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 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于腾波 夏玉军 周秉文
单位:青岛医学院(青岛 266003)于腾波:附属医院急诊创伤外科 夏玉军:解剖学教研室 周秉文:附属医院骨科
关键词:交感神经纤维,节后;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胎儿
青岛医学院990404 【摘 要】 ①目的 探讨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 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②方法 对30例新鲜引 产死亡胎儿(孕24~40周)颅外段椎动脉标本行神经纤维染色(分层,分段),其中20例行 氯化金染色,10例行乙醛酸(GA)交感神经荧光染色。③结果 椎动脉壁的 神经纤维主要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其分布特点为外膜表层为密集的网状结构,纤维密度自 上而下有减低趋势,并深入外膜层;中膜层为散在点状神经终末。④结论 颅 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的分布特点可能是导致VBI的主要因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322.121
THE DISTRIBUTION AND CLICINAL SIGN IFICANCE OF THE
SYMPATHETIC NERVE ON THE WALL OF VRETEBRAL ARTERY
Yu T engbo, Xia Yujun, Zhou Bingwen
Department of Surge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ym pathetic nerve on the wall of extra-cranial vretebral artery (VA) and the effec ts on VBI. Methods Of 30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fetus whose age ranged fro m 24W to 40W, the nerve fibers of VA were stained by gold chloride method (n =20) an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n=10).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nerve fibers distributed on the wall of V A were sympathetic post-ganglia fibers. The pattern of its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VA was like a web and the density of the fibers decreased from crani al to caudal. The fibers pierced deeply into the external mebrane and reached th e median membrane where they were dot-liked. Conclu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ympathetic never on the wall of VA may b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of VBI.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sympathetic fibers, postganglionic; vertebral artery ;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e; fetus
以往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由机械因素压迫引起,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 发病与交感神经因素亦密切相关〔1,2〕。我们对30例胎儿标本行神经纤维染色 ,以观察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及来源
胎儿标本30例,男10例,女20例;胎龄24~40周,死亡时间均在3h之内,标本均来源于我院 产科病房。胎儿父母均 无严重疾病及先天性疾病史。20例(男8例,女12例)行氯化金染色,10例(男2例,女8例 )行乙醛酸(GA法)交感神经组织荧光染色。
, http://www.100md.com
1.2 组织染色
1.2.1 椎动脉壁神经纤维的氯化金染色 标本取回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切开颈部 皮肤,显露锁 骨下动脉和全部的颈椎横突孔,分离椎动脉,标记其远近端和动脉四壁(前、后、内、 外)。远端从椎动脉进入颅内处,近端从锁骨下动脉发出端锐性切断椎动脉。将椎动脉颅外 段全程分为4段,椎动脉起始至入横突孔部为V1段;横突孔后至第4横突孔上端为V2段 ;第4横突孔上端至第1横突孔上端为V3段;第1横突孔上端至入颅端为V4段。每段椎动 脉按标记好的方向剖开展平后冰冻切片,切片时动脉外壁朝向外侧,切片行氯化金染色,显 微镜下观察,照相并作计算机图像分析。
1.2.2 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纤维的特异性染色 标本取材操作方法 同上,染色采用GA荧光组织化学法,封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并作计算机图像分析 。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
