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扎缝合术治疗多发性混合痔30例
作者:何仁生
单位:广西柳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柳州 545005)
关键词:混合痔;剥扎缝合术;俯卧位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340 中图分类号 R657.18
我科于1997年至1998年,采用一次性外痔剥离,内痔缝扎并行创面一期缝合术,治疗多发性混合痔30例,均取得痊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岁至70岁,病程2~30年,痔数3个10例,4个8例,5个6例,合并肛乳头肥大6例,肛裂9例,内痔脱出嵌顿3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中医肛肠科病证诊疗标准》(1995年1月1日实施):①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②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③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齿线下亦可为赘皮)。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取俯卧斜坡位,宽胶布牵开两侧肛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骶麻或肛周浸润麻醉后,肛管以1‰新洁尔灭消毒,扩肛至3~4指,充分显露痔核,仔细观察各痔之间的自然分界线,设计痔核的分段及需要保留的肛管皮桥、粘膜桥的部位和数量。先选择1枚母痔,以皮钳夹持肛缘外的外痔皮肤,将外痔基底部皮肤V字形剪开,把外痔剥离至齿线上0.2cm,用弯血管钳纵向垂直夹住内痔,在钳下认7号丝线作“8”字贯穿缝扎,在距扎线远端0.3cm处剪除痔片。切口两边的粘膜下和皮下如有曲张性静脉丛及增生的结缔组织,应一并切除。切口粘漠部分用5~0肠线对口致密全层间断缝合,皮肤部分以1号丝线间断全层缝合,注意缝合肛管皮肤到内括约肌下缘水平时,应将缝线固定于内括约肌下缘。缝合粘膜及肛管皮肤时,不留死腔及间隙。同法切除并行一期缝合其余混合痔,切口间应至少保留0.3cm粘膜桥,0.5cm皮桥。各切口缝合后,肛门应通过一食指以上肛管宽容度为宜。术毕,切口周围皮下点状注射1∶1利多卡因亚甲蓝混合液,凡士林纱条塞肛引流,外敷纱布固定。
, 百拇医药
术后处理:①嘱患者手术当日半流饮食,控制大便24小时。②便秘者口服大黄苏打片或甘油等缓泻剂。③常规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3~4天,如应用庆大霉素和灭滴灵口服。④便后以1∶5000PP粉温溶液坐浴,然后以三黄膏(本院制剂)或四环素软膏外敷换药。⑤术后第3天各切口间断拆除丝线,7天后全部拆除丝线,缝扎线脱落后,定期手指轻柔扩肛,以防肛管狭窄。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中医肛肠科病证诊疗标准》:①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②好转: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③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本组多数病人于手术当天有轻微疼痛及坠胀感,未作处理,3天后症状消失,5例疼痛剧烈,经口服曲马多片30mg后缓解。4例手术当日排尿不畅,3例经热敷膀胱区后而解,1例合并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经导尿后次日可自行排尿。术后8例患者肛缘皮瓣有轻度水肿,经坐浴25%芒硝温溶液,症状于5~10天消失。切口愈合5~7天,术后7~14天贯穿缝扎之痔片自行脱落而痊愈。经3个月至半年随访,全部病例无复发,亦无肛门狭窄和大便失禁等后遗症。
, 百拇医药
4 讨论
现代痔切除术可分为开放式痔切除及切除缝扎术两大类。切除缝合术的优点是治愈时间短,术后瘢痕小,缺点是操作复杂,易于感染,并发症较多(1)。我们对于多发性混合痔采用一次性切除缝合术治疗30例,我们体会:本术式术中仅去除痔块多余的皮肤和粘膜,其保留的粘膜桥有0.3cm以上、皮桥有0.5cm以上,缝合后无人为牵拉形成闭合式切口,不会影响直肠下段粘膜及肛管形态,并且对创面致密缝合,既可防止术后渗血和感染,又不至于形成较大的瘢痕,可避免肛门狭窄并发症发生。术中保留肛管能够通过一食指的宽容度,并且术后定期手指扩张肛门,故亦为防止肛门狭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手术中保留有充分的粘膜桥和皮桥,既有减压、引流的作用,又可减低手术部位肛门皮肤张力,有利于防止术后的水肿。本组常规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便后坐浴及清热解毒药外敷切口,能有效地防止切口感染。另外,由于本术式保留了大部分齿线区及肛管皮肤完整,并使肛管皮肤附着于联合纵肌上,为有效地防止术后粘膜外翻与肛管狭窄及保持正常排便的生理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2)。本组术后出现疼痛、皮瓣水肿、排尿不畅等并发症,与术中过度提拉、钳夹、切口止血不彻底有关,术中应尽量避免。实践证明,本术式由于保留了大部分的齿线区及肛管皮肤,不仅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而且肛管形态正常,肛门功能良好,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术后复发等远期并发症。因此认为,本术式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伯虎.实用痔瘘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82
〔2〕邓正明,郑玉金,姜 华,等.环状混合痔术式改良的探讨.中国肛肠病杂志.1996,16(3):11
