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504506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4期
     作者:徐燕梅 王东伟 刘晶晶

    单位:黑龙江省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483 人工心脏起搏是心脏疾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进展,它可通过电流作用兴奋心肌,控制心搏频率,改善心脏排出功能,维持适当血压。主要术式为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通过导管鞘将电极导管送入右心室,电极尖端固定于右心尖。适于窦房结或房室病变而引起的心率过缓或反复出现晕厥现象或阿斯综合征,伴有低血压等,经药物治疗或安置临时起搏器效果不佳。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7-08~1998-04,共有3例安置永久人工起搏器,手术成功,愈后效果好。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8岁,病程均>10年,且反复发作。临床症状:胸闷、气短、心悸、有晕厥现象,心前区疼痛。心电图示:Ⅰ°~Ⅱ°房室传导阻滞,窦缓(心率均在32~56次/min之间)有室性停搏。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使之明确手术时的要求,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愈合,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很好地配合手术。必要时,术前晚给予镇静剂。

    2.1.2 饮食护理:术前晚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手术当日晨禁食、水。

    2.1.3 皮肤准备:对将准备穿刺置入导管的部位进行常规备皮。

    2.1.4 床单位的准备:病床更换清洁的床单,被套铺暂空床准备,必要时铺一次性中单。

    2.2 术后护理。

    2.2.1 环境的安排:病人术后安排于监护室,病房环境保持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2.2 病人的护理:病人术后给予Ⅰ级护理,记重症记录。术后病人需卧床休息36h后,鼓励并指导病人在床上做适当的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4周后即可恢复活动。禁止病人到有强烈电磁场的地点。

    2.2.3 饮食的护理:术后给予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发生便秘。

    2.3 病情的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输液的速度不易过快。同时,要了解病人安置的起搏器的性能及起搏阈值,观察有无影响阈值的因素。给予心电监测48~72h,了解病人起搏频率,发现起搏信号异常时,应及时检查连线是否脱开,输出电流感知度是否合适。经常观察病人的脉搏、心律等功能状况。另外,注意有无起搏中断现象。

    2.4 预防感染。

    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病房应定期消毒,减少探视的次数,伤口换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注意观察敷料渗出的情况,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5 并发症的护理。

    对发生静脉炎者,可配合理疗。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做好褥疮护理。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心包填塞症状,心肌穿孔现象,做好抢救准备。加强病情观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6 做好病人的出院指导。

    定期到门诊复诊。在外出时随身携带治疗卡,写明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安置起搏器的性质、时间,以便发生意外及时抢救。

    总之,加强对安置起搏器病人的各个方面的护理,以配合治疗,对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1999-01-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