所测结果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
2 结 果
2.1 氯化金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
光镜下观察发现,椎动脉壁上分布有大量的神经纤维,较粗的神经纤维呈深蓝色,直径1.2μ m;较细的神经纤维呈深红色,直径0.6μm.从连续切片上观察到,整个椎动脉壁上的神经纤 维可分为如下3层:外膜表层神经纤维、外膜层神经纤维和中膜层神经纤维。
2.1.1 椎动脉外膜表层神经纤维 椎动脉外膜表层神经纤维即分布于椎动脉 壁表面上的神经纤维。它粗细不均,其中较大的神经干直径约1.2μm,大多由椎动脉的内外 侧壁斜向上方发出,各干发出后再分出树枝状细支,这种细支直径约0.6~0.8μm,走 行平直,互相交织成网状,神经纤维密度高时可呈现出类似“苹果筐样”结构,包绕在椎动 脉外膜的表面上。
, http://www.100md.com
2.1.2 椎动脉外膜层神经纤维 即分布于动脉外膜层内的神经纤维。椎动脉 的外膜主要由较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分布在此层的神经纤维是椎动脉外膜表层的神经纤维 向深面的直接延续,其神经纤维密度较外膜表层低。此层神经纤维仍以网状形式分布,但“ 网孔”较大,神经纤维直径均约0.6μm,无较粗大的神经纤维存在。在外膜层的 神经纤维环绕着整个椎动脉壁,但不真正终于椎动脉的外膜层。
2.1.3 椎动脉中膜层神经纤维 即分布于动脉壁中膜层内的神经纤维。椎动脉 的中膜层主要由弹力纤维和平滑肌构成,分布于此层的神经纤维大多数为神经终末支,在此 ,神经纤维失去了典型的网状结构,而是以散在的树枝样结构的形式分布,并且可见较多的 粗点样神经终末支。大多数神经终末支分布在动脉壁中膜层的外侧部分。
2.1.4 图像分析结果 应用VIDAS21型自动图像分析仪,将切片行计算机图像分 析。结果显示,颅外段椎动脉壁V1~V4段外膜表层的神经纤维分布密度不同,V2>V 1>V4>V3,其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84±0.33,0.81±0.23,0.78±0.29,0.68±0.02,各 段间比较除V1与V2段外(q=1.63,P>0.05) ,其他各段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F=25.9,q=16.30~35.98,P<0.01)。
, http://www.100md.com
颅外段椎动脉壁3层神经纤维中,外膜表层神经纤维密度最高,外膜层最低,中膜层居中; 其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82±0.21,0.43±0.05,0.65±0.03,各层间比较,差异均 有极显著性(F=324.52,q=16.30~35.98,P<0.01)。
我们将整个椎动脉的颅外段人为地分为前壁、后壁、内侧和外侧壁,其平均吸光度分别为 0.43±0.02,0.45±0.03,0.80±0.22,0.79±0.21,其内、外侧及前、后侧神经纤维密度 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q=1.24~3.84,P>0.05),其内、外侧壁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 高于前、后侧壁,差异有显著性(F=126.04,q=16.69~21.78,P<0.01)。
2.2 GA法荧光组织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
我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椎动脉壁上交感神经纤维的去甲肾上腺素荧光 ,这种荧光的激发波峰为480nm,为蓝绿色荧光,交感神经纤维亦呈互相交织的网状分布, 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密度较同倍数光镜下氯化金染色神经纤维密度小,其纤维直径及分布形 式与氯化金染色基本相似。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椎动脉壁上存在大量的交感神经节后 纤维,其外膜表层、外膜层、中膜层的交感神经纤维分布情况与氯化金染色相似,只是荧光 染色中神经纤维密度较普通染色低。
, http://www.100md.com
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分布在椎动脉各段的交感神经纤维密度特点与普通组织化学染 色结果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V3段交感神经纤维密度高于V4段。即V2>V1>V3>V 4,其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57±0.14,0.53±0.13,0.40±0.03,0.30±0.01,除V 2与V1外(q=1.13,P>0.05),其他各段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 179.15 ,q=26.02~74.66,P<0.01)。而其四壁和三层结构中的交感神经分布特点与普通染 色基本相似。
3 讨 论
3.1 椎动脉壁神经纤维分布
本文结果显示,椎动脉周围的神经纤维主要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同时存在有少量其他纤维 成分。陈秀青等〔1〕通过显微解剖观察发现,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主要是深灰交 通支,其主要来自星状神经节和颈中节,这与我们的结果一致,但GA法染出的交感神经纤 维的数量和密度较氯化金染色为低,考虑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在椎动脉壁上有着密 集的神经纤维,其大部分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即肾上腺素能纤维,但是也有其他纤维成分 的存在,例如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来自颈神经的一些感觉纤维等〔2,3〕。②肾上腺 素能神经纤维所拥有的神经递质并非都是去甲肾上腺素,也含有部分乙酰胆碱,交感神经节 后纤维还可以释放一些生物活性肽,如NPY,ENK,SOM等〔2,3〕,而GA荧光组织化 学技术对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有着较高的特异性,所以荧光染色中显示的神经纤维,可能比 实际的肾上腺素能纤维要少。③标本对氯化金和GA染色的敏感度不同,对氯化金染色敏感 度高,对GA法染色敏感度低。
