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胃止痛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
作者:岳莉莉
单位:广西梧州市中医院(543000)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49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病情顽固,病势缠绵,施治棘手,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属癌前病变。笔者自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采用益胃止痛汤治疗本病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8例均为门诊病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9岁,平均32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7个月,平均5.6年;中医辩证分为肝胃不和型(症见胃脘胀满,疼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变化而痛作,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17例,脾胃虚寒型(症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迟)13例,脾胃阴虚型(症见胃痛隐隐,口燥咽干或口渴,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弦)9例,饮食停滞(症见胃脘胀痛,嗳腐舌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舌质淡,苔厚腻,脉弦滑)19例,吸烟者30例,嗜好饮酒13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以活血行气、健脾和胃止痛为治则,采用自拟益胃止痛汤治疗。药物组成:白芍30g,甘草6g,佛手12g,莪术8g,三七15g,山楂15g,谷芽15g,白术15g,黄芪20g,木香6g(后下),丹参15g。肝胃不和型加柴胡12g,郁金10g;脾胃虚寒型加干姜6g,党参30g,附子6g;脾胃阴虚型加石斛10g,川楝子12g;饮食停滞型加神曲12g,莱菔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1.3 疗效观察
1.3.1 疗效标准 萎缩性胃炎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消失;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好转,胃镜复查慢性炎症好转,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减轻。无效:达不到好转之标准。
1.3.2 治疗结果 58例中治愈20例,占44.83%,好转29例,占50%;无效3例,占5.17%。总有效率为94.83%。
, 百拇医药
典型病例:李某,男,65岁,1998年3月27日初诊。上腹胀痛反复发作5年,经胃镜检查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曾在多家医院门诊治疗,服用西药效果不佳。诊见:脘腹胀痛,恶心,不思饮食,嗳腐吞酸,舌质淡,苔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胃脘痛(饮食停滞型)。治则:活血行气、消食健脾和胃止痛,用自拟益胃止痛方加神曲12g,莱菔子10g,党参30g,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后,上腹部胀痛,恶心、嗳腐吞酸等症状减轻,纳食增加,原方再服1疗程,诸症消失,经胃镜检查痊愈。
2 讨 论
2.1 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胀”等范畴,多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致脾胃受损,肝胃不和,运化失常而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一升一降,升降相合,纳运协调,完成水谷之受纳与气血的化生,若各种原因引起脾气该升不升,胃气该降不降,则易导致胃脘疼痛、受纳失司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见证多表现为胃脘疼痛、纳呆、恶心、呕吐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细胞浸润导致腺体明显减少和腺体化生的病变。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精神紧张、暴饮暴食、餐后激烈运动和嗜酒等有关,同时,多具有病史长、病情迁延不愈及反复发作之特点,且西药目前对此病治疗不能彻底,易于反复。
, http://www.100md.com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法近年来中医提出了益阴养胃、酸甘化阴为治则,但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萎缩性胃炎病人均有脾胃阴虚的症象,我们将临床收集的病例,把本病分为四型,而无论何型,均抓住气机通畅、通则不痛这个原则而拟方治疗,随证型加减。益胃止痛方中,甘草、白芍酸甘化阴,柔肝止痛;黄芪、白术益气健胃,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强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新生和胃肠的生理功能,促进胃粘膜的修复;三七、莪术、丹参活血化瘀通胃络,行气止痛,改善胃粘膜的供血,促进胃粘膜腺体的营养供应,使萎缩的腺体增生,有利于修复;佛手、木香行气止痛;山楂、谷芽消食健胃助消化,促进胃液分泌,诸药配合,相辅相成,共奏调理胃肠功能、和胃健脾从而止痛的目的。
2.3 由于本病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有关,所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戒烟酒、肥甘、少食不易消化及辛辣等刺激食物,以减轻胃粘膜损害,多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食物,才能更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同时,有学者提出对症状已消失的患者,应继续治疗一段时间,以防复发,临床上笔者用这一原理,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15~30天,每每收效。, 百拇医药
