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80例疗效观察
作者:徐德先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关键词:
1996~1998年 1996~1998年,我科应用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AIH)及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各40例,并设AIH、CAH各30例作对照,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40例皆符合1990年(上海)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所定诊断标准。治疗组80例中,AIH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6~55岁。病程5~20天。甲型26例,乙型4例,甲、乙型重叠感染4例,戊型6例。CAH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23~61岁。病程0.5~6年。均为乙型肝炎。血清胆红素(S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皆增高(SB86~283μmol/L,ALT 95~2980U)。中医辨证分型:湿热型62例,湿热兼气滞血瘀型18例。对照组AIH、CAH各30例,其性别、年龄、病程、病原分型和中医辩证分型与治疗组基本相似,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治疗组SB<85.5μmol/L者,苦黄注射液30ml,855~171μmol/L者,苦黄注射液40ml,>171μmol/L者,苦黄注射液50ml。均加入10%葡萄糖液缓慢静滴,qd,疗程3~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皆予一般保肝药及基础药物(促肝细胞生长素、肝得健、肌苷、维生素C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SB、ALT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SB、ALT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好转,SB、ALT无下降或反而升高。
1.4 结果:治疗组80例中,显效30例,有效3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6.25%。对照组60例中,显效9例,有效3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LT平均复常天数为25.4±6.3天,而对照组为37.2±7.3天。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8例中,仅2例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1例出现头昏、心慌,减慢滴速后症状即消失。余皆未见毒副反应。
, 百拇医药
2 讨论:苦黄注射液由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治疗湿热黄疸要方“菌陈蒿汤”去桅子加燥湿作用强的苦参而得。由苦参、大黄、茵陈、柴胡和大青叶等中药组成。苦参具有清热、燥湿、利胆等作用,与大黄合用有协同作用;大黄有利胆、泻下、健胃及抗菌作用,能显著增加胆汁流量;茵陈能促进胆汁分泌,并有清热、抗病毒作用;柴胡疏肝理气、解热镇痛功能,还有利胆和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大青叶清热、凉血、抗菌、抗病毒,可增加胆汁分泌。五味药物合用,既有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抗病毒作用,又有利胆退黄、降酶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黄疸型肝炎的病理是由于湿热蕴结中焦,肝失疏泄之职,胆汁外溢所致。故对湿热蕴结,无论是热偏重或湿偏重的病例,苦黄注射液都有良好疗效,组方中偏重于清热作用,对热偏重型病例的疗效似更好些。
苦黄含有蒽醌类、多糖类、苦参碱类及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苦黄可以诱生干扰素,增加巨噬细胞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移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还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病毒作用[1]。
苦黄注射液为静脉制剂,静脉给药直达病所,作用快,疗效好。改变了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减轻药物对消化道刺激,无明显副反应,且使用方便。
参考文献
1 候世荣,等.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中成药杂志,1996,18(3)∶138
(1999年3月18日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关键词:
1996~1998年 1996~1998年,我科应用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AIH)及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各40例,并设AIH、CAH各30例作对照,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40例皆符合1990年(上海)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所定诊断标准。治疗组80例中,AIH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6~55岁。病程5~20天。甲型26例,乙型4例,甲、乙型重叠感染4例,戊型6例。CAH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23~61岁。病程0.5~6年。均为乙型肝炎。血清胆红素(S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皆增高(SB86~283μmol/L,ALT 95~2980U)。中医辨证分型:湿热型62例,湿热兼气滞血瘀型18例。对照组AIH、CAH各30例,其性别、年龄、病程、病原分型和中医辩证分型与治疗组基本相似,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治疗组SB<85.5μmol/L者,苦黄注射液30ml,855~171μmol/L者,苦黄注射液40ml,>171μmol/L者,苦黄注射液50ml。均加入10%葡萄糖液缓慢静滴,qd,疗程3~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皆予一般保肝药及基础药物(促肝细胞生长素、肝得健、肌苷、维生素C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SB、ALT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SB、ALT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好转,SB、ALT无下降或反而升高。
1.4 结果:治疗组80例中,显效30例,有效3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6.25%。对照组60例中,显效9例,有效3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LT平均复常天数为25.4±6.3天,而对照组为37.2±7.3天。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8例中,仅2例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1例出现头昏、心慌,减慢滴速后症状即消失。余皆未见毒副反应。
, 百拇医药
2 讨论:苦黄注射液由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治疗湿热黄疸要方“菌陈蒿汤”去桅子加燥湿作用强的苦参而得。由苦参、大黄、茵陈、柴胡和大青叶等中药组成。苦参具有清热、燥湿、利胆等作用,与大黄合用有协同作用;大黄有利胆、泻下、健胃及抗菌作用,能显著增加胆汁流量;茵陈能促进胆汁分泌,并有清热、抗病毒作用;柴胡疏肝理气、解热镇痛功能,还有利胆和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大青叶清热、凉血、抗菌、抗病毒,可增加胆汁分泌。五味药物合用,既有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抗病毒作用,又有利胆退黄、降酶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黄疸型肝炎的病理是由于湿热蕴结中焦,肝失疏泄之职,胆汁外溢所致。故对湿热蕴结,无论是热偏重或湿偏重的病例,苦黄注射液都有良好疗效,组方中偏重于清热作用,对热偏重型病例的疗效似更好些。
苦黄含有蒽醌类、多糖类、苦参碱类及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苦黄可以诱生干扰素,增加巨噬细胞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移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还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病毒作用[1]。
苦黄注射液为静脉制剂,静脉给药直达病所,作用快,疗效好。改变了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减轻药物对消化道刺激,无明显副反应,且使用方便。
参考文献
1 候世荣,等.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中成药杂志,1996,18(3)∶138
(1999年3月18日收稿), http://www.100md.com