, 百拇医药
3.2 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特点
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的神经末梢以无髓纤维终于所支配的动脉,在动脉外膜表面形成外膜表 层,后者又发出分支分布到血管外膜和中膜,但不终于内膜层。椎动脉壁外膜表层的交感神经主干大多从动脉的内外侧壁发出。据陈秀清等〔1〕 观察发现,较大的粗干主要集中于椎动脉的内侧和后内侧,但他们所观察的是成人标本,可 能在人类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交感神经纤维与椎动脉的毗邻关系有所改变。传统的观点认为 ,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是以神经丛的形式出现。而陈秀清等〔1〕认为,从水平 切面上来看,交感神经是以神经环或神经襻的形式围绕在椎动脉的周围。同样,我们观察到 交感神经纤维在椎动脉壁的外膜表层交织成为一个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的平面就是 一个神经环或神经襻。在椎动脉壁上神经的这种网状结构中,大部分纤维成分应该是交感神 经节后纤维。
组织学观察表明,椎动脉壁的外膜层是由较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而在中膜层主要是多层 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而动脉的舒缩是由中膜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来控制的〔4〕。 我们观察认为,椎动脉壁外膜层的交感神经纤维大部分只是路过此层,而真正的目的地是 中膜层,即交感神经纤维主要是通过支配椎动脉壁中膜层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来实现其调节 动脉收缩功能的。
, http://www.100md.com
陈秀清等〔1〕认为,在横突孔内段的椎动脉上,从下向上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有减 少的趋势,而其他的神经纤维有增多的趋势,但只是一个粗略的观察。我们对颅外段的椎动 脉进行了具体的分段和分层观察,经计算机图像分析认为,在椎动脉的颅外段,氯化金染色 动脉壁外膜表层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密度是V2>V1>V4>V3,这代表的是各种神经纤维 的密度,而GA荧光组织染色的结果是V2>V1>V3>V4,这代表的是交感神经节后纤 维的密度。可以看出,椎动脉的颅外段,从下至上椎动脉外膜表面的神经纤维有减少的趋势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亦是如此。V2段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数量和密度之所以比V1段高, 考虑主要原因为:①椎动脉V1段一般只接受星状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而V2段的椎动 脉除接受星状神经节发出的纤维外,还可接受颈中节发出的纤维;②据我们观察,发自星状 神经节的交感神经纤维大部分只是经过V1段,真正终于该段椎动脉壁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 分,大部分神经纤维都是止于V2段或更向上的部位。对于V3,V4段两种染色结果 不同的原因,我们认为,氯化金染色显示的是椎动脉壁上的所有神经纤维,GA荧光组织 染色表现出的只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也就是说,椎动脉壁上V3段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 数量和密度较V4段高,而其他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密度则较V4段低,来自颈神经尤其C1 神经的神经纤维可能有分支到此段的椎动脉壁上。
, 百拇医药
3.3 临床意义
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椎动脉壁上的网状分布形式使其易受刺激。交感神经从 交感神经节发出的主干一般从椎动脉的内外侧壁发出,然后呈树枝状分布,各干发出的交感 神经节后纤维互相交织成立体的网状结构,围绕在椎动脉壁外膜表面。这种立体的网状结构 使椎动脉极易受到颈椎骨赘及颈部软组织的刺激,尤其在钩椎关节平面,正常时椎动脉与钩 突间的距离尚不足1mm,而钩椎关节又是颈部骨赘生长最常见的部位,所以来自内前方的骨 赘易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纤维和发自内侧的交感神经主干,引发VBI〔5〕. ② 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愈向上愈有减少的趋势,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C4横突孔下口一段 密度最高,起始部到C6横突孔下口次之。目前的研究认为,颈部的活动主要由C5,6 椎体承担,颈部的失稳、增生大多发生在C4~5,C5~6〔6〕,而此部 位恰好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密度高的区域,使其易遭受激惹,引发VBI.