收稿日期:1999-03-18, 百拇医药
单位:广西柳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柳州 545005)
关键词:混合痔;剥扎缝合术;俯卧位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340 中图分类号 R657.18
我科于1997年至1998年,采用一次性外痔剥离,内痔缝扎并行创面一期缝合术,治疗多发性混合痔30例,均取得痊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岁至70岁,病程2~30年,痔数3个10例,4个8例,5个6例,合并肛乳头肥大6例,肛裂9例,内痔脱出嵌顿3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中医肛肠科病证诊疗标准》(1995年1月1日实施):①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②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③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齿线下亦可为赘皮)。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取俯卧斜坡位,宽胶布牵开两侧肛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骶麻或肛周浸润麻醉后,肛管以1‰新洁尔灭消毒,扩肛至3~4指,充分显露痔核,仔细观察各痔之间的自然分界线,设计痔核的分段及需要保留的肛管皮桥、粘膜桥的部位和数量。先选择1枚母痔,以皮钳夹持肛缘外的外痔皮肤,将外痔基底部皮肤V字形剪开,把外痔剥离至齿线上0.2cm,用弯血管钳纵向垂直夹住内痔,在钳下认7号丝线作“8”字贯穿缝扎,在距扎线远端0.3cm处剪除痔片。切口两边的粘膜下和皮下如有曲张性静脉丛及增生的结缔组织,应一并切除。切口粘漠部分用5~0肠线对口致密全层间断缝合,皮肤部分以1号丝线间断全层缝合,注意缝合肛管皮肤到内括约肌下缘水平时,应将缝线固定于内括约肌下缘。缝合粘膜及肛管皮肤时,不留死腔及间隙。同法切除并行一期缝合其余混合痔,切口间应至少保留0.3cm粘膜桥,0.5cm皮桥。各切口缝合后,肛门应通过一食指以上肛管宽容度为宜。术毕,切口周围皮下点状注射1∶1利多卡因亚甲蓝混合液,凡士林纱条塞肛引流,外敷纱布固定。
, 百拇医药
术后处理:①嘱患者手术当日半流饮食,控制大便24小时。②便秘者口服大黄苏打片或甘油等缓泻剂。③常规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3~4天,如应用庆大霉素和灭滴灵口服。④便后以1∶5000PP粉温溶液坐浴,然后以三黄膏(本院制剂)或四环素软膏外敷换药。⑤术后第3天各切口间断拆除丝线,7天后全部拆除丝线,缝扎线脱落后,定期手指轻柔扩肛,以防肛管狭窄。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中医肛肠科病证诊疗标准》:①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②好转: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③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本组多数病人于手术当天有轻微疼痛及坠胀感,未作处理,3天后症状消失,5例疼痛剧烈,经口服曲马多片30mg后缓解。4例手术当日排尿不畅,3例经热敷膀胱区后而解,1例合并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经导尿后次日可自行排尿。术后8例患者肛缘皮瓣有轻度水肿,经坐浴25%芒硝温溶液,症状于5~10天消失。切口愈合5~7天,术后7~14天贯穿缝扎之痔片自行脱落而痊愈。经3个月至半年随访,全部病例无复发,亦无肛门狭窄和大便失禁等后遗症。
, 百拇医药
4 讨论
现代痔切除术可分为开放式痔切除及切除缝扎术两大类。切除缝合术的优点是治愈时间短,术后瘢痕小,缺点是操作复杂,易于感染,并发症较多(1)。我们对于多发性混合痔采用一次性切除缝合术治疗30例,我们体会:本术式术中仅去除痔块多余的皮肤和粘膜,其保留的粘膜桥有0.3cm以上、皮桥有0.5cm以上,缝合后无人为牵拉形成闭合式切口,不会影响直肠下段粘膜及肛管形态,并且对创面致密缝合,既可防止术后渗血和感染,又不至于形成较大的瘢痕,可避免肛门狭窄并发症发生。术中保留肛管能够通过一食指的宽容度,并且术后定期手指扩张肛门,故亦为防止肛门狭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手术中保留有充分的粘膜桥和皮桥,既有减压、引流的作用,又可减低手术部位肛门皮肤张力,有利于防止术后的水肿。本组常规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便后坐浴及清热解毒药外敷切口,能有效地防止切口感染。另外,由于本术式保留了大部分齿线区及肛管皮肤完整,并使肛管皮肤附着于联合纵肌上,为有效地防止术后粘膜外翻与肛管狭窄及保持正常排便的生理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2)。本组术后出现疼痛、皮瓣水肿、排尿不畅等并发症,与术中过度提拉、钳夹、切口止血不彻底有关,术中应尽量避免。实践证明,本术式由于保留了大部分的齿线区及肛管皮肤,不仅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而且肛管形态正常,肛门功能良好,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术后复发等远期并发症。因此认为,本术式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伯虎.实用痔瘘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82
〔2〕邓正明,郑玉金,姜 华,等.环状混合痔术式改良的探讨.中国肛肠病杂志.1996,16(3):11
收稿日期:1999-03-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