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宁夏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498110
丁氧膏烧灼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
     作者:王 梅 杨欲晓 韩又安 黄少静

    单位: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 750011

    关键词:

    宁夏医学院学报990534 我院口腔科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68名牙本质过患者共284颗患牙采用丁氧膏烧偼法治

    疗与传统氟化钠涂擦法进行分廄脱敏治疗。现将初步临床评价报告如下,旨在为临床脱敏治疗提

    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就诊病人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18~70岁,以45~55岁之间居多。患者自述对冷热酸甜敏感,咀嚼食物时有酸痛感。检查患牙有不同程度的牙釉质缺损,探诊检查有敏感区,温度试验患牙有酸痛感。治疗患牙284颗,其中实验组146颗,对照组138颗;治疗1周复诊的有243颗(实验组124颗,对照组119颗);治疗3月复诊的有181颗患牙(实验组98颗,对照组83颗)。
, 百拇医药
    1.2 药物 3%双氧水、氧化锌、丁香酚、75%氟化钠甘油糊剂

    1.3 方法

    1.3.1 实验组:氧化锌与丁香酚调制成糊剂,即口腔科常用的垫底药物—丁氧膏(可略软一些)备用。用探针和冷水刺激确定患牙的敏感区,3%双氧水清洁牙面,温水冲洗干燥后,在敏感眺涂上丁氧膏,水门汀充填器在酒精灯上烧热后反复烧灼涂于牙面的丁氧膏并略加压。温度掌握在冒白烟为止,可先凉一些,待患者适应后再逐渐加温。隔日1次,3次为1疗程。

    1.3.2 对照组:3%双氧水清洁牙面,温水冲洗干燥后,用小棉球蘸75%氟化钠甘油糊剂置于敏感区反复揉擦1~2min。隔日1次,3次为1疗程。

    1.4 疗效判定[1] ①治愈:患牙能正常进食,原酸甜冷热等刺激性敏感症完全消失。探诊检查无敏感区。②好转:患牙进食基本正常,探诊检查牙面敏感区有轻度不适。③无效:患牙症状未减轻,影响正常进食,探诊检查仍较敏感。(有效为治愈与好转之总和)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即刻、1周、3月疗效见附表。

    附表 两组疗效比较

    分 组

    牙数(颗)

    有 效

    无 效

    χ2

    P

    牙数(颗)

    %

    牙数(颗)

    %
, http://www.100md.com
    治疗即刻

    实验组

    146

    128

    87.67

    18

    12.33

    2.79

    >0.05

    治疗后1周

    对照组

    138

    111
, 百拇医药
    80.43

    27

    19.57

    7.49

    <0.01

    治疗后3月

    实验组

    124

    97

    78.23

    27

    21.77

    10.24
, http://www.100md.com
    <0.01

    注:有些病例未复诊

    3 讨论 牙本质过敏的治疗原则是封闭牙本质小管,以减少或避免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流动,从而起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2]。氟化物脱敏是由于氟制剂能改变牙本质小管的结构和形成微沉淀物,从而机械地阻塞牙本质小管以阻断刺激的传递。[3]从附表可以看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坳刻疗效比较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别。而实验组与对照组1周疗效、3月疗效比较,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别。说明局部涂氟法治疗牙本质过敏是有效的,但其远期效果不如丁氧膏烧灼法。丁氧膏是氧化锌与丁香酚调制而成。丁香酚具有消毒和麻醉作用,多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科牙体牙髓病的治疗,其安全性与对牙髓的安抚镇痛作用已得到肯定。这种酚内含有正甲基集团,可与氧化锌反应生成一种螯合物—丁香油酸锌,能渗透进牙本质小管内,直接阻塞牙本质小管而减少其内液体流动,还可促进修复性牙本质的生长,降低牙本质对外界刺俀的敏感性,达到治疗牙本质过敏的囮的。
, 百拇医药
    用丁氧膏烧灼法治疗牙本质过敏,成本低,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但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纪明,王万春,张建华,等.氢氧化钙与牙本质粘合剂联合治疗咬牙 合面牙本质过敏症.口腔医学,1998,18(3):151

    2 林 青.GLUMA脱敏剂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8,12(3):237

    3 Krauser.JJ.牙齿过敏症治疗.国外医学口腔分册,1987,14(5):281

    1999-04-14收稿,任义芳编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