, http://www.100md.com
因此,我们认为,椎动脉壁上交感神经纤维的这种分布特点是临床上导致VBI的重要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秀清,钟世镇.椎动脉Ⅰ,Ⅱ段周围的神经及其临床意义.临床解剖学杂 志,1987,5(1):1
2 张培林.神经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67
3 邓得忠.大鼠交感神经节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的光镜和电镜研究.同济医科 大学学报,1987,5:316
4 张镜如.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2
5 包仕尧.颈椎病和颈椎解剖关系的探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1,4 (3):58
6 杨克勤,蔡钦林,张之虎,等.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北京出版社, 1993.551
(1999-04-12收稿 1999-07-07修回), 百拇医药
单位:青岛医学院(青岛 266003)于腾波:附属医院急诊创伤外科 夏玉军:解剖学教研室 周秉文:附属医院骨科
关键词:交感神经纤维,节后;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胎儿
青岛医学院990404 【摘 要】 ①目的 探讨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 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②方法 对30例新鲜引 产死亡胎儿(孕24~40周)颅外段椎动脉标本行神经纤维染色(分层,分段),其中20例行 氯化金染色,10例行乙醛酸(GA)交感神经荧光染色。③结果 椎动脉壁的 神经纤维主要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其分布特点为外膜表层为密集的网状结构,纤维密度自 上而下有减低趋势,并深入外膜层;中膜层为散在点状神经终末。④结论 颅 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的分布特点可能是导致VBI的主要因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322.121
THE DISTRIBUTION AND CLICINAL SIGN IFICANCE OF THE
SYMPATHETIC NERVE ON THE WALL OF VRETEBRAL ARTERY
Yu T engbo, Xia Yujun, Zhou Bingwen
Department of Surge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ym pathetic nerve on the wall of extra-cranial vretebral artery (VA) and the effec ts on VBI. Methods Of 30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fetus whose age ranged fro m 24W to 40W, the nerve fibers of VA were stained by gold chloride method (n =20) an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n=10).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nerve fibers distributed on the wall of V A were sympathetic post-ganglia fibers. The pattern of its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VA was like a web and the density of the fibers decreased from crani al to caudal. The fibers pierced deeply into the external mebrane and reached th e median membrane where they were dot-liked. Conclu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ympathetic never on the wall of VA may b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of VBI.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sympathetic fibers, postganglionic; vertebral artery ;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e; fetus
以往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由机械因素压迫引起,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 发病与交感神经因素亦密切相关〔1,2〕。我们对30例胎儿标本行神经纤维染色 ,以观察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及来源
胎儿标本30例,男10例,女20例;胎龄24~40周,死亡时间均在3h之内,标本均来源于我院 产科病房。胎儿父母均 无严重疾病及先天性疾病史。20例(男8例,女12例)行氯化金染色,10例(男2例,女8例 )行乙醛酸(GA法)交感神经组织荧光染色。
, http://www.100md.com
1.2 组织染色
1.2.1 椎动脉壁神经纤维的氯化金染色 标本取回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切开颈部 皮肤,显露锁 骨下动脉和全部的颈椎横突孔,分离椎动脉,标记其远近端和动脉四壁(前、后、内、 外)。远端从椎动脉进入颅内处,近端从锁骨下动脉发出端锐性切断椎动脉。将椎动脉颅外 段全程分为4段,椎动脉起始至入横突孔部为V1段;横突孔后至第4横突孔上端为V2段 ;第4横突孔上端至第1横突孔上端为V3段;第1横突孔上端至入颅端为V4段。每段椎动 脉按标记好的方向剖开展平后冰冻切片,切片时动脉外壁朝向外侧,切片行氯化金染色,显 微镜下观察,照相并作计算机图像分析。