单位:广西梧州市中医院(543000)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49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病情顽固,病势缠绵,施治棘手,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属癌前病变。笔者自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采用益胃止痛汤治疗本病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8例均为门诊病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9岁,平均32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7个月,平均5.6年;中医辩证分为肝胃不和型(症见胃脘胀满,疼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变化而痛作,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17例,脾胃虚寒型(症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迟)13例,脾胃阴虚型(症见胃痛隐隐,口燥咽干或口渴,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弦)9例,饮食停滞(症见胃脘胀痛,嗳腐舌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舌质淡,苔厚腻,脉弦滑)19例,吸烟者30例,嗜好饮酒13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以活血行气、健脾和胃止痛为治则,采用自拟益胃止痛汤治疗。药物组成:白芍30g,甘草6g,佛手12g,莪术8g,三七15g,山楂15g,谷芽15g,白术15g,黄芪20g,木香6g(后下),丹参15g。肝胃不和型加柴胡12g,郁金10g;脾胃虚寒型加干姜6g,党参30g,附子6g;脾胃阴虚型加石斛10g,川楝子12g;饮食停滞型加神曲12g,莱菔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1.3 疗效观察
1.3.1 疗效标准 萎缩性胃炎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消失;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好转,胃镜复查慢性炎症好转,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减轻。无效:达不到好转之标准。
1.3.2 治疗结果 58例中治愈20例,占44.83%,好转29例,占50%;无效3例,占5.17%。总有效率为94.83%。
, 百拇医药
典型病例:李某,男,65岁,1998年3月27日初诊。上腹胀痛反复发作5年,经胃镜检查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曾在多家医院门诊治疗,服用西药效果不佳。诊见:脘腹胀痛,恶心,不思饮食,嗳腐吞酸,舌质淡,苔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胃脘痛(饮食停滞型)。治则:活血行气、消食健脾和胃止痛,用自拟益胃止痛方加神曲12g,莱菔子10g,党参30g,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后,上腹部胀痛,恶心、嗳腐吞酸等症状减轻,纳食增加,原方再服1疗程,诸症消失,经胃镜检查痊愈。
2 讨 论
2.1 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胀”等范畴,多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致脾胃受损,肝胃不和,运化失常而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一升一降,升降相合,纳运协调,完成水谷之受纳与气血的化生,若各种原因引起脾气该升不升,胃气该降不降,则易导致胃脘疼痛、受纳失司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见证多表现为胃脘疼痛、纳呆、恶心、呕吐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细胞浸润导致腺体明显减少和腺体化生的病变。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精神紧张、暴饮暴食、餐后激烈运动和嗜酒等有关,同时,多具有病史长、病情迁延不愈及反复发作之特点,且西药目前对此病治疗不能彻底,易于反复。
, http://www.100md.com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法近年来中医提出了益阴养胃、酸甘化阴为治则,但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萎缩性胃炎病人均有脾胃阴虚的症象,我们将临床收集的病例,把本病分为四型,而无论何型,均抓住气机通畅、通则不痛这个原则而拟方治疗,随证型加减。益胃止痛方中,甘草、白芍酸甘化阴,柔肝止痛;黄芪、白术益气健胃,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强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新生和胃肠的生理功能,促进胃粘膜的修复;三七、莪术、丹参活血化瘀通胃络,行气止痛,改善胃粘膜的供血,促进胃粘膜腺体的营养供应,使萎缩的腺体增生,有利于修复;佛手、木香行气止痛;山楂、谷芽消食健胃助消化,促进胃液分泌,诸药配合,相辅相成,共奏调理胃肠功能、和胃健脾从而止痛的目的。
2.3 由于本病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有关,所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戒烟酒、肥甘、少食不易消化及辛辣等刺激食物,以减轻胃粘膜损害,多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食物,才能更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同时,有学者提出对症状已消失的患者,应继续治疗一段时间,以防复发,临床上笔者用这一原理,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15~30天,每每收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