~V4导联ST段抬高伴有肢体导联ST段抬高者8例。51例病人心电图运动试验后均恢复正常,因此ERS心电图特点为:①J点抬高;②ST段凹面向上抬高;③R波降支常为切迹或粗钝;④在ST段抬高的导联中T波呈对称性增大,ST段和T波融合;⑤抬高的ST段可于运动后回到等电位线;⑥运动和呼吸运动后可出现T波倒置〔5〕。ERS可分为3型〔6〕,①Ⅰ型:心电图变化主要表现在V1~V3导联,此型多为良性,不伴有心血管器质性病变;②Ⅱ型:心电图变化表现在V4~V6导联,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病;③Ⅲ型:心电图变化表现无明显优势导联,常表现在V1~V5导联,可伴有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 百拇医药     关于ERS诊断,我们认为临床症状发作期,心肌酶学、超声波检查等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后,心电图运动试验诊断ERS是较为简单实用的方法。运动后即刻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结合临床症状消失,可考虑为ERS.

    参考文献

    1 郭继鸿.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失误.实用内科杂志,1990,10(8):400

    2 王昆润.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率.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7,24(5):51

    3 卢喜烈编著.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274~478

    4 高明明,胡大一.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塞Q-T间期和Q-T离散度.心电学杂志,1998,17(4):207

    5 王畅华.早期复极综合征45例患者分析.实用预防医学,1998,5(1):53

    6 荀哲坦.早期复极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心血管病进展,1990,11(4):30

    (1999-03-08收稿 1999-05-28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