1.2.2 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纤维的特异性染色 标本取材操作方法 同上,染色采用GA荧光组织化学法,封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并作计算机图像分析 。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
所测结果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
2 结 果
2.1 氯化金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
光镜下观察发现,椎动脉壁上分布有大量的神经纤维,较粗的神经纤维呈深蓝色,直径1.2μ m;较细的神经纤维呈深红色,直径0.6μm.从连续切片上观察到,整个椎动脉壁上的神经纤 维可分为如下3层:外膜表层神经纤维、外膜层神经纤维和中膜层神经纤维。
2.1.1 椎动脉外膜表层神经纤维 椎动脉外膜表层神经纤维即分布于椎动脉 壁表面上的神经纤维。它粗细不均,其中较大的神经干直径约1.2μm,大多由椎动脉的内外 侧壁斜向上方发出,各干发出后再分出树枝状细支,这种细支直径约0.6~0.8μm,走 行平直,互相交织成网状,神经纤维密度高时可呈现出类似“苹果筐样”结构,包绕在椎动 脉外膜的表面上。
, http://www.100md.com
2.1.2 椎动脉外膜层神经纤维 即分布于动脉外膜层内的神经纤维。椎动脉 的外膜主要由较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分布在此层的神经纤维是椎动脉外膜表层的神经纤维 向深面的直接延续,其神经纤维密度较外膜表层低。此层神经纤维仍以网状形式分布,但“ 网孔”较大,神经纤维直径均约0.6μm,无较粗大的神经纤维存在。在外膜层的 神经纤维环绕着整个椎动脉壁,但不真正终于椎动脉的外膜层。
2.1.3 椎动脉中膜层神经纤维 即分布于动脉壁中膜层内的神经纤维。椎动脉 的中膜层主要由弹力纤维和平滑肌构成,分布于此层的神经纤维大多数为神经终末支,在此 ,神经纤维失去了典型的网状结构,而是以散在的树枝样结构的形式分布,并且可见较多的 粗点样神经终末支。大多数神经终末支分布在动脉壁中膜层的外侧部分。
2.1.4 图像分析结果 应用VIDAS21型自动图像分析仪,将切片行计算机图像分 析。结果显示,颅外段椎动脉壁V1~V4段外膜表层的神经纤维分布密度不同,V2>V 1>V4>V3,其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84±0.33,0.81±0.23,0.78±0.29,0.68±0.02,各 段间比较除V1与V2段外(q=1.63,P>0.05) ,其他各段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F=25.9,q=16.30~35.98,P<0.01)。
, http://www.100md.com
颅外段椎动脉壁3层神经纤维中,外膜表层神经纤维密度最高,外膜层最低,中膜层居中; 其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82±0.21,0.43±0.05,0.65±0.03,各层间比较,差异均 有极显著性(F=324.52,q=16.30~35.98,P<0.01)。
我们将整个椎动脉的颅外段人为地分为前壁、后壁、内侧和外侧壁,其平均吸光度分别为 0.43±0.02,0.45±0.03,0.80±0.22,0.79±0.21,其内、外侧及前、后侧神经纤维密度 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q=1.24~3.84,P>0.05),其内、外侧壁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 高于前、后侧壁,差异有显著性(F=126.04,q=16.69~21.78,P<0.01)。
2.2 GA法荧光组织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
我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椎动脉壁上交感神经纤维的去甲肾上腺素荧光 ,这种荧光的激发波峰为480nm,为蓝绿色荧光,交感神经纤维亦呈互相交织的网状分布, 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密度较同倍数光镜下氯化金染色神经纤维密度小,其纤维直径及分布形 式与氯化金染色基本相似。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椎动脉壁上存在大量的交感神经节后 纤维,其外膜表层、外膜层、中膜层的交感神经纤维分布情况与氯化金染色相似,只是荧光 染色中神经纤维密度较普通染色低。
, http://www.100md.com
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分布在椎动脉各段的交感神经纤维密度特点与普通组织化学染 色结果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V3段交感神经纤维密度高于V4段。即V2>V1>V3>V 4,其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57±0.14,0.53±0.13,0.40±0.03,0.30±0.01,除V 2与V1外(q=1.13,P>0.05),其他各段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 179.15 ,q=26.02~74.66,P<0.01)。而其四壁和三层结构中的交感神经分布特点与普通染 色基本相似。
3 讨 论
3.1 椎动脉壁神经纤维分布
本文结果显示,椎动脉周围的神经纤维主要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同时存在有少量其他纤维 成分。陈秀青等〔1〕通过显微解剖观察发现,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主要是深灰交 通支,其主要来自星状神经节和颈中节,这与我们的结果一致,但GA法染出的交感神经纤 维的数量和密度较氯化金染色为低,考虑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在椎动脉壁上有着密 集的神经纤维,其大部分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即肾上腺素能纤维,但是也有其他纤维成分 的存在,例如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来自颈神经的一些感觉纤维等〔2,3〕。②肾上腺 素能神经纤维所拥有的神经递质并非都是去甲肾上腺素,也含有部分乙酰胆碱,交感神经节 后纤维还可以释放一些生物活性肽,如NPY,ENK,SOM等〔2,3〕,而GA荧光组织化 学技术对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有着较高的特异性,所以荧光染色中显示的神经纤维,可能比 实际的肾上腺素能纤维要少。③标本对氯化金和GA染色的敏感度不同,对氯化金染色敏感 度高,对GA法染色敏感度低。
