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宁夏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498114
尿激酶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
     作者:殷长春 唐江燕 刘存光

    单位:殷长春 广东省肇庆市坫生学校附属医院 526200; 唐江燕 宁夏大武口煤炭总医院 753200; 刘存光 卫生部北京医院 100039

    关键词:

    宁夏医学院学报99052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系最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之一。其病变复杂,进展迅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甚至猝死。我们对68例UAP用静脉滴注肝素(抗凝组)和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进行临床治疗,旨在对照两种疗法对UAP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6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组Ш治疗组)和抗凝组(对照组),所选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推荐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1],其临床诊断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均符合UAP的诊断[2]。其中对照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34~75岁,平均52.2±4.6岁。尿激酶溶栓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6~74岁,平均41.4±3.6岁。两组均常规每日1次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心肌酶谱和血型,并予以连续心电监护。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溶栓组用尿激酶50万U溶于5%葡萄糖100ml内半小时静脉滴入,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疗程结束继用肝素钙7500U皮下注射12h 1次,连续5d。对照组用肝素钙7500U皮下注射。12h 1次,连续5d,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选用阿斯匹林、硝酸酯类、β阻滞剂、钙拮抗剂及对症治疗等。

    1.3 疗效评定

    (1)显效:3d内胸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减少50%,5d内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ST-T改变恢复至原来状态。(2)有效:3d内胸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减少50%,5d内症状未完全消失,心电图ST段下移小于0.03mv或升高的ST段恢复至等电位线。(3)无效:5d内胸痛无缓解。

    2 结果 见附表。

    附表 两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 百拇医药
    例数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溶栓组

    30

    24

    6

    80

    对照组

    38

    32

    6

    84
, 百拇医药
    溶栓组无效的6例中,2例发生AMI(6.6%),1例猝死(3.3%)。对照组无效的6例中,2例发生AMI(5.3%),2例猝死(5.3%)。溶栓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方面及两组演变为AMI的百分率及猝死发生率均无差异,两组治疗有效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目癍对UAP溶栓治疗国内外报道尚不一致。有人将UAP作为溶栓疗法的适应症之一[3]。UAP的溶栓治疗始于80年代初[4],一些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有些试验未能显示出溶栓之有效性,反而证明其可能有害,即可能致AM?发生及病死率的提高。目前认为UAP发病机制主要为冠脉斑块破裂出血,诱发血栓形成,也有冠脉痉挛管腔狭窄加重以及血小板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5],在UAP发作期,新近完全性闭塞性病变在UAP中出现率为10%~20%,UAP的冠状动脉内血栓大多为浅表性,富含血小板而少含纤维蛋白的白色血栓,不是AMI梗塞相煳血管内富含纤维蛋白的红血栓,故溶栓药物的针对性较差,溶栓可能将一部分斑块表面浅表性“保护性”血栓溶解,使斑块破裂处及异常内膜粗糙面更多裸露,短时内产生更多血栓乃至引起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总之,溶栓治疗UAP尚未肯定,虽对少数(仅10%~20%)的冠状动脉闭塞者有改善再灌注作用,但并无预防闭塞的效果。反之,UAP溶栓常加剧局部狭窄病变造成临床预后恶化,使缺血加重,AMI发病增多[6]。本组资料显示,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用于UAP,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方面与抗凝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演变为AMI的百分率及病死率亦无明显区别(P>0.05),提示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用于UAP,与抗凝组相比,未能显未溶栓治疗之效性,对冠心病患者无预防AMI或心源性猝死作用,因此,对UAP的治疗应根据其不同类型,合理选择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阿斯匹林和肝素等抗凝抗血小板类药物。对UAP溶栓治疗应持谨慎态度,不宜做为UAP的常规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分类.中华内科杂志,19й4,33(8):507

    2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杂志,1981,9(1):75

    3 潘景韬主编.心血管病诊疗新技术.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17

    4 Vetrorec GW,Leinbach RC,Gold HK,et al.Intracoronary thrombvolysis in syndromes of unstable ischemia:angiographi and clinice results.Am Heart J,1982,104(4):946

    5 Chesebro JH,Zoldhetyi P,Fuster V.Patrhog?nes is of thrombos is in unstable angina. Am Cardiol J,1991,68:213

    6 胡大一,项志敏.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的评价.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165

    1998-06-05收稿,路锦绣编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