, 百拇医药
3.2 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特点
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的神经末梢以无髓纤维终于所支配的动脉,在动脉外膜表面形成外膜表 层,后者又发出分支分布到血管外膜和中膜,但不终于内膜层。椎动脉壁外膜表层的交感神经主干大多从动脉的内外侧壁发出。据陈秀清等〔1〕 观察发现,较大的粗干主要集中于椎动脉的内侧和后内侧,但他们所观察的是成人标本,可 能在人类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交感神经纤维与椎动脉的毗邻关系有所改变。传统的观点认为 ,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是以神经丛的形式出现。而陈秀清等〔1〕认为,从水平 切面上来看,交感神经是以神经环或神经襻的形式围绕在椎动脉的周围。同样,我们观察到 交感神经纤维在椎动脉壁的外膜表层交织成为一个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的平面就是 一个神经环或神经襻。在椎动脉壁上神经的这种网状结构中,大部分纤维成分应该是交感神 经节后纤维。
组织学观察表明,椎动脉壁的外膜层是由较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而在中膜层主要是多层 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而动脉的舒缩是由中膜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来控制的〔4〕。 我们观察认为,椎动脉壁外膜层的交感神经纤维大部分只是路过此层,而真正的目的地是 中膜层,即交感神经纤维主要是通过支配椎动脉壁中膜层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来实现其调节 动脉收缩功能的。
, http://www.100md.com
陈秀清等〔1〕认为,在横突孔内段的椎动脉上,从下向上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有减 少的趋势,而其他的神经纤维有增多的趋势,但只是一个粗略的观察。我们对颅外段的椎动 脉进行了具体的分段和分层观察,经计算机图像分析认为,在椎动脉的颅外段,氯化金染色 动脉壁外膜表层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密度是V2>V1>V4>V3,这代表的是各种神经纤维 的密度,而GA荧光组织染色的结果是V2>V1>V3>V4,这代表的是交感神经节后纤 维的密度。可以看出,椎动脉的颅外段,从下至上椎动脉外膜表面的神经纤维有减少的趋势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亦是如此。V2段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数量和密度之所以比V1段高, 考虑主要原因为:①椎动脉V1段一般只接受星状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而V2段的椎动 脉除接受星状神经节发出的纤维外,还可接受颈中节发出的纤维;②据我们观察,发自星状 神经节的交感神经纤维大部分只是经过V1段,真正终于该段椎动脉壁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 分,大部分神经纤维都是止于V2段或更向上的部位。对于V3,V4段两种染色结果 不同的原因,我们认为,氯化金染色显示的是椎动脉壁上的所有神经纤维,GA荧光组织 染色表现出的只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也就是说,椎动脉壁上V3段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 数量和密度较V4段高,而其他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密度则较V4段低,来自颈神经尤其C1 神经的神经纤维可能有分支到此段的椎动脉壁上。
, 百拇医药
3.3 临床意义
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椎动脉壁上的网状分布形式使其易受刺激。交感神经从 交感神经节发出的主干一般从椎动脉的内外侧壁发出,然后呈树枝状分布,各干发出的交感 神经节后纤维互相交织成立体的网状结构,围绕在椎动脉壁外膜表面。这种立体的网状结构 使椎动脉极易受到颈椎骨赘及颈部软组织的刺激,尤其在钩椎关节平面,正常时椎动脉与钩 突间的距离尚不足1mm,而钩椎关节又是颈部骨赘生长最常见的部位,所以来自内前方的骨 赘易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纤维和发自内侧的交感神经主干,引发VBI〔5〕. ② 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愈向上愈有减少的趋势,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C4横突孔下口一段 密度最高,起始部到C6横突孔下口次之。目前的研究认为,颈部的活动主要由C5,6 椎体承担,颈部的失稳、增生大多发生在C4~5,C5~6〔6〕,而此部 位恰好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密度高的区域,使其易遭受激惹,引发VBI.
, http://www.100md.com
因此,我们认为,椎动脉壁上交感神经纤维的这种分布特点是临床上导致VBI的重要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秀清,钟世镇.椎动脉Ⅰ,Ⅱ段周围的神经及其临床意义.临床解剖学杂 志,1987,5(1):1
2 张培林.神经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67
3 邓得忠.大鼠交感神经节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的光镜和电镜研究.同济医科 大学学报,1987,5:316
4 张镜如.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2
5 包仕尧.颈椎病和颈椎解剖关系的探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1,4 (3):58
6 杨克勤,蔡钦林,张之虎,等.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北京出版社, 1993.551
(1999-04-12收稿 1999-07-07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